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2824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造模块,每个模块中至少具有一个控制器和至少两个输入端口以及至少两个输出端口,所有模块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并且进行串联;当模块的输入端口无数据采集时,则模块的输入端口都为低电平,此时的模块内部的单片机进行递增运算,此模块即可识别自身的位置为1且由单片机将递增的运算值通过输出端口传递到下一模块的输入端口,依次重复上述软件操作,直至所有的模块识别出自身位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计方法,即可相同的模块在各自的位置上实现不同的功能输出,增强了产品的通用性和实用性,给技术、生产、管理等都来了便捷,成本也极大地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数字电路领域,特别是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应用领域的发展,人们对功能需求的种类以及数量越来越多,这使得模块从硬件结构以及软件版本上种类繁多,不通用性问题给技术、生产、管理和应用都带来了困难,也使人工成本和产品成本大大提高。如专利一种汽车通用总线模块的位置识别系统及其识别方法,多个通用总线模块通过CAN总线连接,中央处理器独立于多个通用总线模块之外且具有唯一性,通过中央处理器与CAN总线进行信息交互来对模块的地址进行编码,但是此种方法,各模块的信号均需传输至总线,信号将可能会产生串扰,同时,模块间信号的传递是需要遵循通讯协议,编码方式更加复杂且受限较多,信息的传递也会存在衰减,对于远距离传输,并不适宜。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工业数字电路中构件的编号均采用人工进行编号,且即使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每个构件的行为均需要单独进行编译造成人工成本的提升,以及工作的强度加大;以及现有存在的模块间信号的传递是需要遵循通讯协议,编码方式更加复杂且受限较多,信息的传递也会存在衰减,各模块的信号在总线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造至少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中至少具有一个控制器和至少两个输入端口以及至少两个输出端口,所有模块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2)将所有的模块进行串联连接;3)将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封闭,当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无数据采集时,则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为低电平,此时的第一个模块内部的控制器进行递增运算,此第一个模块即可识别自身的位置为1;4)由控制器将递增的运算值通过输出端口传递到下一模块的输入端口,依次重复上述软件操作,直至所有的模块识别出自身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制造至少两个模块:每个模块中至少具有一个控制器和至少两个输入端口以及至少两个输出端口,所有模块具有相同的硬件结构;2)将所有的模块进行串联连接;3)将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封闭,当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无数据采集时,则第一个模块的输入端口为低电平,此时的第一个模块内部的控制器进行递增运算,此第一个模块即可识别自身的位置为1;4)由控制器将递增的运算值通过输出端口传递到下一模块的输入端口,依次重复上述软件操作,直至所有的模块识别出自身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输入端口的数量和输出端口的数量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自我位置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模块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均连接至控制器,并通过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星宁方亮吴玉娇宁尚超张伟振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纳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