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淑燕专利>正文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4773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2 0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大棚,大棚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通过供水系统分别与农业喷灌系统和生活用水系统连接;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大棚两侧的水渠,水渠内设置了第二过滤网,水渠的上端设置了第一盖板,水渠的左右两端设置了集水池,集水池的上端设置了第二盖板,集水池内设置了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滴落在大棚上的雨滴可以沿大棚表面流到水渠内,在经过水渠内的第二过滤网过滤后流到集水池内存储,在进行灌溉时通过第一水泵为农业喷灌系统供水,或者通过第二水泵为生活用水系统供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雨水收集
,具体为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雨水是自然界中常见的自然资源,在农业生产中,雨水对农作物生长起到灌溉的作用,但在农业大棚内种植农作物时,雨水滴落在大棚上之后会沿大棚表面流下,渗入到泥土内或者汇成水流流走,由于大棚的表面积较大,如果可以将滴落在大棚上的雨水进行收集用于灌溉,则可以节省大量的灌溉水源,并且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申请公告号为CN207125019U、授权公告日为2018年03月02日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大棚,包括大棚本体、集水槽、储水箱和土壤层,所述土壤层上端开设的集水槽对称的分布在大棚本体的两侧,在所述土壤层的内部对称的安放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集水槽之间通过汇水管相连接,储水箱位于集水槽的下方,所述储水箱密封连接的分歧水管的一端与土壤层内部放置的水泵底部的水泵进水口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上端的水泵出水口与灌溉喷管之间通过出水管密封连接,灌溉喷管位于大棚本体内部的土壤层的上端。这一现有技术具有良好的雨水收集工功能,通过收集雨水实现灌溉,大大的节约水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集水槽在大棚本体两侧的设置为向上开口式,一些杂物容易掉落进集水槽内,会造成集水槽的堵塞,并且集水槽的上端没有防护装置,在夜间或者光线较暗的情况下人们在大棚本体两侧作业时有掉落进集水槽内的危险,为此,提出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大棚,大棚为拱形大棚,所述大棚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雨水收集系统,所述雨水收集系统通过供水系统分别与农业喷灌系统和生活用水系统连接,农业喷灌系统可以设置在大棚内;所述雨水收集系统包括水渠,所述水渠设置于大棚的前后两侧,所述水渠内设置有第二防渗层,第二防渗层为混凝土层,防止雨水渗漏,所述水渠与大棚前后两侧底部之间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沟,所述导流沟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水渠上端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上表面的高度与地面高度相同,所述第一盖板下端安装有若干个第二过滤网;所述水渠的左右两端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内中间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内槽,所述集水池内底部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内槽,所述集水池、第一内槽与第二内槽内均设置有第三防渗层,第三防渗层为混凝土层,防止雨水渗漏,所述集水池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上表面的高度与地面高度相同,位于所述集水池内第二内槽与第一内槽之间设置有过滤层;所述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内槽内,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农业喷灌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水泵设置于第二内槽内,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生活用水系统连接。优选的,位于所述集水池内第一内槽上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三过滤网,使第三过滤网能够对雨水内的杂质进行再次过滤。优选的,所述第二盖板通过固定螺钉固定在集水池上端,固定螺钉穿过第二盖板的边缘插入地面内,使第二盖板在集水池上端固定牢固。优选的,所述过滤层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精砂过滤层、活性炭吸附层和絮凝剂吸附层,可以实现对雨水的再次处理,使过滤后的雨水可以作为生活用水使用。优选的,所述导流沟内底部倾斜面设置有第一防渗层,第一防渗层为混凝土层,防止雨水从导流沟内底部渗漏。优选的,所述第一盖板下端安装有若干个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下端插入盲孔内,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下端插入凹槽内,所述盲孔与凹槽均开设于第二防渗层内底部,便于定位杆和第二过滤网在第二防渗层内的定位,同时使第一盖板的位置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大棚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通过供水系统分别与农业喷灌系统和生活用水系统连接;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设置在大棚两侧的水渠,水渠内设置了第二过滤网,水渠的上端设置了第一盖板,水渠的左右两端设置了集水池,集水池的上端设置了第二盖板,集水池内设置了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使滴落在大棚上的雨滴可以沿大棚表面流到水渠内,在经过水渠内的第二过滤网过滤后流到集水池内存储,在进行灌溉时通过第一水泵为农业喷灌系统供水,或者通过第二水泵为生活用水系统供水,提高了雨水的利用率和使用方式,并且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