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3359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插座盒和插座模块。所述插座盒内设置有连锁装置,所述连锁装置包括位于插座盒上壳内侧壁上的卡槽与滑设于模块盒下壳内的下壳侧锁定装置。插座模块卡设于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之间。所述下壳侧锁定装置一端连接弹簧,另一端可穿出模块盒露出于模块盒外部。同时模块盒下壳内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设置于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之间,形成弹性支撑。当按动下壳侧锁定装置时,模块盒上壳与模块和下壳解锁,模块盒上壳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被掀起,从而便于取出和更换模块。当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相组装时,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通过连锁装置相锁定,插座模块被保护在模块盒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插座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座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模块插座。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条件下的插座大体分为壁插、排插、地插、拖线盘以及各种特殊用于的非常规插座结构。现有插座多采取一体封装结构,使得各类插座产品各自独立。目前市场中所用到的模块插座主要分为通过相互插接进行组合以及通过插座模块和框架进行组合封装。同时为保证用电安全,现有技术中的模块插座多采用定制化螺丝或增加拆解步骤的方式使用户避免接触内部带电部位。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插接组合式模块插座结构不稳定且其无法在各类插座之间得到广泛的适应用途以及现有封装式模块插座在更换插座模块式过程较为繁琐使得无法在不同类型的插座之间进行高效组件替换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模块盒和插座模块;所述模块盒包括模块盒上壳和模块盒功能部;所述模块盒上壳上设置有模块口;插座模块端部可穿过模块口露出于模块插座上表面;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模块盒下壳、连锁装置、弹性元件和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及弹性元件设置于模块盒下壳内;所述连锁装置包括位于模块盒上壳上的上壳侧连锁装置和位于模块盒下壳内的下壳侧连锁装置;上壳侧连锁装置与下壳侧连锁装置可相互锁定与解锁;所述弹性元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与模块盒上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上下限位滑设于模块盒下壳内;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包括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相联动的手控部和锁定部;所述模块盒上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所述手控部可穿过解锁孔露出于模块盒外侧壁或位于模块盒内侧与解锁孔相应位置处,所述锁定件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第一弹性元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下壳内,另一端与锁定部接触,从而为锁定部提供复位弹性;所述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下壳之间设置有模块仓;所述导电片裸露于模块仓内;所述插座模块包括模块本体和导电弹片,所述模块本体包括模块侧固定结构;所述插座模块与模块盒通过模块盒侧固定结构与模块侧固定结构相配合,使插座模块固定可拆卸连接于模块仓内,且当插座盒与插座模块相固定时,导电弹片电连接于导电片;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弹性元件支撑结构;所述弹性元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和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锁定件上的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弹性元件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于模块盒下壳底面与模块盒上壳顶面之间,使两者始终有相互分离的趋势;所述弹性元件可为弹簧、弹片、弹针或弹条。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可拆卸固定设置于模块盒下壳内的支架、隔板和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控制部、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导电片固定于支架与模块盒下壳之间,且在模块盒下壳内形成裸露的触点;所述隔板与模块盒下壳及支架共同构成带有接线仓进线孔、开关控制孔、导电片连接孔的半封闭的接线仓;外部导线穿过接线仓进线孔分别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部位于开关控制孔下方相应位置处。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包括零线导电片和火线导电片;所述导电片连接孔包括相间隔设置的零线导电片连接孔和火线导电片连接孔;所述零线导电片与火线导电片分别穿过相应的导电片连接孔部分位于接线仓内;所述开关模块为一个双相常开按键开关或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单项常开按键开关;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接线仓内,且开关模块的两个进线端分别与零线接线端子或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两个出线端分别于零线导电片或火线导电片电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常开按键开关。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还包括地线导电片,相应的,所述导电片连接孔还包括地线导电片连接孔;地线导电片穿过地线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内部底面上,在位于模块盒下壳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离槽;所述地线导电片安装于隔离槽内,且其上表面裸露于模块仓内。