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贵阳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5104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9:39
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包括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0:1、1:0,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4%‑3%;或者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7:3、8:2、9: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1.5%;经过加热、剪切、搅拌、均质、喷雾干燥而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乳状液中油茶籽油脂、蛋白质、磷脂及其他脂溶物含量丰富的特性,添加包埋材料对其微胶囊化处理,得到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溶解性、稳定性强的油茶籽粉末油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酶法制油副产物的利用,具体为一种利用油茶籽水酶法制油过程中的乳状液,添加稳定剂制取的粉末油脂。
技术介绍
油茶籽富含山茶甙、茶多酚等多种活性成分,且脂肪酸成分组成合理,其中油酸含量达到85%左右,营养价值较高,其功能可与橄榄油媲美,有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等功效。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技术方法已经逐步成熟,此技术最大优点就是利用生物酶技术,在节能、环保、温和的条件下同时得到优质油茶籽油与油茶籽蛋白,能够弥补目前溶剂浸出提油工业化生产中溶剂残留、环境污染及饼粕变性严重利用率低的缺点。但水酶法工艺过程,副产物乳状液中含有丰富的油茶籽油脂、蛋白质、磷脂及其他脂溶物,蛋白质作为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减小了油脂和水相之间的界面作用力,形成油水共存乳化体系。极大一部分油脂都存在于乳状液中,且性质十分稳定,造成油脂、蛋白质、水形成的非均相体系无法被充分破除释放油脂,造成工业化生产中破乳困难回收利用难度大、成本高,成为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油工业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中国专利201110428977.X公开了《一种以变性淀粉和醇溶蛋白为壁材制备粉末油脂的工艺》,由以下步骤构成:(1)在水中加入变性淀粉,搅拌加热至全部糊化;(2)配制玉米醇溶蛋白溶液;(3)将玉米醇溶蛋白与变性淀粉混合,加入脱水山梨酸硬脂酸酯均匀混合;(4)加入植物油脂混合搅拌;(5)均质制成油/水型乳化液;(6)喷雾干燥得到微胶囊粉末油脂。中国专利2012101788287公开了《多孔淀粉改性方法及在粉末油脂的应用》,先用氯化钠、氢氧化钠对多孔淀粉碱化,碱化完全后,用环氧氯丙烷对多孔淀粉进行交联改性,以交联酯化多孔淀粉为壁材,紫苏籽油、葡萄籽油、松籽油或橄榄油为芯材,在芯壁材质量为2:1~4:1、包埋温度40~55、包埋时间30~60min的条件下包埋。还有中国专利921016832公开了《香油粉末油脂的生产方法》,而本专利技术人首次利用油茶籽油制备粉末油脂,经检索没有相同专利申请,其次本专利技术人用的是琥铂酸脂和六偏磷酸盐,这个目前是一种新型的乳化剂,第三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条件及过程不同于
技术介绍
。且水酶法是目前因为乳状液残油过高,还没有进行工业化生产,而现有乳状液一般都要破乳后才能利用,本专利技术直接省去了破乳环节,克服了现有技术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水酶法制取油茶籽油过程中乳状液破乳困难,回收利用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该粉末油脂利用乳状液中油茶籽油脂、蛋白质、磷脂及其他脂溶物含量丰富的特性,添加包埋材料对其微胶囊化处理,得到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溶解性、稳定性强的油茶籽粉末油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按重量比计,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0:1、1:0,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4%-3%;或者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7:3、8:2、9: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1.5%;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取乳状液加热至40-70℃;(2)在加热好的步骤(1)乳状液中加入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或者琥珀酸单甘酯和六偏磷酸盐,高速剪切10-40分钟;(3)在剪切完成的步骤(2)乳状液加入变性淀粉或糊精(可以都加或者只添加其中一种)慢速搅拌5-30分钟;(4)对步骤(3)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50-65℃,均质压力150-300Mpa;(5)对步骤(4)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30-250℃。优选地,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7: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1.5%,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优选地,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7: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9: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利用乳状液中油茶籽油脂、蛋白质、磷脂及其他脂溶物含量丰富的特性,添加包埋材料对其微胶囊化处理,得到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溶解性、稳定性强的油茶籽粉末油脂。本专利技术针对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破乳困难,利用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微胶囊化包埋技术生产油茶籽油粉末油脂,绕过非破乳不能利用乳状液的工业化难题;提高了水酶法制油的原料利用率,拓展了油茶籽油的加工利用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按重量比计,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0:1、1:0,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4%-3%;或者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7:3、8:2、9: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1.5%;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取乳状液加热至40-70℃;(2)在加热好的步骤(1)乳状液中加入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或者琥珀酸单甘酯和六偏磷酸盐,高速剪切10-40分钟;(3)在剪切完成的步骤(2)乳状液加入变性淀粉或糊精(可以都加或者只添加其中一种)慢速搅拌5-30分钟;(4)对步骤(3)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50-65℃,均质压力150-300Mpa;(5)对步骤(4)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30-250℃。优选地,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7: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1.5%,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优选地,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7: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9:1。实施例1:1、取乳状液1000g加热至65℃;2、在加热好的步骤(1)乳状液中加入琥珀酸单甘酯9g、六偏磷酸盐1g高速剪切30分钟;3、在剪切完成的步骤(2)乳状液加入变性淀粉6g、糊精5g慢速搅拌10分钟;4、对步骤(3)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65℃,均质压力250MPaMPa;5、对步骤(4)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60℃。实施例2:1、取乳状液1000g加热至65℃;2、在加热好的步骤(1)乳状液中加入蔗糖脂肪酸酯7g、单脂肪酸甘油酯7g,高速剪切30分钟;3、在剪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计,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0:1、1:0,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4%‑3%;或者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7:3、8:2、9: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1.5%;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取乳状液加热至40‑70℃;(2)在加热好的步骤(1)乳状液中加入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或者琥珀酸单甘酯和六偏磷酸盐,高速剪切10‑40分钟;(3)在剪切完成的步骤(2)乳状液加入变性淀粉或糊精(可以都加或者只添加其中一种)慢速搅拌5‑30分钟;(4)对步骤(3)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均质,均质温度50‑65℃,均质压力150‑300Mpa;(5)对步骤(4)中得到的溶液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30‑2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水酶法油茶籽油乳状液制备的粉末油脂,其特征在于:按重量比计,所述粉末油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添加比为1:1、0:1、1:0,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4%-3%;或者变性淀粉或糊精的总添加量与乳状液的比为0.01:1—0.2: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使用比例为7:3、8:2、9:1,琥珀酸单甘酯、六偏磷酸盐的总添加量占整个溶液的比例为0.5%-1.5%;其制备包括以下步骤:(1)取乳状液加热至40-70℃;(2)在加热好的步骤(1)乳状液中加入蔗糖脂肪酸酯和单脂肪酸甘油酯或者琥珀酸单甘酯和六偏磷酸盐,高速剪切10-40分钟;(3)在剪切完成的步骤(2)乳状液加入变性淀粉或糊精(可以都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红霞常云鹤马立志王瑞刘晓燕何劲周笑犁雷霁卿
申请(专利权)人:贵阳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