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滨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50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21 1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包括种子箱、排种板、凸轮、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以及下种管,特征在于:种子箱的下部设置有排种槽,排种板位于排种槽的底部,凸轮位于排种板的下方;种子箱的内壁与排种板之间经回位弹簧相连接;第一、第二排种盘的外缘上均开设有多个缺口,第一、第二排种盘通过转轴设置于种子箱上,转轴的下端固定有驱动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粒排种机构,使排种滑道中的蒜粒进入第一、第二排种盘相配合的缺口中,进入缺口的蒜粒再落入下种管中,实现了蒜种的单粒排出,解决了现有大蒜种植装置上的排粒机构不排粒或一次排多粒的问题,实现了每次仅排出一个蒜粒,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有效保证每次排出的蒜粒为单粒蒜瓣的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
技术介绍
大蒜在我国具有较广面积的种植,大蒜中含有的物质具有良好的杀菌作用,其中的含硫化合物和含硒化合物又具有防癌功效,使得大蒜成为一种具有潜在抗癌特性的食物。目前大蒜的栽种基本靠人工完成,首先利用农具刨坑或犁耕出一条浅沟,然后人工以鳞芽朝上的形式插入坑或浅沟中,然后用泥土填平并轻轻压实,这种人工栽种的方式,不仅劳动量大,而且栽种效率也不高。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自动种植大蒜的机械装置,由于结构的限制,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单次不排粒或排多个蒜粒的情形,导致利用机械装置种植大蒜的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本技术的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包括种子箱、排种板、凸轮、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以及下种管,种子箱中设置有存储成粒蒜种的空腔;其特征在于:种子箱的下部设置有长条形的排种槽,排种板位于排种槽的底部,凸轮位于排种板的下方;排种板的一端铰接于种子箱的内壁上,另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出粒口,种子箱的内壁与排种板之间由迫使排种板始终压向凸轮的回位弹簧相连接,种子箱上固定有驱使凸轮转动的凸轮电机;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以相接触的形式设置于种子箱底部的同一平面内,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的外缘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缺口,下种管的上端与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相接触的部位相通,出粒口经倾斜的排种滑道与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接触部位的一侧相通;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均通过转轴设置于种子箱上,转轴的下端固定有驱动齿轮,两转轴上的驱动齿轮经两过渡齿轮传动连接,种子箱上固定有驱使一个驱动齿轮转动的排种电机。本技术的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出粒口和排种滑道的宽度均略大于单粒蒜高,为30~35mm;缺口在水平面内的长度大于单粒蒜宽、小于单粒蒜高,为20~25mm,缺口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单粒蒜宽,为15~20mm。本技术的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所述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上所开设的缺口的数量均为8个,所述凸轮的转动频率为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转动频率的8倍。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以第一缺口相配合的形式接触,同步转动,从上向下看,第一排种盘17顺时针转,第二排种盘18逆时针转。本技术的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所述种子箱中设置有将成粒蒜种汇集至底部的斜板,种子箱的底部设置有两侧向中央倾斜的底板,排种槽开设于底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由种子箱、排种板、凸轮、凸轮电机、第一和第二排种盘组成,在凸轮电机带动凸轮转动的过程中,每当凸轮转动一周,即可使排种槽中的一个蒜粒经出粒口进入排种滑道中;在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同步转动的过程中,可使排种滑道中的蒜粒进入第一、第二排种盘相配合的缺口中,进入缺口的蒜粒再落入下种管中,实现了蒜种的单粒排出,解决了现有大蒜种植装置上的排粒机构不排粒或一次排多粒的问题,实现了每次仅排出一个蒜粒,有益效果显著,适于应用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单粒排种机构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单粒排种机构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单粒排种机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