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92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3:49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基板,与彩膜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其中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配线以及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将公共电极配线与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多个接触孔;框胶,连接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其中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框胶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及显示介质分子,设置在容纳空间中。所述多个接触孔包括位于阵列基板的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接触孔、位于阵列基板的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接触孔和位于阵列基板的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接触孔,第一接触孔与框胶的外侧相抵接、且其位置偏离框胶在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框胶部的中心线,第二和第三接触孔与框胶相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本申请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液晶显示技术也需要不断完善,一块液晶显示面板根据不同功能分为两个部分:显示区(ActiveArea)和非显示区(Non-DisplayArea);非显示区的主要作用是对液晶盒内液晶进行密封以及与外部驱动电路连接,从而会在非显示区涂布一圈框胶,防止液晶泄漏。已知显示面板的源极驱动器对侧的框胶两侧设有两道挡墙(两道挡墙位于非显示区内),以便避免框胶对液晶的接触污染,消除因污染造成的液晶面板周边区域亮度不均的问题,而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出现了新的问题,也即用于形成取向层的PI(Polyimide,聚酰亚胺)液向外扩散渗透,致使取向层与框胶发生交叠而引起导通不良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薄膜晶体管(TFT)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工艺中通常在基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上形成一层取向层,取向层上形成有取向角,以便使得液晶分子按照取向角的方向预先排列好。取向角是指液晶分子沿基板平面倾斜的角度。形成取向角的一种方式是采用绒布沿一定方向摩擦取向层,使得取向层的表面形成微观的沟槽,液晶分子的长轴将沿此沟槽排列。在已知显示面板中,非显示区的框胶涂布区域通常设置有阻水层,取向层的边缘被框胶涂布区域的阻水层包覆起来,从而能够阻隔水分从取向层的边缘渗透,进而避免取向层因水分的渗透而降低配向能力。然而,包覆了取向层边缘的阻水层不仅增加了工业制造的复杂程度,而且还会使得框胶涂抹不均匀,造成Mura现象。又一方面,银浆涂布工艺使用在TN(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型)显示模式和VA(VerticalAlignment,垂直取向型)显示模式等液晶显示面板产品中,目的是把阵列基板上的COM电位传送到彩膜基板的公共电极上。目前涂布银浆的位置在框胶的外侧,阵列基板上的公共电极配线(COMLine)通过接触孔(接触孔与框胶具有一定距离)引出,再涂上银浆后利用银浆的导电能力把COM电位传送到彩膜基板的公共电极;由于银浆具有一定流动性,当银浆的涂布量多于正常量时,银浆将流出到接触孔以外的位置,因而若用于充填银浆的接触孔的位置设计不当会造成框胶的高度不均,从而影响显示面板的周边盒厚。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银浆流出到接触孔外而影响周边盒厚的显示面板。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配线以及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将所述公共电极配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多个接触孔;框胶,连接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其中所述阵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框胶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及显示介质分子,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其中,所述多个接触孔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接触孔和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接触孔,所述第一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的外侧相抵接、且所述第一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框胶在所述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框胶部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接触孔和所述第三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相接。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二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三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等间距分布。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孔为长圆孔,且所述长圆孔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框胶的外侧。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一框胶部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框胶部的半宽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孔抵接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框胶部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二框胶部的中心线;和/或,所述第三接触孔抵接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框胶部的外侧、且所述第三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三框胶部的中心线。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第二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且中心点连线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框胶部的中心线重合,以及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且偏离所述第二框胶部的所述中心线;和/或所述第三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第三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且中心点连线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框胶部的中心线重合,以及另一部分所述第三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且偏离所述第三框胶部的所述中心线。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孔抵接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框胶部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二框胶部的中心线;以及所述第三接触孔抵接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框胶部的内侧、且所述第三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三框胶部的中心线。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介质分子设置在所述显示区中,所述框胶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中,所述多个接触孔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中。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介质分子为液晶分子,所述第一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且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另一方面,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配线以及填充有银浆以将所述公共电极配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的接触孔;框胶,连接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且所述阵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框胶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及显示介质分子,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其中,所述多个接触孔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多个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多个第二接触孔和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多个第三接触孔;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的外侧相抵接,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框胶在所述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框胶部的中心线,所述多个第一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一框胶部的所述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框胶部的半宽度;所述多个第二接触孔中的至少部分第二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的外侧相抵接,所述至少部分第二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框胶部的中心线;所述多个第三接触孔中的至少部分第三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的外侧或内侧相抵接,所述至少部分第三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框胶部的中心线。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对接触孔相对于框胶的位置设计,例如将接触孔的所处位置偏离各个胶框部的中心线一定距离,即使出现导电材料例如银浆流出到接触孔外也不会影响框胶的涂布均匀度,从而可以提升框胶的高度均匀性,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周边盒厚的均匀性;而且各个接触孔与各胶框部相接,有利于提升充填在接触孔内的导电材料例如银浆的牢固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配线以及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将所述公共电极配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多个接触孔;框胶,连接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其中所述阵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框胶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及显示介质分子,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其中,所述多个接触孔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接触孔和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接触孔,所述第一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的外侧相抵接、且所述第一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框胶在所述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框胶部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接触孔和所述第三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彩膜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彼此相对且间隔设置,其中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公共电极配线以及填充有导电材料以将所述公共电极配线与所述公共电极电连接的多个接触孔;框胶,连接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其中所述阵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框胶围合形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及显示介质分子,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中;其中,所述多个接触孔包括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接触孔和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接触孔,所述第一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的外侧相抵接、且所述第一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框胶在所述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一框胶部的中心线,所述第二接触孔和所述第三接触孔与所述框胶相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栅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二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三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等间距分布。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为长圆孔,且所述长圆孔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抵接于所述框胶的外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一框胶部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框胶部的半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孔抵接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框胶部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二框胶部的中心线;和/或,所述第三接触孔抵接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对侧的第三框胶部的外侧、且所述第三接触孔的位置偏离所述第三框胶部的中心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第二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且中心点连线与所述框胶在所述源极驱动器安装侧的第二框胶部的中心线重合,以及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且偏离所述第二框胶部的所述中心线;和/或所述第三接触孔的数量为多个,部分所述第三接触孔的中心点共线、且中心点连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北洲
申请(专利权)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