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5336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包括手心固定机构,手心固定机构后侧安装有四指固定机构,手心固定机构左侧安装有拇指固定机构,手心固定机构前侧安装有手臂固定机构,手臂固定机构前侧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对骨折后的手部进行稳定固定,并且可以根据手部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上的弯曲调节,通过相邻四指固定单元之间的相互转动调节固定,能够实现四指固定机构的快速弯曲,同时能够根据患者手掌的大小快速进行宽度调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骨科护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掌骨、指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手部损伤。主要有压砸伤(49.8%),切割锯伤(38.6%),撕脱伤(5.8%)最为多见。还有绞轧伤、炸伤、烧伤等,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严重影响手部功能,为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传统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1.对无移位骨折,采用掌、指骨板固定或石膏固定,四周左右即可恢复。2.移位骨折,尤其是骨折远近折端重叠成角畸形时,多采用石膏托牵引固定,若畸形不能矫正,则采用切开复位,交叉克代针内固定或掌指骨接骨板内固定,但手术治疗一般需要两次手术,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痛苦。目前,国内外骨科发展的趋势主要为:AO学派1958年归纳了治疗骨折四项原则,即骨折端的解剖复位,满足局部生物力学需要的坚强内固定,无创伤外科操作技术的应用和早期功能锻炼。70年代初,AO学派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应用发现,单纯强调生物力学的观点有许多欠缺,故又逐渐演变到以生物学为主的观点即BO生物学的、生理的、合理的接骨术观点。其核心为在达到骨折坚强内固定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骨折局部的血运,以保证骨折的愈合。90年代初,中西结合治疗骨折CO提出了治疗骨折新概念,即在有限手术的配合下,使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釆用非超关节外固定,使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其生物力学基础为:弹性固定在保持骨折断端微动的条件下的骨折加速愈合模式。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理想的治疗骨折的方法和原则应该能同时满足以下要求:1.骨折解剖复位;2.可靠固定;3.骨折快速愈合,功能同步恢复;4.方法简单,损伤小,经济,不需要二次手术。由于国内外骨折治疗的发展趋势为由大开放,大手术向微创化,无创伤化发展。各种外固定器的研究和应用也就应运而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能够对骨折后的手部进行稳定固定,并且可以根据手部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上的弯曲调节,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包括手心固定机构,手心固定机构后侧安装有四指固定机构,手心固定机构左侧安装有拇指固定机构,手心固定机构前侧安装有手臂固定机构,手臂固定机构前侧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所述四指固定机构包括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四指固定单元,四指固定单元外侧固定有第一弹性绷带;所述四指固定单元包括四指固定座以及对称安装在四指固定座左右两端的转动调节机构,四指固定座右侧顶端安装有第一延长支撑件;所述四指固定座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凹滑动弧面和外凸滑动弧面,内凹滑动弧面与外凸滑动弧面顶端之间设有外凸顶面,内凹滑动弧面与外凸滑动弧面底端之间设有外凸底面,外凸滑动弧面中间对称设有两个转动卡槽,四指固定座中间水平设有与转动卡槽垂直贯通的转动轴孔,转动轴孔两个端口处均对称设有两个调节连接螺孔,外凸顶面下方设有弧形插槽,内凹滑动弧面中间对称设有两个与转动卡槽相对应的转动卡块,转动卡块中间设有与转动轴孔相对应的限位异形孔;转动调节机构包括转动中心轴以及垂直安装在转动中心轴外端的限位端板,限位端板两端通过调节定位螺栓与四指固定座固定相连;转动中心轴包括与转动轴孔相配合的转动安装轴,转动安装轴内端设有与限位异形孔相配合的限位异形柱,转动安装轴外端设有多边形限位柱,限位端板中央设有与多边形限位柱相配合的多边形限位孔,限位端板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