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4800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幕墙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包括面玻璃、支承结构以及固定在支承结构上的驳接装置,面玻璃靠近支承结构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盲孔,驳接装置通过第二透明胶层粘接在盲孔中,使得驳接装置不外露,保持玻璃幕墙外表面简洁美观、透明平整,同时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驳接装置外露因风吹日晒易锈蚀、损坏导致玻璃幕墙表面形成污渍的问题。驳接装置通过第二透明胶层粘接在盲孔中,无需设置其它套件,使得对光线的遮挡降低到最小程度,结构简单,安装简易,成本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
本技术属于幕墙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
技术介绍
玻璃幕墙是现代建筑常用的外墙装饰方式之一,由于人们希望更多地利用玻璃透明的特性,追求建筑物内外空间的交流与融合,要求幕墙的支承结构尽可能地简单、轻巧,以达到不影响人们的视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幕墙从用途上可分为建筑幕墙、构件式建筑幕墙、单元式幕墙、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板幕墙、全玻幕墙、点驳接玻璃幕墙等。点驳接玻璃幕墙系统是由玻璃面板通过点驳接装置固定在支承结构上,在点驳接玻璃幕墙结构中,驳接装置必不可少,点驳接装置包括驳接爪和驳接头,驳接头有浮头式和沉头式,浮头式驳接头通过外露金属构件固定玻璃,沉头式驳接头与玻璃表面平齐。但是,无论是浮头式点驳接装置还是沉头式点驳接装置,都存在以下缺点:(1)由于玻璃幕墙外表面有驳接头外露,影响玻璃幕墙透明平整的外观效果;(2)驳接头外露易锈蚀、损坏,导致玻璃幕墙表面形成污渍;(3)驳接爪与玻璃开孔处配合不紧密,易导致雨水渗漏。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203716363U公开了一种隐形驳接头,如图1所示,包括沉头吸盘11、外衬套12、球形螺套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玻璃(21)、支承结构(23)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承结构(23)上的驳接装置(22),所述面玻璃(21)靠近所述支承结构(23)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盲孔,所述驳接装置(22)通过第二透明胶层粘接在所述盲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玻璃(21)、支承结构(23)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承结构(23)上的驳接装置(22),所述面玻璃(21)靠近所述支承结构(23)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盲孔,所述驳接装置(22)通过第二透明胶层粘接在所述盲孔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玻璃(21)包括第一面玻璃(211)以及固定在所述第一面玻璃(211)靠近所述支承结构(23)一侧表面上的第二面玻璃(212);所述第二面玻璃(212)上开设有沉头孔(213),所述沉头孔(213)的扩孔(2131)位于靠近所述第一面玻璃(211)的一侧,所述沉头孔(213)内侧面与所述第一面玻璃(211)靠近所述支承结构(23)的一侧表面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盲孔,所述驳接装置(22)通过所述第二透明胶层与所述盲孔内侧面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玻璃(211)通过第一透明胶层与所述第二面玻璃(212)粘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形点驳接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孔(213)内侧面设置有第一垫圈(214),所述第一垫圈(214)的内侧面通过所述第二透明胶层与所述驳接装置(22)粘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奇乐向梅李伟国马晓峰魏守银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柯利达光电幕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