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4265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2:58
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属于计算机产品技术领域,包括塑胶板和碳纤板,所述塑胶板和碳纤板的连接处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碳纤板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塑胶板上,并且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交错设置,所述塑胶板的中部设有矩形通孔,并且塑胶板为矩形框结构,所述碳纤板的外边缘与塑胶板的内边缘搭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塑胶板与碳纤板凹凸结合的设计方式更利于提高结合力,使产品达到一定的强度,能够有效解决碳纤与塑件结合强度不够造成结合区域容易开裂的问题,提高了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多样性,同时提高了笔记本电脑外壳质量,减少开裂现象,提高良率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
本技术属于计算机产品
,具体地,涉及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碳纤板应用在笔记本电脑的技术不是很成熟基本处于研发阶段,鉴于笔记本电脑的发展趋势是朝轻薄款发展,因而碳纤维应用到笔记本电脑的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碳纤板具有高强度(是钢铁的5倍)、出色的耐热性(可以耐受2000℃以上的高度)、出色的抗热冲击性、低热膨胀系数(变形量小)、热容量小(节能)、比重小(钢的1/5)、优秀的抗腐蚀与辐射性能。但相对的碳纤板价格高、不能长结构的、表面处理方式单一、影响天线性号接收等缺点。目前碳纤与塑胶结合问题点在于碳纤板与塑胶结合时强度不够容易导致电脑机壳开裂。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解决碳纤板与塑件结合强度不够,容易造成结合区域容易开裂的问题。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包括塑胶板和碳纤板,所述塑胶板和碳纤板的连接处设有卡槽结构,所述卡槽结构包括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在碳纤板上,所述第二卡合部设置在塑胶板上,并且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交错设置,所述塑胶板的中部设有矩形通孔,并且塑胶板为矩形框结构,所述碳纤板的外边缘与塑胶板的内边缘搭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碳纤与塑件结合强度不够造成结合区域容易开裂的问题,提高了碳纤在笔记本电脑外壳领域应用的广度,进一步提高了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多样性,同时提高了笔记本电脑外壳质量。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包括一组凸起和凹槽,所述凸起和凹槽在碳纤板的边缘四周间隔设置,所述凸起和凹槽沿塑胶板的内壁间隔设置。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结构相同,均为凸起和凹槽间隔设置形成,将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对称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卡合部的凸起卡入第二卡合部的凹槽中,第一卡合部的的凹槽卡入第二卡合部的凸起中,提高了连接强度。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凸起和凹槽的外形相同,所述碳纤板上的凸起卡入塑胶板的凹槽内,所述塑胶板的凸起卡入碳纤板的内。相同结构的凸起和凹槽便于加工。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凸起和凹槽包括连接部和卡合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塑胶板和碳纤板上,所述卡合部与连接部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连接部与塑胶板和碳纤板的连接处为圆角,并且圆角半径为0.5~2mm。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卡合部为弧形。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凸起和凹槽的高度H为3.55~6.55mm。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凸起和凹槽的最大宽度为A为3.4—5.9mm。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凸起和凹槽的最小宽度为B为2.74-5.24mm。进一步的,上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所述塑胶板和碳纤板的连接处还设有斜孔卡槽,所述斜孔卡槽为锥形,并且斜孔卡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设置斜孔卡槽,卡槽的外形具为锥形,具有一定的倾斜度,提高了连接处的面积,保证连接强度。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应用成本低,适应性好,通过改变塑胶与碳纤板结合区域的形状,来解决结合区域结构薄弱的现状,能够防止后期成型成品结合区域开胶、开裂等问题,将碳纤板做成卡槽的形状有利于包射成型后塑胶与碳纤板结合区域的结合强度。塑胶与碳纤板凹凸结合的设计方式更利于提高结合力,使产品达到一定的强度,从而使产品的良率提高,因此此卡槽结构的设计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且富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笔记本电脑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斜孔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截面图。图中:1塑胶板、2碳纤板、3卡槽结构、31第一卡合部、311凸起、312凹槽、313连接部、314卡合部、32第二卡合部、4斜孔卡槽、5凸肋、6卡扣、7凸台、10底漆层、20散热层、30防辐射层、40感光变色层、50防水密封层、60防污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如图1所示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包括塑胶板1和碳纤板2,所述塑胶板1和碳纤板2的连接处设有卡槽结构3,所述卡槽结构3包括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所述第一卡合部31设置在碳纤板2上,所述第二卡合部32设置在塑胶板1上,并且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交错设置,所述塑胶板1的中部设有矩形通孔,并且塑胶板1为矩形框结构,即塑胶板1的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碳纤板2的外边缘与塑胶板1的内边缘搭接在一起。安装时,将碳纤板2的外边缘设置的第一卡合部31与塑胶板1内边缘设置的第二卡合部32交错卡合在一起。此外,如图2所示的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包括一组凸起311和凹槽312,所述凸起311和凹槽312在碳纤板2的边缘四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包括塑胶板(1)和碳纤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板(1)和碳纤板(2)的连接处设有卡槽结构(3),所述卡槽结构(3)包括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所述第一卡合部(31)设置在碳纤板(2)上,所述第二卡合部(32)设置在塑胶板(1)上,并且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交错设置,所述塑胶板(1)的中部设有矩形通孔,并且塑胶板(1)为矩形框结构,所述碳纤板(2)的外边缘与塑胶板(1)的内边缘搭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包括塑胶板(1)和碳纤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板(1)和碳纤板(2)的连接处设有卡槽结构(3),所述卡槽结构(3)包括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所述第一卡合部(31)设置在碳纤板(2)上,所述第二卡合部(32)设置在塑胶板(1)上,并且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交错设置,所述塑胶板(1)的中部设有矩形通孔,并且塑胶板(1)为矩形框结构,所述碳纤板(2)的外边缘与塑胶板(1)的内边缘搭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31)和第二卡合部(32)包括一组凸起(311)和凹槽(312),所述凸起(311)和凹槽(312)在碳纤板(2)的边缘四周间隔设置,所述凸起(311)和凹槽(312)沿塑胶板(1)的内壁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11)和凹槽(312)的外形相同,所述碳纤板(2)上的凸起(311)卡入塑胶板(1)的凹槽(312)内,所述塑胶板(1)的凸起(311)卡入碳纤板(2)的(312)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塑胶与碳纤板结合的卡槽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天宇
申请(专利权)人:瑞宏精密电子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