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2562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6:06
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包括一组智能终端组网,所述智能终端组网通过网络分别与服务器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实现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互相连接,通过实时的数据传输,既可以是在线的虚拟课堂,突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也可是线下的实体课堂,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两种应用场景下均可实现多人协同学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互联网教育
,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以及该系统的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21世纪网络科技带来了教育的革新,以网络为基础的新教育模式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比如慕课(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在当下全世界范围内盛行。慕课的教学理念一般分为两种,xMOOC和cMOOC。前者(xMOOC)指的是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搬上网络平台,呈现视频录制的老师、专家授课和学生完成具体的任务要求等形式;后者(cMOOC)指的是一种教学资源整合、分享和再混合的模式,它力求将学习者连结起来,形成学习共同体,以达到教学众包(crowdsourcing)和知识创建的目的——即学习者同时也是授业者。在现时的教学实践中,无论是在线的课程平台,还是在课堂中应用的电化教学系统,多着重于单向的向学生展示多媒体等形式的知识内容,这些技术系统不能够满足前文所述新兴教学理念的要求,即将学习者连结起来、形成学习共同体。在线教育的方式并不能取代传统的线下课堂,但线下课堂也需要汲取在线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并充分利用现代电子化工具,提升学习的效果。改革线下课堂的学习模式,要求打破以授课学习知识为主的传统方式,强调学生参与创建新的知识及其载体。目前看来,要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必须将线上技术和线下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充分融合,创造一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新课堂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实现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互相连接,通过实时的数据传输,汇集参与者的输入,实现知识的协同创建。所述的课堂,既可以是在线的虚拟课堂,也可是线下的实体课堂,本专利技术在两种应用场景下均可实现多人协同学习。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包括一组智能终端组网,所述智能终端组网通过网络分别与服务器相连接。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实现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互相连接,通过实时的数据传输,既可以是在线的虚拟课堂,突破了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也可是线下的实体课堂,本专利技术在两种应用场景下均可实现多人协同学习。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智能终端组网包括一组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互相连接。系统可工作于两种模式下工作,其中,在局域网中的智能终端组网,此时无需网络服务器,数据在终端之间通过局域网传输。此外,在广域网中工作的多个智能终端,此时需要网络服务器来中转数据,每个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再有服务器分发给其它终端。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智能终端设有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文字输入单元、图片输入单元、语音输入单元、拍照单元和摄像单元。输入模块多样,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输入,输入内容包括文字和其他多媒体形式,应用方便。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智能终端设有富文本编辑器,所述富文本编辑器可以编辑从输入模块获取的数据。用户通过富文本编辑,从所有接收到的数据元中进行选取、编辑、组织,形成一条包含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的知识内容,将学习者连结起来、形成学习共同体。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智能终端设有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将输入模块获取的数据储存为一组数据元。存储单元会将获取的数据独立储存。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智能终端设有个人数据库,所述个人数据库包括个人信息、学习资料、学习历史、学习进度。个人数据库可以记录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并对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便于情况了解和考核等。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个人数据库还包括用户线上单元列表和学习效果分析列表,所述用户线上单元列表包括用户好友、黑名单;所述学习效果分析列表包括学习时间,作业、考试、错题本。可以方便用于的学员管理,方便寻找学习伙伴或者老师,同时还能对学习考核情况的记录以及管理。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智能终端还包括推理模块和转发模块,所述推理模块根据输入模块输入信息和学习历史信息在服务器进行模式匹配,确定匹配的推送;所述转发模块可以将知识内容转发给其他智能终端。可以根据学习情况以及感兴趣的知识内容进行个性化推送,同时还能将觉得比较好的知识内容推送给好友,增加学习的便捷性和用户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的,上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所述网络包括有线和/或无线网络。既可以通过有线网络又可以通过无线网络传输,使用方便。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任一智能终端的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输入文字、图片,或者摄录多媒体文件,所述多媒体文件包括音频或视频或照片,每一段文字或多媒体文件作为一个数据元,通过网络同步至服务器后再分发给其它所有智能终端;任一智能终端接收到一个数据元后,将其存储在本地,该智能终端用户通过富文本编辑,从接收到的数据元中进行选取、编辑、组织,形成一条包含多种媒体表现形式的知识内容;任一智能终端的知识内容,传输服务器后再传输至所有智能终端上,可由任一智能终端的用户打开观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的工作方法,应用方便,实现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互相连接,通过实时的数据传输,汇集参与者的输入,实现知识的协同创建。所述的课堂,既可以是在线的虚拟课堂,也可是线下的实体课堂,本专利技术在两种应用场景下均可实现多人协同学习。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能够满足新兴教学理念的要求,学习者连结起来、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课堂上所有参与者之间的互相连接,通过实时的数据传输,汇集参与者的输入,实现知识的协同创建。所述的课堂,既可以是在线的虚拟课堂,也可是线下的实体课堂,本专利技术在两种应用场景下均可实现多人协同学习。在局域网中的智能终端组网,此时无需网络服务器,数据在终端之间通过局域网传输;在广域网中工作的多个智能终端,此时需要网络服务器来中转数据,每个终端的数据发送至服务器,再有服务器分发给其它终端,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的工作流程图;图中:1智能终端组网、2服务器、3智能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智能终端组网(1),所述智能终端组网(1)通过网络分别与服务器(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智能终端组网(1),所述智能终端组网(1)通过网络分别与服务器(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组网(1)包括一组智能终端(3),所述智能终端(3)通过网络互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3)设有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包括文字输入单元、图片输入单元、语音输入单元、拍照单元和摄像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3)设有富文本编辑器,所述富文本编辑器可以编辑从输入模块获取的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3)设有存储单元,所述存储单元将输入模块获取的数据储存为一组数据元。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3)设有个人数据库,所述个人数据库包括个人信息、学习资料、学习历史、学习进度。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学习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数据库还包括用户线上单元列表和学习效果分析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创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