单粒排种机构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种子箱,2排种槽,3排种板,4凸轮,5回位弹簧,6凸轮电机,7第一排种盘,8第二排种盘,9缺口,10出粒口,11排种滑道,12驱动齿轮,13过渡齿轮,14下种管,15斜板,16底板,17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分别给出了本技术的单粒排种机构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和剖视图,所示的单粒排种机构由种子箱1、排种槽2、排种板3、凸轮4、回位弹簧5、凸轮电机6、第一排种盘7、第二排种盘8、排种滑道11、下种管14组成,种子箱1中为存储成粒蒜种的空腔,种子箱1中设置有斜板15,底部设置有两侧向中央倾斜的底板16,底板16的中央开设有排种槽2,斜板15和底板16可将成粒的蒜种汇集在底部,排种槽2开设于底板16上,为长条形。排种板3位于排种槽2的底部,排种板3的一端铰接于种子箱1的内壁上,另一端与斜板15的下边沿形成出粒口10,出粒口10下方为倾斜的排种滑道11。凸轮4位于排种板3的下方,回位弹簧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种子箱1的内壁和排种板3上,回位弹簧5始终迫使排种板3压向凸轮4。凸轮电机6固定于种子箱1上,用于驱使凸轮4转动。出粒口10和排种滑道11的宽度均略大于单粒蒜高,为30~35mm。在凸轮4转动的过程中,排种板3与斜板15之间形成的出粒口10会周期性地进行张大和缩小,当出粒口10张大至最大状态时,排种板3上最靠近出粒口10的蒜粒会进入排种滑道11中。第一排种盘7和第二排种盘8以相接触的形式设置于种子箱1的底部,如图5所示,给出了本技术中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排种盘7和第二排种盘8上均均匀开设有数量相等的缺口9,从上向下看,第一排种盘17顺时针转,第二排种盘18逆时针转,在第一、第二排种盘(7、8)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第二排种盘(7、8)上的缺口9恰好配合在一起。缺口9在水平面内的长度大于单粒蒜宽、小于单粒蒜高,为20~25mm,缺口9在竖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单粒蒜宽,为15~20mm,以保证只有第一、第二排种盘(7、8)上的缺口9配合在一起时才可容纳一个蒜粒。第一、第二排种盘(7、8)均通过转轴17设置于种子箱1上,以保证第一、第二排种盘(7、8)的自由转动。所示两转轴17的下端均固定有驱动齿轮12,两驱动齿轮12经两过渡齿轮13传动连接,两过渡齿轮13均转动设置于种子箱1上,两过渡齿轮13之间相啮合,并分别与两驱动齿轮12相啮合。种子箱1上还固定有排种电机,排种电机用于驱使一个驱动齿轮12进行转动,这样就带动另一个驱动齿轮12进行反方向转动,进而实现第一排种盘7和第二排种盘8同时向内侧的转动,使得排种滑道11中的大蒜粒进入第一、第二排种盘(7、8)上组合在一起的缺口9中,随着两排种盘的转动,蒜粒到达下种管14上方并落入下种管14中,实现单粒排种。所示第一、第二排种盘(7、8)上设置的缺口9的数量均为8个,这样就要求凸轮4的转动速度为第一、第二排种盘(7、8)转动速度的8倍,以顺利实现单粒排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包括种子箱(1)、排种板(3)、凸轮(4)、第一排种盘(7)、第二排种盘(8)以及下种管(14),种子箱中设置有存储成粒蒜种的空腔;其特征在于:种子箱的下部设置有长条形的排种槽(2),排种板位于排种槽的底部,凸轮位于排种板的下方;排种板的一端铰接于种子箱的内壁上,另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出粒口(10),种子箱的内壁与排种板之间由迫使排种板始终压向凸轮(4)的回位弹簧(5)相连接,种子箱上固定有驱使凸轮转动的凸轮电机(6);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以相接触的形式设置于种子箱底部的同一平面内,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的外缘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缺口(9),下种管的上端与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相接触的部位相通,出粒口(10)经倾斜的排种滑道(11)与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接触部位的一侧相通;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均通过转轴(17)设置于种子箱上,转轴的下端固定有驱动齿轮(12),两转轴上的驱动齿轮经两过渡齿轮(13)传动连接,种子箱上固定有驱使一个驱动齿轮转动的排种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蒜播种的单粒排种机构,包括种子箱(1)、排种板(3)、凸轮(4)、第一排种盘(7)、第二排种盘(8)以及下种管(14),种子箱中设置有存储成粒蒜种的空腔;其特征在于:种子箱的下部设置有长条形的排种槽(2),排种板位于排种槽的底部,凸轮位于排种板的下方;排种板的一端铰接于种子箱的内壁上,另一端的外侧开设有出粒口(10),种子箱的内壁与排种板之间由迫使排种板始终压向凸轮(4)的回位弹簧(5)相连接,种子箱上固定有驱使凸轮转动的凸轮电机(6);第一排种盘与第二排种盘以相接触的形式设置于种子箱底部的同一平面内,第一排种盘、第二排种盘的外缘上均均匀开设有多个缺口(9),下种管的上端与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相接触的部位相通,出粒口(10)经倾斜的排种滑道(11)与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接触部位的一侧相通;第一排种盘和第二排种盘均通过转轴(17)设置于种子箱上,转轴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敬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