还可以防止农业人员意外掉落进水渠和集水池内,起到防护的作用;通过水渠设置于大棚的前后两侧,水渠内设置有第二防渗层,水渠与大棚前后两侧底部之间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沟,导流沟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水渠上端设置有第一盖板,第一盖板下端安装有若干个第二过滤网,使大棚上的雨水沿大棚前后表面流下后会流入导流沟内,在通过导流沟流入水渠内,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可以对雨水内的杂质进行过滤,而第一盖板可以防止农业人员意外掉落进水渠和集水池内,起到防护的作用;通过水渠的左右两端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内中间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内槽,集水池内底部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内槽,集水池、第一内槽与第二内槽内均设置有第三防渗层,集水池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盖板,位于集水池内第二内槽与第一内槽之间设置有过滤层,使水渠内的雨水可以流入集水池内收集存储,并且位于过滤层下端的雨水经过过滤层过滤后可以作为生活用水使用;通过供水系统包括第一水泵与第二水泵,第一水泵设置于第一内槽内,第一水泵的输出端与农业喷灌系统连接,第二水泵设置于第二内槽内,第二水泵的输出端与生活用水系统连接,使第一水泵可以将集水池内的雨水供给农业喷灌系统使用,第二水泵可以将集水池内过滤层下端的雨水供给生活用水系统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大棚与雨水收集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A-A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水渠处结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B-B处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集水池处结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过滤层结构剖视图。图中:1、大棚,2、雨水收集系统,21、水渠,22、导流沟,23、第一防渗层,24、第一过滤网,25、定位杆,26、第二过滤网,27、第二防渗层,271、盲孔,272、凹槽,28、第一盖板,29、集水池,291、第一内槽,292、第二内槽,210、第二盖板,211、固定螺钉,212、第三防渗层,213、第三过滤网,214、过滤层,215、精砂过滤层,216、活性炭吸附层,217、絮凝剂吸附层,3、供水系统,31、第一水泵,32、第二水泵,4、农业喷灌系统,5、生活用水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大棚1,大棚1为拱形大棚,所述大棚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雨水收集系统2,所述雨水收集系统2通过供水系统3分别与农业喷灌系统4和生活用水系统5连接,农业喷灌系统4可以设置在大棚1内。所述雨水收集系统2包括水渠21,所述水渠21设置于大棚1的前后两侧,所述水渠21内设置有第二防渗层27,第二防渗层27为混凝土层,防止雨水渗漏,所述水渠21与大棚1前后两侧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雨水收集系统(2),所述雨水收集系统(2)通过供水系统(3)分别与农业喷灌系统(4)和生活用水系统(5)连接;所述雨水收集系统(2)包括水渠(21),所述水渠(21)设置于大棚(1)的前后两侧,所述水渠(21)内设置有第二防渗层(27),所述水渠(21)与大棚(1)前后两侧底部之间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沟(22),所述导流沟(22)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4),所述水渠(21)上端设置有第一盖板(28),所述第一盖板(28)下端垂直安装有若干个第二过滤网(26);所述水渠(2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集水池(29),所述集水池(29)内中间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内槽(291),所述集水池(29)内底部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内槽(292),所述集水池(29)、第一内槽(291)与第二内槽(292)内均设置有第三防渗层(212),所述集水池(29)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盖板(210),位于所述集水池(29)内第二内槽(292)与第一内槽(291)之间设置有过滤层(214);所述供水系统(3)包括第一水泵(31)与第二水泵(32),所述第一水泵(31)设置于第一内槽(291)内,所述第一水泵(31)的输出端与农业喷灌系统(4)连接,所述第二水泵(32)设置于第二内槽(292)内,所述第二水泵(32)的输出端与生活用水系统(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大棚(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1)的前后两侧设置有雨水收集系统(2),所述雨水收集系统(2)通过供水系统(3)分别与农业喷灌系统(4)和生活用水系统(5)连接;所述雨水收集系统(2)包括水渠(21),所述水渠(21)设置于大棚(1)的前后两侧,所述水渠(21)内设置有第二防渗层(27),所述水渠(21)与大棚(1)前后两侧底部之间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沟(22),所述导流沟(22)内设置有第一过滤网(24),所述水渠(21)上端设置有第一盖板(28),所述第一盖板(28)下端垂直安装有若干个第二过滤网(26);所述水渠(21)的左右两端设置有集水池(29),所述集水池(29)内中间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内槽(291),所述集水池(29)内底部位置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内槽(292),所述集水池(29)、第一内槽(291)与第二内槽(292)内均设置有第三防渗层(212),所述集水池(29)的上端设置有第二盖板(210),位于所述集水池(29)内第二内槽(292)与第一内槽(291)之间设置有过滤层(214);所述供水系统(3)包括第一水泵(31)与第二水泵(32),所述第一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淑燕
申请(专利权)人:黄淑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