定位穿孔,调节定位螺栓穿过定位穿孔与四指固定座进行螺纹连接;第一延长支撑件包括第一延长支撑板,第一延长支撑板内端面设有与弧形插槽相配合的弧形插板;所述手心固定机构包括手心固定台以及安装在手心固定台右侧顶端的第二延长支撑件,手心固定台通过限位卡轴与四指固定座相连;手心固定台后侧面设有与内凹滑动弧面相配合的外凸连接弧面,外凸连接弧面中间对称设有与转动卡块相配合的卡接槽,手心固定台后端设有与卡接槽垂直贯通的异形卡接孔,手心固定台前端设有插接卡槽,手心固定台顶端水平设有滑动卡槽;限位卡轴包括与异形卡接孔相配合的异形卡接柱,异形卡接柱内端设有与限位异形孔相配合的异形卡接柱;第二延长支撑件包括第二延长支撑板,第二延长支撑板内端设有与滑动卡槽相配合的滑动卡条;所述拇指固定机构包括拇指固定块以及固定在拇指固定块周侧的第二弹性绷带,拇指固定块包括与手心固定台左侧面紧密接触的固定平面,固定平面前后侧分别连接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倾斜连接面和第二倾斜连接面,第一倾斜连接面和第二倾斜连接面之间通过外接曲面相连,固定平面前侧垂直设有与插接卡槽相配合的插接卡条;所述手臂固定机构包括手臂固定座以及固定在手臂固定座上方的第一拱形弹性带,手臂固定座包括手臂固定板以及垂直设有在手臂固定板后端的固定连接板,固定连接板与手心固定台固定相连,手臂固定板前端面设有滑动连接槽,手臂固定板底部中央垂直设有固定凸台,固定凸台顶部水平设有插接槽,插接槽底部中央竖直设有旋转定位螺孔,旋转定位螺孔中安装有旋转定位螺栓;伸缩固定机构包括伸缩固定板,伸缩固定板内端面设有与滑动连接槽相配合的滑动连接板,伸缩固定板底面设有伸缩连接孔;插接槽中滑动安装有插接条,插接条前端垂直设有与伸缩连接孔相配合的伸缩连接柱。进一步地,所述多边形限位柱和多边形限位孔的截面均为正十二边形。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连接板与手心固定台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连接孔与伸缩连接柱之间为过盈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能够对骨折后的手部进行稳定固定,并且可以根据手部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上的弯曲调节,通过相邻四指固定单元之间的相互转动调节固定,能够实现四指固定机构的快速弯曲,同时能够根据患者手掌的大小快速进行宽度调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的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包括手心固定机构1,手心固定机构1后侧安装有四指固定机构2,手心固定机构1左侧安装有拇指固定机构3,手心固定机构1前侧安装有手臂固定机构4,手臂固定机构4前侧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5。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心固定机构(1),手心固定机构(1)后侧安装有四指固定机构(2),手心固定机构(1)左侧安装有拇指固定机构(3),手心固定机构(1)前侧安装有手臂固定机构(4),手臂固定机构(4)前侧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5);所述四指固定机构(2)包括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四指固定单元(21),四指固定单元(21)外侧固定有第一弹性绷带(22);所述四指固定单元(21)包括四指固定座(211)以及对称安装在四指固定座(211)左右两端的转动调节机构(213),四指固定座(211)右侧顶端安装有第一延长支撑件(212);所述四指固定座(21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凹滑动弧面(2111)和外凸滑动弧面(2112),内凹滑动弧面(2111)与外凸滑动弧面(2112)顶端之间设有外凸顶面(2113),内凹滑动弧面(2111)与外凸滑动弧面(2112)底端之间设有外凸底面(2114),外凸滑动弧面(2112)中间对称设有两个转动卡槽(2115),四指固定座(211)中间水平设有与转动卡槽(2115)垂直贯通的转动轴孔(2116),转动轴孔(2116)两个端口处均对称设有两个调节连接螺孔(2117),外凸顶面(2113)下方设有弧形插槽(2118),内凹滑动弧面(2111)中间对称设有两个与转动卡槽(2115)相对应的转动卡块(2119),转动卡块(2119)中间设有与转动轴孔(2116)相对应的限位异形孔(2110);转动调节机构(213)包括转动中心轴(2131)以及垂直安装在转动中心轴(2131)外端的限位端板(2132),限位端板(2132)两端通过调节定位螺栓(2133)与四指固定座(211)固定相连;转动中心轴(2131)包括与转动轴孔(2116)相配合的转动安装轴(2136),转动安装轴(2136)内端设有与限位异形孔(2110)相配合的限位异形柱(2138),转动安装轴(2136)外端设有多边形限位柱(2137),限位端板(2132)中央设有与多边形限位柱(2137)相配合的多边形限位孔(2134),限位端板(2132)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定位穿孔(2135),调节定位螺栓(2133)穿过定位穿孔(2135