更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主体部份为框体结构,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卡接于导电片卡槽内并裸露于支架内侧的模块仓内。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卡槽包括位于支架两侧壁上的同时开口于支架下端和支架内侧的零线导电片卡槽和火线导电片卡槽;所述导电片包括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导电片卡槽内的零线导电片及火线导电片。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片还包括地线导电片,相应的,所述导电片卡槽还包括位于支架一端中部下侧壁上的地线导电片卡槽;地线导电片端部卡接于地线导电片卡槽内。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为位于支架上表面上的凸起的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一端插入槽型结构内,并可在槽内做往复运动。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插座功能部还包括弹簧帽;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为位于支架上沿纵向设置的层孔,且层孔较大开口处朝向模块盒下壳底面;或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为位于支架外侧壁或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上的凹槽,通过支架与模块盒下壳侧壁的组合共同构成层孔结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及弹簧帽限位设置于层孔内;所述弹簧帽下端与第二弹性元件接触,上端穿过层孔露出于支架上表面并可与模块盒上壳相接触。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块盒侧固定结构为支架;所述支架上靠近上表面处设置有卡板和轨道;所述轨道位于导电片卡槽上方与导电片卡槽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卡板包括位于轨道上方的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片状结构,且卡板上表面与支架上表面在同一水平平面上。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包括开关控制孔和隔板固定结构;所述开关控制孔为隔板上表面沿纵向设置的通孔或管状结构;所述通孔或管状结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矩形;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上设置有开关控制脚,所述开关控制脚在模块盒上壳与模块盒功能部相锁定时可插入开关控制孔与相应的开关控制部接触,以挤压或释放开关控制部,从而控制开关的通断;所述隔板固定结构可为层孔或卡脚,以通过螺丝连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模块盒下壳或支架上;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下壳包括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所述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为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上的卡脚或螺丝孔或同时包括卡脚与螺丝孔。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下端端部与模块盒下壳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模块盒下壳底面共同构成导电片连接孔;导电片穿过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设置于靠近模块盒下壳内靠近端部位置处;所述隔板还包括进线口,所述进线口为位于隔板侧壁上的开口,所述进线口与模块插座进线孔位置相适应,并与模块盒下壳侧壁配合形成接线仓进线孔。更进一步的,所述隔板上表面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开口朝向模块盒下壳侧壁;相应的,所述解锁孔为位于模块盒下壳侧壁上在与盲孔相应位置处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一端位于盲孔内,另一端位于解锁孔相应位置处内侧,或穿过解锁孔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所述盲孔内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一端与盲孔底部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接触,从而为下壳侧连锁装置提供复位弹性。更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为由手控部和锁定部构成的倒置的“丁”字形结构;所述手控部为杆状结构,所述锁定部为位于手控部中部朝向模块盒上壳一侧上凸起的卡脚,且卡脚的卡接方向朝向解锁孔一侧;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尾端插入盲孔内与第一弹性元件接触,手控部位于与解锁孔相应位置处;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为位于模块盒上壳内侧壁上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模块盒(1)和插座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1)包括模块盒上壳(3)和模块盒功能部;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设置有模块口(9);插座模块(2)端部可穿过模块口(9)露出于模块插座上表面;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模块盒下壳(4)、连锁装置、弹性元件(6)和导电片(12);所述导电片及弹性元件设置于模块盒下壳(4)内;所述连锁装置(5)包括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的上壳侧连锁装置(501)和位于模块盒下壳(4)内的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可相互锁定与解锁;所述弹性元件(6)包括第一弹性元件(601);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与模块盒上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下限位滑设于模块盒下壳(4)内;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