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282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55
本公开涉及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本公开能提高终端节点之间的联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
技术介绍
目前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该系统100中,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网络,例如图1所示的终端互联网络110-1、110-2、110-3,均与服务器120连接,各终端互联网络110-1、110-2、110-3可以通过服务器120实现网络之间的联动控制。此外,各客户端130-1、130-2、130-3连接到服务器120以实现对各终端互联网络110-1、110-2、110-3中的终端节点的控制。在这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100中,一旦出现断网现象,例如图1中终端互联网络110-1与服务器120之间的连接L1断开,则终端互联网络110-1中的终端节点的动作无法触发与终端互联网络110-2、110-3中的终端节点的联动,终端互联网络110-2、110-3中的终端节点的动作也无法触发与终端互联网络中的终端节点的联动。此外,各客户端130-1、130-2、130-3也无法实现对终端互联网络110-1中的终端节点的控制。因此,存在对新技术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和方法、以及通信节点。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节点控制方法,包括:将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网络和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网络均连接至路由器,其中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服务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通过路由器与另一通信节点相连接,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当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与该触发相关联的第二终端节点;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二终端节点连接至所述另一通信节点的情况下,控制所述通信模块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另一通信节点,以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所述通信节点通过路由器与另一通信节点相连接,所述通信节点包括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和通信模块,其中:所述通信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来自所述另一通信节点的联动消息;所述确定模块被配置为解析所述联动消息,以确定与所述联动消息相关联的连接至所述通信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以及所述控制模块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通信模块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与和所述联动消息相关联的终端节点联动。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参照附图,根据下面的详细描述,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公开,其中:图1是示出的现有技术中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图2中的终端互联网络的结构的示意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在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通信节点中,信息流在分层框架中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其中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不局限于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事实上,下文描述的实施例旨在使本公开的公开更为完整,并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说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还应当理解的是,本文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各种方式进行组合,从而提供更多额外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在附图中,为清楚起见,某些特征的尺寸可以进行变形。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的用语仅用于描述特定的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本公开。本文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除非另外定义,均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为简明和/或清楚起见,公知的功能或结构可以不再详细说明。在本文中,用语“连接”意图包含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的物理、电性、和/或通信连接,并且这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之间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中间特征。当连接为通信连接时,即使提及A与B“直接连接”,只是意图强调A与B的连接之间不存在本公开所强调的一个或多个特征,但并不代表限制A与B之间不经过任何元件而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A与B之间可以通过线缆、路由器、网关、信道、链路、网络等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的附图中,A与B之间的无论是直接连接还是间接连接都通过连接在A与B之间的直线来表示。在本文中,用语“A或B”包括“A和B”以及“A或B”,而不是排他地仅包括“A”或者仅包括“B”,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在本文中,用语“示例性的”意指“用作示例、实例或说明”,而不是作为将被精确复制的“模型”。在此示例性描述的任意实现方式并不一定要被解释为比其它实现方式优选的或有利的。而且,本公开不受在上述

技术介绍

技术实现思路
或具体实施方式中所给出的任何所表述的或所暗示的理论所限定。在本文中,用语“基本上”意指包含由设计或制造的缺陷、器件或元件的容差、环境影响和/或其它因素所致的任意微小的变化。用语“基本上”还允许由寄生效应、噪声以及可能存在于实际的实现方式中的其它实际考虑因素所致的与完美的或理想的情形之间的差异。另外,仅仅为了参考的目的,还可以在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等类似术语,并且因而并非意图限定。例如,除非上下文明确指出,否则涉及结构或元件的词语“第一”、“第二”和其它此类数字词语并没有暗示顺序或次序。还应理解,“包括/包含”一词在本文中使用时,说明存在所指出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以及/或者它们的组合。注意,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有时在不同的附图之间共同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部分或具有相同功能的部分,而省略其重复说明。在一些情况中,使用相似的标号和字母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例如,在本文中,网络210-1、210-2、210-3、210-4也可以被笼统地称为“网络210”。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终端节点控制系统200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210-1、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210-2、以及路由器240-1。第一网络2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节点控制系统,包括: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一网络,所述第一网络包括第一协调器节点;用于终端节点接入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路由器,所述路由器能够连接至用于所述系统的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一网络通过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并且所述第二网络通过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连接至所述路由器,以使得所述第一网络和所述第二网络之间能够不经由所述服务器来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一终端节点;以及所述第二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的第二终端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若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该触发与所述第二终端节点相关联,则将联动消息通过所述路由器发送到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以及所述第二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联动消息,根据所述联动消息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还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的第三终端节点,其中,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被触发时,若根据设定的联动规则确定该触发与所述第三终端节点相关联,则控制所述第三终端节点与所述第一终端节点联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将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控制命令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以及所述第一协调器节点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接收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控制所述第一终端节点。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一客户端,所述第一客户端连接至所述路由器,其中,所述第一客户端被配置为:通过所述路由器将将要设定的所述联动规则发送至所述第一网络;以及所述第一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