)与四指固定座(211)进行螺纹连接;第一延长支撑件(212)包括第一延长支撑板(2121),第一延长支撑板(2121)内端面设有与弧形插槽(2118)相配合的弧形插板(2122);所述手心固定机构(1)包括手心固定台(11)以及安装在手心固定台(11)右侧顶端的第二延长支撑件(12),手心固定台(11)通过限位卡轴(13)与四指固定座(211)相连;手心固定台(11)后侧面设有与内凹滑动弧面(2111)相配合的外凸连接弧面(111),外凸连接弧面(111)中间对称设有与转动卡块(2119)相配合的卡接槽(112),手心固定台(11)后端设有与卡接槽(112)垂直贯通的异形卡接孔(113),手心固定台(11)前端设有插接卡槽(115),手心固定台(11)顶端水平设有滑动卡槽(114);限位卡轴(13)包括与异形卡接孔(113)相配合的异形卡接柱(131),异形卡接柱(131)内端设有与限位异形孔(2110)相配合的异形卡接柱(132);第二延长支撑件(12)包括第二延长支撑板(121),第二延长支撑板(121)内端设有与滑动卡槽(114)相配合的滑动卡条(122);所述拇指固定机构(3)包括拇指固定块(31)以及固定在拇指固定块(31)周侧的第二弹性绷带(32),拇指固定块(31)包括与手心固定台(11)左侧面紧密接触的固定平面(311),固定平面(311)前后侧分别连接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倾斜连接面(312)和第二倾斜连接面(313),第一倾斜连接面(312)和第二倾斜连接面(313)之间通过外接曲面(314)相连,固定平面(311)前侧垂直设有与插接卡槽(115)相配合的插接卡条(315);所述手臂固定机构(4)包括手臂固定座(41)以及固定在手臂固定座(41)上方的第一拱形弹性带(42),手臂固定座(41)包括手臂固定板(411)以及垂直设有在手臂固定板(411)后端的固定连接板(412),固定连接板(412)与手心固定台(11)固定相连,手臂固定板(411)前端面设有滑动连接槽(416),手臂固定板(411)底部中央垂直设有固定凸台(413),固定凸台(413)顶部水平设有插接槽(414),插接槽(414)底部中央竖直设有旋转定位螺孔(415),旋转定位螺孔(415)中安装有旋转定位螺栓(43);伸缩固定机构(5)包括伸缩固定板(511),伸缩固定板(511)内端面设有与滑动连接槽(416)相配合的滑动连接板(512),伸缩固定板(511)底面设有伸缩连接孔(513);插接槽(414)中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康复护理用调节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心固定机构(1),手心固定机构(1)后侧安装有四指固定机构(2),手心固定机构(1)左侧安装有拇指固定机构(3),手心固定机构(1)前侧安装有手臂固定机构(4),手臂固定机构(4)前侧安装有伸缩固定机构(5);所述四指固定机构(2)包括沿直线方向依次连接的四指固定单元(21),四指固定单元(21)外侧固定有第一弹性绷带(22);所述四指固定单元(21)包括四指固定座(211)以及对称安装在四指固定座(211)左右两端的转动调节机构(213),四指固定座(211)右侧顶端安装有第一延长支撑件(212);所述四指固定座(21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凹滑动弧面(2111)和外凸滑动弧面(2112),内凹滑动弧面(2111)与外凸滑动弧面(2112)顶端之间设有外凸顶面(2113),内凹滑动弧面(2111)与外凸滑动弧面(2112)底端之间设有外凸底面(2114),外凸滑动弧面(2112)中间对称设有两个转动卡槽(2115),四指固定座(211)中间水平设有与转动卡槽(2115)垂直贯通的转动轴孔(2116),转动轴孔(2116)两个端口处均对称设有两个调节连接螺孔(2117),外凸顶面(2113)下方设有弧形插槽(2118),内凹滑动弧面(2111)中间对称设有两个与转动卡槽(2115)相对应的转动卡块(2119),转动卡块(2119)中间设有与转动轴孔(2116)相对应的限位异形孔(2110);转动调节机构(213)包括转动中心轴(2131)以及垂直安装在转动中心轴(2131)外端的限位端板(2132),限位端板(2132)两端通过调节定位螺栓(2133)与四指固定座(211)固定相连;转动中心轴(2131)包括与转动轴孔(2116)相配合的转动安装轴(2136),转动安装轴(2136)内端设有与限位异形孔(2110)相配合的限位异形柱(2138),转动安装轴(2136)外端设有多边形限位柱(2137),限位端板(2132)中央设有与多边形限位柱(2137)相配合的多边形限位孔(2134),限位端板(2132)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定位穿孔(2135),调节定位螺栓(2133)穿过定位穿孔(2135)与四指固定座(211)进行螺纹连接;第一延长支撑件(212)包括第一延长支撑板(2121),第一延长支撑板(2121)内端面设有与弧形插槽(2118)相配合的弧形插板(2122);所述手心固定机构(1)包括手心固定台(11)以及安装在手心固定台(11)右侧顶端的第二延长支撑件(12),手心固定台(11)通过限位卡轴(13)与四指固定座(211)相连;手心固定台(11)后侧面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营敏荣陶芳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