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3390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包括带有盖板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接口电路模块、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接口电路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接口电路模块分别与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控制模块与照明灯连接,在盖板与壳体闭合处设置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报警电路连接;该方案可以监控变电站的温湿度、烟雾和振动情况,然后根据监控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最终判断是否有险情,最后发出报警信息,避免险情的进一步扩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对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变电站中有大量的用于输送和分配电能的电气设备,工作人员撤离后,万一发生险情,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发现而延误了事故的处理,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该方案可以监控变电站的温湿度、烟雾和振动情况,然后根据监控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最终判断是否有险情,最后发出报警信息,避免险情的进一步扩大。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包括带有盖板的壳体,在壳体内设置电路板,电路板上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接口电路模块、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接口电路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接口电路模块分别与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控制模块与照明灯连接,在盖板与壳体闭合处设置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报警电路连接;有壳体可以对电路板起保护作用,避免搬运过程中损坏电路板,有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可以用于传递险情信息,这样不需要铺设有线线路,提高险情发送的及时性;有接口电路模块,这样提高了壳体及电路板的适用性,也便于拆卸,当需要监控时,将各个传感器及摄像头与接口电路模块连接即可,需要拆卸时,直接拔下即可;温湿度传感器用于监测变电站的温湿度情况;烟雾传感器用于监控变电站的烟雾情况,确认是否有火情;振动传感器可以用于监测变电站中的变压器、接触器、电线杆等是否固定牢固,振动传感器固定在变压器、接触器、电线杆等上面,如果发生晃动,振动传感器就会监测到。有照明器,可以用于辅助照明;有行程开关,这样一旦盖板被打开,行程开关闭合,则报警电路进行报警。在壳体内设置LED报警灯,LED报警灯与报警电路连接,这样报警的同时,LED灯亮,也起到警示的作用。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第一个三极管VT1,第一个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行程开关与电源正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场效应管Q的栅极G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的栅极G通过第一电容C1与电源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一场效应管Q的漏极D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的源极S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芯片IC1的5脚连接,第一芯片IC1的5脚与稳压管VS的正极连接,稳压管VS的负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芯片IC1的2脚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芯片IC1的7脚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一芯片IC1的8脚连接,第一芯片IC1的3脚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报警器B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第三个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第三个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三个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LED报警灯与报警器B并联。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变电站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启动监控设备对变电站进行监控,若有异常,则进入步骤2),若无异常,则持续监控;2)将异常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器,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将摄像头拍摄的图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到上级控制平台。所述的监控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在对变电站进行监控时,摄像头拍摄一张原始图片作为基准图片,并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中。监测异常时,首先判断是温湿度、烟雾还是振动;如果是温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监测异常,则控制器根据监测的异常信号,启动摄像头进行拍照,然后将拍摄的照片存储,将新拍摄的照片与数据存储模块中的基准照片进行比对,如果两照片相同,则控制器不做任何动作,如果两照片不同,则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向上级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启动摄像头时,控制器判断异常信号是温湿度异常还是烟雾异常,如果烟雾异常,控制器启动摄像头的同时,启动照明灯进行照明。振动传感器监测异常时,设定时间间隔T,振动传感器监测到第一振动后,不做动作,如果在T时间内,控制器收到振动传感器的第二次振动信号,则控制器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并通过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向上级控制平台发出报警信息。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报警电路的电路图。图中,1为壳体,2为盖板,3为电路板,4为插接口,5为行程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包括带有盖板2的壳体1,在壳体1内设置电路板3,电路板3上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接口电路模块、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接口电路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在盖板上设置插接口,接口电路模块通过插接口分别与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连接;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振动传感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到相应的位置,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控制模块与照明灯连接,照明灯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安装;在盖板2与壳体1闭合处设置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与报警电路连接。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第一个三极管VT1,第一个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行程开关与电源负极连接,电路中行程开关用K标识,第一个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场效应管Q的栅极G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的栅极G通过第一电容C1与电源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一场效应管Q的漏极D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的源极S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芯片IC1的5脚连接,第一芯片IC1的5脚与稳压管VS的正极连接,稳压管VS的负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芯片IC1的2脚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芯片IC1的7脚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一芯片IC1的8脚连接,芯片IC1可以采用UM3561或本领域常用芯片,第一芯片IC1的3脚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报警器B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第三个三极管VT3的基极连接,第三个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三个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连接。在壳体内设置LED报警灯,LED报警灯与报警电路连接。LED灯与报警器B并联。一种基于上述系统的变电站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启动监控设备对变电站进行监控,若有异常,则进入步骤2),若无异常,则持续监控;2)将异常的信号传递到控制器,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将摄像头拍摄的图片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送到上级控制平台。所述的监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包括带有盖板(2)的壳体(1),其特征是:在壳体(1)内设置电路板(3),电路板(3)上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接口电路模块、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接口电路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接口电路模块分别与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控制模块与照明灯连接,在盖板(2)与壳体(1)闭合处设置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与报警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包括带有盖板(2)的壳体(1),其特征是:在壳体(1)内设置电路板(3),电路板(3)上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接口电路模块、无线远程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连接,接口电路模块用于连接外部设备,所述接口电路模块分别与摄像头、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振动传感器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开关控制模块与照明灯连接,在盖板(2)与壳体(1)闭合处设置行程开关(5),行程开关(5)与报警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其特征是:在壳体内设置LED报警灯,LED报警灯与报警电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报警电路包括第一个三极管VT1,第一个三极管VT1的基极通过行程开关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个三极管VT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发射极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场效应管Q的栅极G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的栅极G通过第一电容C1与电源负极连接,第四电阻R4与第一电容C1并联,第一场效应管Q的漏极D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的源极S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一芯片IC1的5脚连接,第一芯片IC1的5脚与稳压管VS的正极连接,稳压管VS的负极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芯片IC1的2脚与电源负极连接,第一芯片IC1的7脚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一芯片IC1的8脚连接,第一芯片IC1的3脚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个三极管VT2的基极连接,第二个三极管VT2的集电极通过报警器B与电源正极连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秀勇孙广田李守见韩春海弭善波孔凡玲咸成赵骞尚文超孔德志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惠民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