包括锁定件(10);所述锁定件(10)包括相联动的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所述模块盒(1)上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11);所述手控部(101)可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盒(1)外侧壁或位于模块盒(1)内侧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所述锁定件(10)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下壳内,另一端与锁定部(102)接触,从而为锁定部(102)提供复位弹性;所述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下壳(4)之间设置有模块仓;所述导电片(12)裸露于模块仓内;所述插座模块(2)包括模块本体(201)和导电弹片(202),所述模块本体(201)包括模块侧固定结构(203);所述插座模块(2)与模块盒(1)通过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与模块侧固定结构(203)相配合,使插座模块(2)固定可拆卸连接于模块仓内,且当插座盒(1)与插座模块相固定时,导电弹片(202)电连接于导电片(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插座,包括模块盒(1)和插座模块(2),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1)包括模块盒上壳(3)和模块盒功能部;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设置有模块口(9);插座模块(2)端部可穿过模块口(9)露出于模块插座上表面;所述模块盒功能部包括模块盒下壳(4)、连锁装置、弹性元件(6)和导电片(12);所述导电片及弹性元件设置于模块盒下壳(4)内;所述连锁装置(5)包括位于模块盒上壳(3)上的上壳侧连锁装置(501)和位于模块盒下壳(4)内的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可相互锁定与解锁;所述弹性元件(6)包括第一弹性元件(601);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与模块盒上壳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上下限位滑设于模块盒下壳(4)内;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包括锁定件(10);所述锁定件(10)包括相联动的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所述模块盒(1)上设置有由通孔构成的解锁孔(11);所述手控部(101)可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盒(1)外侧壁或位于模块盒(1)内侧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所述锁定件(10)包括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固定连接于模块盒下壳内,另一端与锁定部(102)接触,从而为锁定部(102)提供复位弹性;所述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下壳(4)之间设置有模块仓;所述导电片(12)裸露于模块仓内;所述插座模块(2)包括模块本体(201)和导电弹片(202),所述模块本体(201)包括模块侧固定结构(203);所述插座模块(2)与模块盒(1)通过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与模块侧固定结构(203)相配合,使插座模块(2)固定可拆卸连接于模块仓内,且当插座盒(1)与插座模块相固定时,导电弹片(202)电连接于导电片(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所述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包括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和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所述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与锁定件(10)上的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连接;所述弹性元件(6)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安装于模块盒下壳(4)底面与模块盒上壳(3)顶面之间,使两者始终有相互分离的趋势;所述弹性元件(6)可为弹簧、弹片、弹针或弹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功能部还包括可拆卸固定设置于模块盒下壳(4)内的支架(13)、隔板(14)和开关模块;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开关控制部、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导电片(12)固定于支架(13)与模块盒下壳(4)之间,且在模块盒下壳(4)内形成裸露的触点;所述隔板(14)与模块盒下壳(4)及支架(13)共同构成带有接线仓进线孔、开关控制孔(17)、导电片连接孔的半封闭的接线仓;外部导线穿过接线仓进线孔分别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开关控制部位于开关控制孔(17)下方相应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包括零线导电片(1201)和火线导电片(1202);所述导电片连接孔包括相间隔设置的零线导电片连接孔和火线导电片连接孔;所述零线导电片(1201)与火线导电片(1202)分别穿过相应的导电片连接孔部分位于接线仓内;所述开关模块为一个双相常开按键开关或包括相互独立的两个单项常开按键开关;所述开关模块位于接线仓内,且开关模块的两个进线端分别与零线接线端子或火线接线端子电连接,两个出线端分别于零线导电片(1201)或火线导电片(1202)电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常开按键开关。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还包括地线导电片(1203),相应的,所述导电片连接孔还包括地线导电片连接孔;地线导电片(1203)穿过地线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与相应的接线端子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下壳(4)内部底面上,在位于模块盒下壳(4)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离槽(401);所述地线导电片(1203)安装于隔离槽(401)内,且其上表面裸露于模块仓内。