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能Cu-Ag合金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3342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能Cu‑Ag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铝粉和锡粉球磨得混合粉末,将纯铜锭熔融后,降温加入混合粉末和精炼剂,搅拌熔炼得合金液I;S2、将纯银锭和钯碳搅拌熔炼后降温加入铌粉,搅拌熔炼得合金液II;S3、将合金液I和合金液II搅拌后完成浇铸得铸锭;S4、将铸锭升温热锻,随后急冷至室温;S5、重复步骤S4操作,然后将铸锭升温后保温,等温空冷至室温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得的Cu‑Ag合金维氏硬度达125~143,屈服强度达800~1280MPa,抗拉强度达1000~1700MPa,电导率达86~100%IACS,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能Cu-Ag合金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合金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能Cu-Ag合金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飞速发展,高强碳场系统、引线框架、高速铁路、航空航天等领域对导体材料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导电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同时还必须具备很高的强度。Cu-Ag合金是一种高强度、高导电率的结构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和高频磁场绕组线圈及其它电力、电子、冶金和机械等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为国家高科技综合竞争力的关键性结构功能材料。但是由于金属Ag的价格昂贵,致使Cu-Ag合金生产成本较高。且由于Cu和Ag同为面心立方,在形变时位错增值有限,加工过程中合金随强度的增加导电率会显著下降,因此,如何在增强材料强度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导电率是此类材料研究的关键。决定Cu-Ag合金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合金中纤维复合相分布状态。复合纤维相主要依靠铸态组织的强应变原位形成,除强应变工艺外,各种热处理工艺也是影响铸态组织及纤维复合相形成过程中分布状态的重要因素。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1320712A公开了一种Cu-(3~20)%A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能Cu‑Ag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8~15重量份的铝粉和8~15重量份的锡粉共同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得混合粉末,将80~100重量份的纯铜锭加入到真空熔炼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至1000~1300℃至纯铜锭熔融后,降温至680~720℃,加入混合粉末和1~3重量份的精炼剂,搅拌熔炼20~40min,得合金液I;S2、将10~20重量份的纯银锭和0.2~0.5重量份的钯碳共同加入到真空熔炼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至950~1150℃,搅拌熔炼1~2h后降温至650~680℃,边搅拌边加入2~4重量份的铌粉,搅拌熔炼20~40min,得合金液II...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高导电性能Cu-Ag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8~15重量份的铝粉和8~15重量份的锡粉共同加入到球磨机中,球磨得混合粉末,将80~100重量份的纯铜锭加入到真空熔炼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至1000~1300℃至纯铜锭熔融后,降温至680~720℃,加入混合粉末和1~3重量份的精炼剂,搅拌熔炼20~40min,得合金液I;S2、将10~20重量份的纯银锭和0.2~0.5重量份的钯碳共同加入到真空熔炼炉中,在氩气保护下,升温至950~1150℃,搅拌熔炼1~2h后降温至650~680℃,边搅拌边加入2~4重量份的铌粉,搅拌熔炼20~40min,得合金液II;S3、将合金液I和合金液II在氩气保护下,于800~1000℃下进行电磁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到离心铸造机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充填铸型,完成浇铸后等温水冷至430~470℃得铸锭;S4、将铸锭以55~7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00~750℃后保温,按每个方向10~30%锻造压下量对铸锭进行热锻,随后急速淬入55~85℃的水中,使铸锭急冷,最后冷却至室温;S5、重复步骤S4操作,然后在真空条件下,将热锻后的铸锭以30~5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60~200℃后保温4~8h,继续以30~5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50~450℃后保温4~8h,等温空冷至室温得高强度高导电性Cu-Ag合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君领郭建英时高伟申振武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华信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