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鲁英专利>正文

一种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2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1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包括衣服本体;可用作背包或箱包的包盖的帽子;衣服本体上端连接有两个衣袖。桶状的衣服本体正好可以作为背包或箱包的包前身和包后身,前衣身设置纵向贯穿衣服本体的拉链,左右衣身以拉链连接,衣服本体底端设置拉链,与底盖连接在一起以形成背包或箱包的主仓;帽子在用作背包或箱包的包盖时,向前衣身的方向扣合,将衣身的颈口遮掩,实现背包或箱包主仓仓口的关闭,保护包内的物品。衣袖与衣服本体连接处,和衣袖肘部、衣袖袖口设置抽绳,衣袖向衣身内翻折可作为盛放物品的第二副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迅速完成衣服与背包或箱包的变换,给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制造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到一种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
技术介绍
衣服能保护人体,维持人体的热平衡,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服装是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服装制品逐渐向个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平时人们穿着外套,热的时候脱下后,携带很不方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出行的便捷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人们在出行过程中,为了放置物品,通常需要拿着袋子以备不时之需,尤其在天气变化时,往往需要额外携带一个装外套的袋子,这给人们出行带来极大不便。若把衣服设计成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款式,不穿时就克将其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携带方便。并且可以用来盛装其他物品,这样是否会便捷一些,如何提高人们出行时的便捷性,一直以来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研究的主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根据上述需求,设计一种结构简单、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包括:衣服本体,为桶状,按功能可分为前衣身和后衣身,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分别作为背包或箱包的包前身和包后身;作为包前身的衣服本体上设置有纵向贯穿的开口,衣服本体在位于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并通过拉锁可拆卸连接;衣服本体底端设置有第三拉链;底盖,其边缘设置有第四拉链,当两用衣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底盖、衣服本体通过第四拉链、第三拉链的拉锁可拆卸连接,底盖与衣服本体合成背包或箱包的主仓。两个衣袖,分别设置在衣服本体上部的两侧,衣袖与衣服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环衣袖一周的绳槽,该绳槽内设置有拉绳;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该衣袖可折叠塞入到衣服本体的内侧,形成背包或箱包的第二副仓;帽子,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的连接在作为包后身的衣服本体上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其前端与作为包前身的衣服本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用作背包或箱包的包盖。进一步的,底盖为双层布料制成的密封囊体结构,密封囊体内填充有聚酯纤维内胆;底盖侧面设置有充气口或饮水口。进一步的,帽子的后部外侧设置卡扣带,卡扣带前端设置有第一卡扣,作为包前身的衣服本体相应设置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和所述第二卡扣可拆卸卡接,将用作背包或箱包包盖的帽子盖合在底盖与衣服本体合成的主仓上。进一步的,所述两用衣还包括包带,该包带的上端连接在作为包后身的衣服本体的上部,该包带的下端连接作为包后身的衣服本体的底部,且成对设置,以形成双肩背包的包带。进一步的,所述衣服本体上还设置可用作背包或箱包第一副仓的衣兜,所述衣兜为至少一个。进一步的,衣袖肘部、衣袖袖口处均设置有环衣袖一周的绳槽,该绳槽内设置有拉绳。进一步的,衣服本体侧面设置有夹层褶皱区。进一步的,所述衣服本体上端连接有提手,以形成箱包的提手。进一步的,所述衣服本体的顶端可拆卸的连接有颈口。进一步的,衣服本体上还可以设置一些用作背包或箱包包带的装饰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在需要将衣服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只需将底盖通过底盖边缘的第四拉链与衣服本体底端的第三拉链连接,并将衣服本体前衣身的第一拉链、第二拉链连接在一起,然后将位于衣袖肘部的抽绳拉紧固定且将整个衣袖翻折塞入衣服本体内部,最后将帽子与衣服本体的颈口连接,帽子翻折盖合在衣服本体的前衣身上,使帽子变换成背包或箱包的包盖,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衣服与背包或箱包的变换,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采用在衣服本体底端和底盖相连接的设计,在将衣服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可以明显增大盛装空间,而在背包或箱包变换为衣服时,其底盖可以有其他不同的用处。