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家园越来越重视,透水水泥混凝土也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适合用于城市公园、居民小区、工业园区、体育场、学校、医院、停车场等等的地面和路面。透水水泥混凝土具有下列优点:(1)增加城市可透水、透气面积,加强地表与空气的热量和水分交换,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地表温度,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改善地面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和调整生态平衡;(2)充分利用雨雪降水,增大地表相对湿度,补充城区日益枯竭的地下水资源,发挥透水性路基的“蓄水池”功能;(3)能够减轻降雨季节道路排水系统的负担,明显降低暴雨对城市水体的污染;(4)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创造安静舒适的生活和交通环境,雨天防止路面积水和夜间反光;(5)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防滑性,有效地防止行人和车辆打滑,改善车辆行驶及行人的舒适性与安全性;(6)冬天不会在路面形成黑冰(由霜雾形成的一层几乎看不见的薄冰,极危险),提高了车辆、行人的通行舒适性与安全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泥320‑360份、细沙240‑360份、超细微珠20‑30份、粉煤灰40‑60份、再生粗骨料300‑700份、天然粗骨料200‑400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复合增韧材料20‑40份、矿渣粒料20‑30份、钢渣骨料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和胶黏剂10‑2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水泥320-360份、细沙240-360份、超细微珠20-30份、粉煤灰40-60份、再生粗骨料300-700份、天然粗骨料200-400份、减水剂3-4份、水100-120份、复合增韧材料20-40份、矿渣粒料20-30份、钢渣骨料100-120份、聚丙烯酸酯10-20份和胶黏剂10-2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萘系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18-24%;所述超细微珠为从粉煤灰中分选出来的空心玻璃微珠,密度为2.49g/cm3,比表面积为1200m2/kg;所述细沙为河沙,其细度模数为2.5-3.5,堆积密度为1500-1800kg/m3;所述矿渣粒料由质量分数为20~35wt%的混凝沉淀污泥粉、质量分数为3~5%的萜烯树脂粉和余量的矿渣粉经过混合造粒得到,并且矿渣粒料的球粒直径为3-8mm;所述述矿渣粉为S95高炉矿渣粉;所述钢渣骨料为电炉钢渣或转炉钢渣;所述钢渣骨料中,CaO的质量分数小于3%,压碎值质量分数小于10%,钢渣骨料粒径为5-12mm;所述胶黏剂为聚乙酸乙烯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韧材料由X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和Y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组成;所述X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与Y氮化硼添加材料的优化质量配比为1.2-1.5:1;所述X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采用引发剂和经活化处理的氮化硼在有机溶剂M中混合,并与单体化合物、乙醇与蒸馏水反应制得;所述Y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由原始氮化硼经活化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与三官能团有机化合物反应,最后与聚乙烯吡咯烷酮经亲核取代反应制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平均长度为20μm,平均直径为100nm,比表面积为23m2/g;所述引发剂为三氟化硼乙醚;所述有机溶剂M为二氯甲烷;所述单体化合物为3-甲基-3-羟甲基环氧丁烷;所述三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为三聚氯氰;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氮的质量百分比为11.5-12.8,聚乙烯吡咯烷酮中树脂含量大于95%,分子量为37900,粘度为2.4,灼烧残渣的质量百分比小于1,玻璃化温度为1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增韧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按X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Y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和蒸馏水的质量配比1.2-1.5:1:60备料;S2、上述步骤S1的X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Y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和蒸馏水,在30-50℃下搅拌5-10h后待用;S3、将经上述步骤S2处理后的混合物,在70-80℃下减压蒸除蒸馏水后,在65℃下真空干燥24-36h后得到复合增韧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公路高韧性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X组分氮化硼添加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1、将0.2-0.5kg三氟化硼乙醚和经活化处理的1-8kg氮化硼,在40-180L二氯甲烷中混合,在真空和25℃下搅拌0.5-1.5h后,在4-7h内缓慢滴加1-2.5kg的3-甲基-3-羟甲基环氧丁烷,再升温到30℃恒温反应50-55h后,加入2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