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世芬专利>正文

一种艾灸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65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艾灸仪,包括,外壳,外壳内为安装腔,安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集气罩、风扇、顶部加热套、连接板、固定套、支撑板、发热环;发热环固定在支撑板底面上,支撑板顶面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套通过连接板与顶部加热套连接固定;风扇由电机驱动且风扇抽吸方向为由下至上;集气罩内侧面为锥形槽,锥形槽顶部与连接管头的内管连通,连接管头上设有固定孔;进气管一端与内管连通,另一端与风量传感器进气口连通,风量传感器出气口与排气管一端连通;固定孔与温度传感器的导热杆装配固定;温度传感器、电池、风量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电池通过导线与发热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精巧,无明火、无烟,安全又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艾灸仪
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理疗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艾灸仪。
技术介绍
艾灸,不仅能防治疾病,还能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所谓艾灸疗法,是利用艾叶作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的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借灸火的热力和艾的药物作用,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中医理论的艾灸,具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胃肠病、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痛经、颈椎病、腰椎病、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失眠、子宫下垂、眩晕等等有特效。近几年由于中医养生文化重新兴起,人们又重视起具有神奇疗效的艾灸疗法。艾灸养生在国内有着极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背景,有着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艾灸养生也正成为保健养生行业的主导。当前的中医艾灸治疗及艾灸保健实践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施灸方法:第一、艾柱灸,艾柱灸又分为直接灸法和间接灸法,直接灸法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一般这种容易出现瘢痕;间接灸是用药物或者其他材料将艾柱与施腧穴皮肤之间隔开而施灸的方法,如果隔姜、隔蒜、隔盐等,无论是直接灸还是间接灸,都需要手工或者器具将艾绒制成圆锥状物,一个艾柱是一壮,一般一次操作都要多壮,很难自行操作,一般在医院进行。第二种是艾条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形长条称为艾条,点燃艾条一端进行施灸。艾条灸可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悬起灸又分为温和灸、雀啄灸和回旋灸,通常温和灸是医疗结构和保健场所以及自己家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应灸穴位,距皮肤高约2-3cm,使得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一个穴位要艾灸15-20分钟,使得局部红晕为宜。可这种简便的操作对于肩背部、腰腹部上下肢等部位也无法自行操作,费时费力。所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器具,以能够替代用手操作的温和灸法,比如利用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具等作为温灸器来施灸。温灸器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然而无论是上述的人工操作的艾柱灸、艾条灸还是温灸器灸都具有一定的缺点,就是艾草燃烧温度不容易控制,易于造成皮肤烫伤。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艾灸仪,其能够艾草的燃烧速度以及发热温度达到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艾灸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艾灸仪,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为安装腔,所述的安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集气罩、风扇、顶部加热套、连接板、固定套、支撑板、发热环;所述的发热环固定在支撑板底面上,所述的支撑板顶面设置有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通过连接板与顶部加热套连接固定;所述的风扇由电机驱动且风扇抽吸方向为由下至上;所述的集气罩内侧面为由下到上逐渐变小的锥形槽,所述的锥形槽顶部与连接管头的内管连通,所述的连接管头上设有固定孔;进气管一端与内管连通,另一端与风量传感器进气口连通,所述的风量传感器出气口与排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固定孔与温度传感器的导热杆装配固定;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电池、风量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发热环、支撑板、固定套内均设有与艾灸柱装配的装配固定孔,所述的艾灸柱顶部穿过装配固定孔后装入顶部加热套的固定盲槽中固定;所述的电池通过导线与发热环电连接,所述的发热环利用电池输送来的电能发热以对艾灸柱进行加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安装腔内两端还设有顶部封板、接灰板;所述的接灰板上设有数个通孔,以及内六角配合槽,所述的接灰板通过螺纹与安装腔内壁旋合装配;所述的顶部封板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的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电池充电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管头上还设有配合固定槽,所述的配合固定槽与端部固定环装配固定,所述的端部固定环固定在进气管一端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排气管另一端装入设置在顶部封板上的气管固定孔并与之装配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单片机还与存储器和无线信号收发器电连接,所述的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所述的无线信号收发器用于与外部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并实现通信和数据传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顶紧螺杆,顶紧螺杆一端穿过固定套上的顶紧通孔且与之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顶紧螺杆另一端装入驱动杆的驱动螺孔中且与驱动螺孔通过螺纹旋合装配,所述的驱动杆一端伸出外壳且与外壳可转动装配、固定。