并且在将衣袖用抽绳拉紧塞入衣服本体内部后,可以用来放置水杯、雨伞等物品,使得本专利技术使用起来更加便利,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本专利技术为背包或箱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底盖的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为衣服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衣服后衣身结构示意图;图5为衣袖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夹层褶皱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衣服本体;2、衣袖;3、帽子;4、卡扣带;5、第一卡扣;6、第二卡扣;7、第一拉链;8、第二拉链;9、第三拉链;10、第四拉链;11、底盖;12、衣兜;13、绳槽;14、抽绳;15、第二副仓;16、包带;17、前衣身;18、后衣身;19、双层拉链;20、皱褶区;21、提手;22、颈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包括衣服本体1,桶状的衣服本体,与没有袖子的背心结构相类似,正好可以作为背包或箱包的包前身和包后身。帽子3在用作背包或箱包的包盖时,衣服本体1与帽子3可拆卸链接,帽子前半部与后半部贴合在一起,变为半圆状,半圆的直径部分与衣服本体上端链接,半圆的圆弧部分垂下,向前衣身17的方向扣合,将衣服本体1的颈口遮掩,实现背包或箱包主仓仓口的关闭,保护背包内的物品。第三拉链9设置在衣服本体下部近端部处,其与衣服本体下部边缘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以调整背包或箱包的主仓大小,优选地,第三拉链9可为双层拉链19(即第五拉链),将前衣身17与后衣身18连接起来,形成主仓,这种结构作为背包或箱包使用时,容量略小于附加底盖11的结构,可以二者都设置,增加使用容量,使用者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所述衣服本体1前衣身设置有纵向贯穿衣服本体的开口,且位于开口左右两侧的衣身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拉链7、第二拉链8,第一拉链7与第二拉链8,通过拉锁连接,即前身的拉链结构;衣服本体1底端连接有第三拉链9,且通过第三拉链9与位于底盖11边缘的第四拉链10通过拉锁连接,即衣服底端通过拉链结构连接底盖11,成为一个底部封闭的主仓。衣服本体1上端连接有两个衣袖2,衣袖2与衣服本体1连接处,即衣袖肩部,和衣袖肘部、衣袖袖口处均设置有环衣袖一周的绳槽13,绳槽13内放置有袖绳14;衣袖的设计结构可以在实用衣袖作为储物袋第二副仓时进行缩口操作,避免储物袋内的物品掉落。本专利技术在需要将衣服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只需将底盖通过底盖边缘的第四拉链与衣服本体底端的第三拉链连接,并将衣服本体前端的第一拉链、第二拉链连接在一起,然后将位于衣袖肘部的抽绳拉紧固定且将整个衣袖翻折塞入衣服本体内部,最后将帽子向前盖合在前衣身上,使得帽子变换成背包或箱包的包盖;通过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衣服与背包或箱包的变换,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采用在衣服本体底端底盖相连的设计,在将衣服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可以明显增大盛装空间,而在背包或箱包变换为衣服时,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其特征在于,包括:衣服本体,为桶状,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作为背包或箱包的包前身和包后身;作为包前身的衣服本体上设置有纵向贯穿的开口,衣服本体在位于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并通过拉锁可拆卸连接;衣服本体底端设置有第三拉链;底盖,其边缘设置有第四拉链,当两用衣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底盖、衣服本体通过第四拉链、第三拉链的拉锁可拆卸连接,底盖与衣服本体合成背包或箱包的主仓,两个衣袖,分别设置在衣服本体上部的两侧,衣袖与衣服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环衣袖一周的绳槽,该绳槽内设置有拉绳;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该衣袖可折叠塞入到衣服本体的内侧,形成背包或箱包的第二副仓;帽子,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的连接在作为包后身的衣服本体上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其前端与作为包前身的衣服本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用作背包或箱包的包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的两用衣,其特征在于,包括:衣服本体,为桶状,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作为背包或箱包的包前身和包后身;作为包前身的衣服本体上设置有纵向贯穿的开口,衣服本体在位于开口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并通过拉锁可拆卸连接;衣服本体底端设置有第三拉链;底盖,其边缘设置有第四拉链,当两用衣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底盖、衣服本体通过第四拉链、第三拉链的拉锁可拆卸连接,底盖与衣服本体合成背包或箱包的主仓,两个衣袖,分别设置在衣服本体上部的两侧,衣袖与衣服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环衣袖一周的绳槽,该绳槽内设置有拉绳;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该衣袖可折叠塞入到衣服本体的内侧,形成背包或箱包的第二副仓;帽子,固定连接或可拆卸的连接在作为包后身的衣服本体上端,变换为背包或箱包时,其前端与作为包前身的衣服本体的上端可拆卸连接,用作背包或箱包的包盖。2.如权利要求1的两用衣,其特征在于:底盖为双层布料制成的密封囊体结构,密封囊体内填充有聚酯纤维内胆;底盖侧面设置有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鲁英冯禹章
申请(专利权)人:李鲁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