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电子
,涉及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
技术介绍
根据输出电平的不同,可以将PWM逆变电路系统分为两电平电路、三电平电路以及多电平电路。相比传统的两电平逆变器,多电平逆变器具有输出电压谐波小、电磁干扰小及可采用小尺寸滤波器等优点,因此多电平逆变器在新能源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多电平逆变器主要结构有二极管箝位型和飞跨电容型,这两种类型的多电平逆变器随着电平数的增加,其拓扑结构将变得复杂,增加了系统控制复杂度,提高了系统成本。此外,传统的多电平逆变器一般只适用于大功率场合。现有的多电平逆变器违背了电力电子装置要求的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成本的目标,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多电平逆变电路来满足低电压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能够提升多电平逆变电路电压,扩大电压的输入范围,又能减少开关管的数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升压型单相七电平逆变器,包括Boost三电平电路、辅助开关电路、H桥电路以及滤波电路;Boost三电平电路包括:电压源Vb,电感L1,开关管S7、S8,二极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Boost三电平电路、辅助开关电路、H桥电路以及滤波电路;所述Boost三电平电路包括:电压源Vb,电感L1,开关管S7、S8,二极管D3、D4,以及电容C1、C2;所述电压源Vb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压源Vb的负极与开关管S8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4阴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开关管S7的输入端,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4阳极连接;开关管S7的输出端与开关管S8输入端相连接,开关管S7的输出端与开关管S8输入端的连接点处与电容C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压型七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Boost三电平电路、辅助开关电路、H桥电路以及滤波电路;所述Boost三电平电路包括:电压源Vb,电感L1,开关管S7、S8,二极管D3、D4,以及电容C1、C2;所述电压源Vb的正极连接电感L1的一端,电压源Vb的负极与开关管S8的输出端以及二极管D4阴极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阳极和开关管S7的输入端,二极管D3的阴极与电容C1的正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与电容C2的正极相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二极管D4阳极连接;开关管S7的输出端与开关管S8输入端相连接,开关管S7的输出端与开关管S8输入端的连接点处与电容C1的负极以及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辅助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管S5、S6和二极管D1、D2,开关管S5的输入端与电容C1的正极以及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开关管S5的输出端则与二极管D1的阴极相连接;开关管S6的输出端与电容C2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开关管S6的输入端则与二极管D2的阳极相连接;电容C1的负极和电容C2的正极连接点处与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琦,李江江,孙向东,任碧莹,安少亮,杨惠,康渊荣,李尚阔,潘存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