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4975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对羌活种子依次采用赤霉素溶液吸胀处理、露天坡地埋藏和低温湿藏操作,促进羌活种胚发育、分化以完成后熟,使羌活种子发芽率提高至90%以上。通过露天坡地埋藏模拟羌活种子的自然萌发条件,从而完成羌活种胚的形态后熟,有利于提高羌活种子萌发后种苗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属于羌活种子引发

技术介绍
羌活为伞形科羌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状茎和根入药,具有性温、味苦,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湿而止痛,临床多用于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骨节酸痛、跌打损伤等病症。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西藏等省的高寒地区的高山林荫湿地。由于羌活种子为胚后熟休眠类型,即种胚未成熟伴随种子未完成后熟,属于双重休眠,因而在自然条件下,羌活种子需经一年才能萌发,且自然萌发率极低。近年来,相关种植企业和科研工作者为破除羌活种子休眠状态,促进其后熟发育为植株而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从而形成了多项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049060B中公开了一种羌活种子的破眠及发芽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1416577B中公开了一种宽叶羌活种子处理及培育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02812839B中公开了羌活的栽培方法,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CN105284238A中公开了一种羌活种子的破眠方法。上述技术方案均采用温度渐变的砂藏法对羌活种子进行层积处理促进后熟,而由于处理过程中需要对温度进行较为严格的控制,需要将羌活种子与外界环境相隔离,若长期采用该方法,则极易导致培育出的种苗与野生种苗间品质差异的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对羌活种子依次采用赤霉素溶液吸胀处理、露天坡地埋藏和低温湿藏操作,促进羌活种胚发育、分化以完成后熟,使羌活种子发芽率提高至90%以上。通过露天坡地埋藏模拟羌活种子的自然萌发条件,从而完成羌活种胚的形态后熟,有利于提高羌活种子萌发后种苗的品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羌活种子浸入赤霉素溶液中进行吸胀处理;S2.将步骤S1处理后的羌活种子埋藏于土坑中:土坑选择在阴凉利水的山坡露地处挖设,并在土坑底部填入珍珠岩后,将羌活种子平铺在珍珠岩上,再依次采用珍珠岩和杂草覆盖羌活种子、填埋土坑;S3.将步骤S2处理后的羌活种子置于冰箱冷存区内保藏。进一步地,采用尼龙网袋盛装羌活种子进行处理。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30PPm~50PPm,处理时间20h~40h。进一步地,步骤S2中羌活种子的埋藏温度为15℃~25℃,埋藏时间为50d~70d。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所述的土坑中放入花钵,使花钵上沿与地面平齐。进一步地,在所述花钵内装入1/2体积的珍珠岩。进一步地,所述珍珠岩湿度为25%~35%。进一步地,保持珍珠岩湿度为15%~30%。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的羌活种子外部包裹有珍珠岩和塑料袋,珍珠岩湿度为12%~18%。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的冷存区温度为2℃~4℃,冷存时间为60d~80d。由于羌活种子颗粒较小,为防止散落、便于操作,本专利技术采用尼龙网袋盛装羌活种子。利用尼龙网袋极强的透水、透气性能,保证羌活种子在处理过程中能够充分与外部环境相接触;且尼龙网袋价格低廉、耐用,适宜于进行长时间的埋藏处理。本专利技术采用赤霉素溶液代替现有技术方案中的蒸馏水对羌活种子进行短时间浸种处理。通过溶液中的水分使羌活种子充分吸胀,降低种子内ABA含量;同时,利用赤霉素诱导促进种子内部生理生化过程进入活跃状态,以便促进种胚的发育和分化。将上述经过赤霉素溶液诱发的羌活种子置于露天坡地中埋藏,模拟自然萌发条件,使种胚的发育更接近于野生植株,有利于提高后期种苗繁育时的品质。本专利技术埋藏处理过程仅采用珍珠岩作为基质,利用珍珠岩具有的良好吸水性、透水性、透气性和保温性,维持埋藏过程中羌活种子周围的湿度和氧气供应,同时与避免了坡地昼夜温差的波动影响,有利于羌活种胚的形态后熟。本专利技术在坡地土坑中增设了花钵对埋藏处理的羌活种子与土坑周围环境进行了不完全隔离,在保证花钵内基质对羌活种子进行保湿、控温的前提下,周围土壤内的养分和水分可通过花钵底部开孔进入珍珠岩基质,并向上渗透至浸种袋处。本专利技术还在花钵顶部覆盖固定有杂草,以避免花钵内珍珠岩基质水分的过快散失,维持花钵内湿度。若花钵所在处坡地遇长时间无雨时,应根据花钵内湿度监测结果,及时浇水保湿。本专利技术在对羌活种子进行低温保藏处理时,仍采用珍珠岩作为包裹介质,利用其保水性和保温性,维持羌活种子的湿度和温度,有利于促进羌活种胚完成生理后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合实施例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本实施例于2017年9月在申请人位于四川省内江市的育苗基地中进行实施。S1.在基地山坡阴面或具有树木长期遮挡处,选取利水露地挖设直径和深度均不小于20cm的土坑。在土坑中放入敞口直径和高度均不小于18cm的PP花钵,使花钵上沿与地面平齐。S2.挑选颗粒饱满的羌活种子,采用规格为10cm×15cm的40目尼龙浸种袋,每袋中盛装300~400颗羌活种子后扎紧封口。S3.将浸种袋及羌活种子充分进入40PPm的赤霉素溶液中,过夜后观察,保证羌活种子充分吸胀。S4.在步骤S1中的花钵内放入1/2体积的含水量约为25%的珍珠岩(手捏成团、放手即散开)后,将完成步骤S3处理的浸种袋平铺在珍珠岩上,并整理浸种袋内羌活种子,使其尽量分散。随后,在浸种袋上覆盖与花钵内同样湿度的珍珠岩以填满花钵,并在上层珍珠岩上方覆盖固定杂草。埋藏过程中,保持花钵内湿度在25%~35%范围内。实施例于2017年9月下旬实施,气温在11℃~27℃间,埋藏处理60d后将浸种袋及羌活种子取出。S5.将步骤S4取出的浸种袋和羌活种子用含水量为15%左右的珍珠岩包裹后,套上塑料袋,放入普通冰箱4℃冷存储藏室内低温保湿冷藏,60d后取出。S6将经过上述处理的羌活种子和未经处理而仅采用自然干燥保存的羌活种子分别播种于培养皿内,在15℃的光照培养箱内培养。发现经上述后熟处理过的种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自然保存的种子萌芽率低于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 将羌活种子浸入赤霉素溶液中进行吸胀处理;S2. 将步骤S1处理后的羌活种子埋藏于土坑中:土坑选择在阴凉利水的山坡露地处挖设,并在土坑底部填入珍珠岩后,将羌活种子平铺在珍珠岩上,再依次采用珍珠岩和杂草覆盖羌活种子、填埋土坑;S3. 将步骤S2处理后的羌活种子置于冰箱冷存区内保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羌活种子后熟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羌活种子浸入赤霉素溶液中进行吸胀处理;S2.将步骤S1处理后的羌活种子埋藏于土坑中:土坑选择在阴凉利水的山坡露地处挖设,并在土坑底部填入珍珠岩后,将羌活种子平铺在珍珠岩上,再依次采用珍珠岩和杂草覆盖羌活种子、填埋土坑;S3.将步骤S2处理后的羌活种子置于冰箱冷存区内保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尼龙网袋盛装羌活种子进行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赤霉素溶液浓度为30PPm~50PPm,处理时间20h~40h。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羌活种子的埋藏温度为15℃~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陈兴贵王自丙黄作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千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