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连接板和顶部加热套为镂空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板由支撑板体、隔热连块、连接环构成,所述的支撑板体采用高导热系数材料制作且与固定环、发热环连接固定;所述的隔热连块采用低导热系数材料制成;所述的隔热连块将支撑板体和连接环连接成一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外壳底部设有进气孔。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板上还固定有限位套,所述的限位套用于限制接灰板装入安装腔内的深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计精巧,采用PTC热敏发热电阻对艾灸柱进行自上而下加热,无明火、无烟,安全又环保;2、本技术通过控制风扇转速来调节艾灸柱的燃烧和挥发速度,以达到控制局部温度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艾灸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艾灸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艾灸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艾灸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艾灸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艾灸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F1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一种艾灸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8,一种艾灸仪,包括,外壳100,所述的外壳100内为安装腔102,所述的安装腔102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顶部封板210、集气罩220、风扇230、顶部加热套510、连接板520、固定套530、支撑板240、发热环540、接灰板260;所述的接灰板260上设有数个通孔261,以及内六角配合槽262,所述的接灰板260通过螺纹与安装腔102内壁旋合装配;所述的发热环540固定在支撑板240底面上,所述的支撑板240顶面设置有固定套530;所述的固定套530通过连接板520与顶部加热套510连接固定;所述的风扇230由电机231驱动且风扇230抽吸方向为由下至上;所述的集气罩内侧面为由下到上逐渐变小的锥形槽221,所述的锥形槽221顶部与连接管头620的内管623连通,所述的连接管头620上还设有固定孔622和配合固定槽621;所述的配合固定槽621与端部固定环341装配固定,所述的端部固定环341固定在进气管342一端,所述的进气管342另一端与风量传感器(或风速传感器)343进气口连通,所述的风量传感器340出气口与排气管344一端连通,所述的排气管344另一端装入设置在顶部封板210上的气管固定孔211并与之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艾灸仪,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为安装腔,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集气罩、风扇、顶部加热套、连接板、固定套、支撑板、发热环;所述的发热环固定在支撑板底面上,所述的支撑板顶面设置有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通过连接板与顶部加热套连接固定;所述的风扇由电机驱动且风扇抽吸方向为由下至上;所述的集气罩内侧面为由下到上逐渐变小的锥形槽,所述的锥形槽顶部与连接管头的内管连通,所述的连接管头上设有固定孔;进气管一端与内管连通,另一端与风量传感器进气口连通,所述的风量传感器出气口与排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固定孔与温度传感器的导热杆装配固定;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电池、风量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发热环、支撑板、固定套内均设有与艾灸柱装配的装配固定孔,所述的艾灸柱顶部穿过装配固定孔后装入顶部加热套的固定盲槽中固定;所述的电池通过导线与发热环电连接,所述的发热环利用电池输送来的电能发热以对艾灸柱进行加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艾灸仪,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内为安装腔,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腔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集气罩、风扇、顶部加热套、连接板、固定套、支撑板、发热环;所述的发热环固定在支撑板底面上,所述的支撑板顶面设置有固定套;所述的固定套通过连接板与顶部加热套连接固定;所述的风扇由电机驱动且风扇抽吸方向为由下至上;所述的集气罩内侧面为由下到上逐渐变小的锥形槽,所述的锥形槽顶部与连接管头的内管连通,所述的连接管头上设有固定孔;进气管一端与内管连通,另一端与风量传感器进气口连通,所述的风量传感器出气口与排气管一端连通;所述的固定孔与温度传感器的导热杆装配固定;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电池、风量传感器均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的发热环、支撑板、固定套内均设有与艾灸柱装配的装配固定孔,所述的艾灸柱顶部穿过装配固定孔后装入顶部加热套的固定盲槽中固定;所述的电池通过导线与发热环电连接,所述的发热环利用电池输送来的电能发热以对艾灸柱进行加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仪,其特征是:所述的安装腔内两端还设有顶部封板、接灰板;所述的接灰板上设有数个通孔,以及内六角配合槽,所述的接灰板通过螺纹与安装腔内壁旋合装配;所述的顶部封板上设有充电接口,所述的充电接口通过导线与电池充电端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仪,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接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芬王峻吕祥韩燕萍陆培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世芬王峻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