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3)主体部份为框体结构,且所述支架(13)上设置有导电片卡槽(131),所述导电片(12)卡接于导电片卡槽(131)内并裸露于支架(13)内侧的模块仓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卡槽(131)包括位于支架(13)两侧壁上的同时开口于支架(13)下端和支架(13)内侧的零线导电片卡槽(1311)和火线导电片卡槽(1312);所述导电片(12)包括分别设置于相应的导电片卡槽(131)内的零线导电片(1201)及火线导电片(1202)。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片(12)还包括地线导电片(1313),相应的,所述导电片卡槽(131)还包括位于支架(13)一端中部下侧壁上的地线导电片卡槽(1313);地线导电片(1203)端部卡接于地线导电片卡槽(1313)内。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1)为位于支架(13)上表面上的凸起的槽型结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连接部(103)一端插入槽型结构内,并可在槽内做往复运动。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插座功能部还包括弹簧帽;所述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为位于支架(13)上沿纵向设置的层孔,且层孔较大开口处朝向模块盒下壳(4)底面;或第二弹性元件支撑结构(702)为位于支架(13)外侧壁或模块盒下壳内侧壁上的凹槽,通过支架(13)与模块盒下壳(4)侧壁的组合共同构成层孔结构;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及弹簧帽限位设置于层孔内;所述弹簧帽下端与第二弹性元件接触,上端穿过层孔露出于支架(13)上表面并可与模块盒上壳(3)相接触。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盒侧固定结构(8)为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靠近上表面处设置有卡板(801)和轨道(802);所述轨道(802)位于导电片卡槽(131)上方与导电片卡槽(131)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卡板(801)包括位于轨道(802)上方的多个相间隔设置的片状结构,且卡板(801)上表面与支架(13)上表面在同一水平平面上。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包括开关控制孔(17)和隔板固定结构(1401);所述开关控制孔(17)为隔板(14)上表面沿纵向设置的通孔或管状结构;所述通孔或管状结构横截面可为圆形或矩形;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3)上设置有开关控制脚(301),所述开关控制脚(301)在模块盒上壳(3)与模块盒功能部相锁定时可插入开关控制孔(17)与相应的开关控制部接触,以挤压或释放开关控制部,从而控制开关的通断;所述隔板固定结构(1401)可为层孔或卡脚,以通过螺丝连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于模块盒下壳(4)或支架(13)上;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下壳(4)包括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所述下壳侧隔板固定结构(405)为模块盒下壳(4)内侧壁上的卡脚或螺丝孔或同时包括卡脚与螺丝孔。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下端端部与模块盒下壳(4)接触位置处设置有开口(1402),所述开口(1402)与模块盒下壳(4)底面共同构成导电片连接孔;导电片穿过导电片连接孔进入接线仓内。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设置于靠近模块盒下壳(4)内靠近端部位置处;所述隔板(14)还包括进线口(1403),所述进线口(1403)为位于隔板(14)侧壁上的开口,所述进线口(1403)与模块插座进线孔位置相适应,并与模块盒下壳(4)侧壁配合形成接线仓进线孔。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模块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4)上表面设置有盲孔(1404);所述盲孔(1404)开口朝向模块盒下壳(4)侧壁;相应的,所述解锁孔(11)为位于模块盒下壳(4)侧壁上在与盲孔(1404)相应位置处设置的管状结构;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一端位于盲孔(1404)内,另一端位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内侧,或穿过解锁孔(11)露出于模块插座外部;所述盲孔(1404)内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601),第一弹性元件(601)一端与盲孔(1404)底部接触,另一端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接触,从而为下壳侧连锁装置(502)提供复位弹性。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模块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为由手控部(101)和锁定部(102)构成的倒置的“丁”字形结构;所述手控部(101)为杆状结构,所述锁定部(102)为位于手控部(101)中部朝向模块盒上壳(3)一侧上凸起的卡脚,且卡脚的卡接方向朝向解锁孔(11)一侧;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尾端插入盲孔(1404)内与第一弹性元件(601)接触,手控部(101)位于与解锁孔(11)相应位置处;相应的,所述上壳侧连锁装置(501)为位于模块盒上壳(3)内侧壁上的可与卡脚相锁定的卡槽。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模块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侧连锁装置(502)位于模块盒功能部内一端端部位置上,模块盒下壳(4)在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相对的一端端部设置有下壳侧转轴部(402);所述下壳侧转轴部(402)为转轴或轴孔;相应的,所述模块盒上壳(3)还包括上壳侧转轴部(302);所述上壳侧转轴部(302)为与下壳侧连锁装置(502)相铰接的轴孔或转轴;所述上壳侧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利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虹迈专业化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