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及鞋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582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及鞋子,所述鞋底包括脚跟部以及与脚跟部一体固连的脚前部,于脚跟部构造有空腔,并于空腔中嵌装有气囊,且于气囊上构造有进口和出口,并于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单向阀;于脚前部和/或脚跟部形成有多个通气孔,且对应于通气孔,于脚前部和/或脚跟部上构造有与进口相连通的通道,还包括设置于气囊中的弹性顶推单和限位单元,限位单元可限制脚跟部因踩踏而具有的位移。本鞋底通过在脚前部设置透气孔以及在脚跟部设置气囊,可利用脚跟对脚跟部的往复踩踏而使气囊不断被压缩或膨胀,从而可将脚前部的积水或鞋子内的气体不断吸入到气囊内,并经由气囊的出口排出,进而可有效防止脚前部出现积水,并能提高鞋子的透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鞋底及鞋子
本技术涉及家居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鞋底,同时,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具有该鞋底的鞋子。
技术介绍
目前,根据鞋子的使用环境来讲主要分为凉鞋、鞋子、布鞋、运动鞋及劳保鞋等,但现有技术的鞋子的鞋底的排水性和透气性较差,而影响舒适性。具体来说,鞋子的鞋底一般弹性较大,使用时脚前部容易凹陷,致使在洗澡或雨天时脚前部容易积水而影响舒适性。而劳保鞋为保证安全,鞋面一般嵌有金属板等,导致鞋面的透气性较差,同时,为保护脚底,鞋底一般也选用耐磨性大的材质制造,导致鞋底的也不具有透气性,致使长时间穿戴后,因出汗而导致鞋子的湿度较大,气味也较难闻,大大影响穿戴者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鞋底,以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鞋底,脚跟部,于所述脚跟部构造有空腔,并于所述空腔中嵌装有气囊,且于所述气囊上构造有进口和出口,并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分别设有单向阀;脚前部,所述脚前部与所述脚跟部一体固连,并于所述脚前部和/或所述脚跟部形成有多个通气孔,且对应于所述通气孔,于所述脚前部和/或所述脚跟部上构造有与所述进口相连通的通道;弹性顶推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囊内,以形成对所述脚跟部的顶推;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囊内,以限制所述脚跟部因踩踏而具有的位移。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单元为间隔均布于所述气囊中的多个限位柱。进一步的,于所述限位柱的顶端固连有沿所述限位柱的径向外伸布置的限位板,并于所述限位板上粘结有橡胶垫。进一步的,于所述橡胶垫上均布成型有多个半球形凸起。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顶推单元为间隔均布于所述气囊内的多个弹簧。进一步的,所述通气孔被构造成锥孔,且所述锥孔的小端面与所述通道相连。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鞋底,通过在脚前部设置透气孔,可使脚前部的积水或鞋子内的气体流通到通道内;另外,通过在脚跟部设置气囊,可利用脚跟对脚跟部的往复踩踏而使气囊不断被压缩或膨胀,从而可将脚前部的积水或鞋子内的气体不断吸入到气囊内,并经由气囊的出口排出,进而可有效防止脚前部出现积水,并能提高鞋子的透气性。(2)限位单元采用限位柱,结构简单,便于设计实施。(3)通过设置限位板,可在踩踏脚跟部时,能够增大气囊与限位柱的接触面积,以避免限位柱损伤气囊,而设置橡胶垫可进一步保护气囊。(4)设置半球形凸起能够避免橡胶垫与气囊紧密贴合,而便于气囊在弹性顶推单元的顶推下膨胀回弹。(5)弹性顶推单元采用弹簧,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6)通气孔被设置成锥孔,可增大气囊对脚前部积水的吸引速度,而便于及时将积水经由气囊排出。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鞋子,其包括鞋面,以及与所述鞋面固连的如上所述的鞋底。本技术所述的鞋子与鞋底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所述的鞋底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脚跟部,2-脚前部,21-通气孔,22-横向分通道,23-主通道,24-纵向分通道,3-单向阀,4-气囊,5-弹簧,6-限位柱,7-限位板,8-橡胶垫。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一本技术涉及一种鞋底,其包括脚跟部以及与脚跟部一体固连的脚前部,其中,于脚跟部构造有空腔,并于空腔中嵌装有气囊,且于气囊上构造有进口和出口,并于进口和出口处分别设有单向阀;另外,于脚前部和/或脚跟部形成有多个通气孔,且对应于通气孔,于脚前部和/或脚跟部上构造有与进口相连通的通道。