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9820453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4:1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偏光片和有机电致发光源,还包括位于偏光片与有机电致发光源之间的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包括聚酰亚胺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传感器位于偏光片与有机电致发光元之间,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中间位置,靠近应力中性层,避免了弯折过程中压应力和拉应力造成的损坏,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能。同时,触控传感器中聚酰亚胺层厚度为1μm‑20μm,远远薄于目前材料的厚度,利于产品的轻薄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全面屏智能手机的发展与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对耐弯折性能高的柔性触控显示面板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传感器主要以薄膜正反双面制作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图案,或者采用GFF(Glass-Film-Film,全贴合技术)制成。然而,一方面由于ITO材料为机械强度较高的脆性材料,不耐弯折,不利于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目前制作触控传感器的膜材料主要采用PET/CO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环烯烃聚合物),目前PET/COP材料的Tg(玻璃态转化温度)一般在140摄氏度(℃)到160℃,转化温度较低,然而,生产过程中通常期望在150℃以上退火,目前的膜材料不支持高温生产。另一方面目前触控传感器一般采用卷材或片材,膜厚度一般为40微米(μm)-100μm,厚度较厚,影响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目前市场上的触控显示面板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时,在产品的耐弯折性能和轻薄化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可折叠电子设备对触控显示面板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针对现有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触控显示面板不耐弯折和不利于产品轻薄化的技术问题。第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偏光片和有机电致发光源,还包括位于偏光片与有机电致发光源之间的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包括聚酰亚胺层。第二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第三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制作偏光片和制作有机电致发光源,该方法还包括:制作触控传感器,触控传感器包括采用涂布方式制作的聚酰亚胺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传感器位于偏光片与有机电致发光元之间,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结构的中间位置,靠近应力中性层,避免了弯折过程中压应力和拉应力造成的损坏,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耐弯折性能,实现电子设备的可折叠化。同时,触控传感器位于偏光片之下,散射光经过偏光片后形成偏振光,避免了彩虹纹现象。触控传感器包括聚酰亚胺层,聚酰亚胺材料的玻璃态转化温度大于250℃,实现了高温生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传感器中聚酰亚胺层的厚度为1μm-20μm,远远薄于目前触控传感器的膜厚度,利于产品的轻薄化。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目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目前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受力弯折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传感器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申请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解释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本
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首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几个名词进行介绍和解释:玻璃态转化温度Tg:玻璃态物质在玻璃态和高弹态之间相互转化的温度。全贴合技术:将多种薄膜结构完全贴合的技术。目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偏光片101、有机电致发光源102、触控传感器103和盖板104;触控传感器103位于盖板104和偏光片101之间,偏光片101贴合于有机电致发光源102上;触控传感器103包括薄膜层1030。可选地,触控传感器103的第一面通过光学胶106贴合于盖板104上;触控传感器103的第二面通过光学胶106贴合于偏光片101的第一面上;有机电致发光源102通过光学胶106贴合于偏光片101的第二面上。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对现有技术的触控显示面板研究发现,由于目前制作触控传感器的薄膜层1030的材料主要采用PET/COP,其相位差较大,触控传感器103只能贴合于盖板104与偏光片101之间,导致触控传感器103位于触控显示面板偏上部分。如图1和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在折叠过程中由于压应力和拉应力的作用,容易对触控传感器103造成损坏。触控显示面板在弯折过程中容易发生应变,外侧伸长受到的是拉应力,内侧发生缩短受到的是压应力,在拉应力与压应力之间,总有一个点的应力等于零,这个应力等于零的层称为应力中性层105,一般来说,应力中性层105位于触控显示面板的中间位置。只有当触控传感器位于应力中性层附近时,才能避免弯折过程中压应力和拉应力造成的损坏,而目前的触控显示面板结构使得触控传感器偏离应力中性层,导致触控显示面板耐弯折性能下降。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由于触控传感器103贴合于偏光片101之上,容易出现彩虹纹现象,影响触控显示面板的清晰度。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还发现,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传感器主要以薄膜正反双面制作ITO图案,或者采用GFF制成,由于ITO为机械强度较高的脆性材料,成膜后不耐弯折,不利于应用于可折叠的电子设备。以及,目前制作触控传感器的膜材料主要采用PET/COP,目前PET/COP材料的Tg(玻璃态转化温度)一般在140℃到160℃,转化温度较低,然而,生产过程中通常期望在150℃以上退火,导致了不支持高温生产。另一方面目前触控传感器一般采用卷材或片材,膜厚度一般为40μm-100μm,厚度较厚,影响了触控显示面板的轻薄化。目前,触控显示面板存在着耐弯折性能较差、厚度较厚、不支持高温生产及易产生彩虹纹现象等问题。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偏光片和有机电致发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源之间的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聚酰亚胺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偏光片和有机电致发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偏光片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源之间的触控传感器;所述触控传感器包括聚酰亚胺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还包括:位于所述聚酰亚胺层上绝缘设置的第一金属网格层和第二金属网格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还包括:消影层;所述消影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网格层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还包括:硬化层;所述硬化层位于所述聚酰亚胺层与所述第一金属网格层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传感器的第一面通过光学胶贴合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源上;所述触控传感器的第二面通过光学胶贴合于所述偏光片的第一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刘岳薛欢曾亭都智胡海峰许占齐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