本技术所述的鞋底还包括设置于气囊中的弹性顶推单和限位单元,其中,限位单元可限制脚跟部因踩踏而具有的位移,而弹性顶推单元则具有对脚跟部的顶推,而可使气囊被压缩后膨胀。本技术所述的鞋底,通过在脚前部设置透气孔,可使脚前部的积水或鞋子内的气体流通到通道内;另外,通过在脚跟部设置气囊,可利用脚跟对脚跟部的往复踩踏而使气囊不断被压缩或膨胀,从而可将脚前部的积水或鞋子内的气体不断吸入到气囊内,并经由气囊的出口排出,进而可有效防止脚前部出现积水,并能提高鞋子的透气性,从而使得本鞋底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基于如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鞋底的一种示例性结构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中,本实施例以仅在脚前部2设置通气孔21为例进行详细介绍,而在脚跟部1同时设置通气孔21时,其结构与下文类似,本文不再详述。具体来讲,本实施例的空腔呈矩形状,以保证脚跟部1的结构强度。而为提高使用效果,在保证脚跟部1结构强度的前提下,空腔还可被设置成图3中所示的楔形状,且楔形的大端面应位于脚跟部1的后部,以提高对气囊4的踩踏挤压效果。此外,为提高气囊4对通道内积水或气体的吸收效果,如图1所示,进口设于气囊4前侧的底部,而出口除了设于气囊4后侧的底部,也可直接设于气囊4的底部。前述的弹性顶推单元具体为间隔设于气囊4中的多个弹簧5,且为避免弹簧5移动而影响使用效果,弹簧5的两端还与气囊4固连。而前述的限位单元具体为间隔均布固设于气囊4中的多个限位柱6。且为增大限位柱6与气囊4压缩时的接触面积,以避免限位柱6损伤气囊4,于气囊4的顶端还固连有沿限位柱6的径向外伸布置的限位板7,进一步的,于限位板7的顶面上还粘结有橡胶垫8。如此设置,可在踩踏脚跟部1时,使气囊4与橡胶垫8直接接触,从而可防止气囊4被损坏。此外,为避免橡胶垫8与气囊4接触贴合时,因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大,而容易影响气囊4的膨胀回弹,于橡胶垫8上构造有多个半球形凸起,由此可避免橡胶垫8与气囊4紧密贴合。需要说明的是,限位单元除了采用间隔分布的多个限位柱6,也可采用条状的限位块。依然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通气孔21均布设于脚前部2,而为实现与各通气孔21之间的连通,本实施例的通道包括间隔分布的多个横向分通道22,与各横向分通道22连通的纵向分通道24,以及连接于纵向分通道24与气囊4进口之间的主通道23。另外,为便于积水或气体快速流入主通道23中,主通道23与纵向分通道24相接处被构造成喇叭口。本实施例中,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通气孔21还被构造成锥孔,且锥孔的小端面与横向分通道22相连。为进一步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脚跟部1的顶面沿靠近脚前部2的方向被构造成下倾的斜面,以便于踩踏时挤压气囊4排气,同时,此结构也符合人体工学设计而能提高鞋底的舒适性。与此同时,于脚前部2的顶部也构造有一凹弧面,以进一步提高舒适性。此外,为提高本鞋底的防滑性,于鞋底的底部构造有波浪纹。本鞋底在使用时,通过脚跟踩踏脚跟部1,可使气囊4压缩而经由出口排气,而当脚跟抬起时,气囊4在弹簧5的顶推下迅速膨胀回弹,此时因气囊4内为负压而迅速经由进口吸收通道内的积水或气体;当脚跟再次踩踏脚跟部1时,可经由出口将吸入气囊4内的积水或气体排出,从而保证鞋底的舒适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涉及一种鞋子,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跟部,于所述脚跟部构造有空腔,并于所述空腔中嵌装有气囊,且于所述气囊上构造有进口和出口,并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处分别设有单向阀;脚前部,所述脚前部与所述脚跟部一体固连,并于所述脚前部和/或所述脚跟部形成有多个通气孔,且对应于所述通气孔,于所述脚前部和/或所述脚跟部上构造有与所述进口相连通的通道;弹性顶推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囊内,以形成对所述脚跟部的顶推;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囊内,以限制所述脚跟部因踩踏而具有的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脚跟部,于所述脚跟部构造有空腔,并于所述空腔中嵌装有气囊,且于所述气囊上构造有进口和出口,并于所述进口和所述出口处分别设有单向阀;脚前部,所述脚前部与所述脚跟部一体固连,并于所述脚前部和/或所述脚跟部形成有多个通气孔,且对应于所述通气孔,于所述脚前部和/或所述脚跟部上构造有与所述进口相连通的通道;弹性顶推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囊内,以形成对所述脚跟部的顶推;限位单元,设置于所述气囊内,以限制所述脚跟部因踩踏而具有的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单元为间隔均布于所述气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天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