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倍光学系统和成像装置分案声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5月27日、专利技术名称为“变倍光学系统、成像装置和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申请号为:201480031082.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合于摄影相机、电子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等的具有减振功能的变倍光学系统、配备变倍光学系统的成像装置和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适合于摄影相机、电子静态相机、摄像机等等的变倍光学系统,其具有减振功能且通过缩短其后焦而缩减尺寸的整个镜头系统。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报No.389057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报No.3890574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然而,在常见的变倍光学系统中,存在在远摄端状态中,极大地减小镜头亮度,同时相对小型地构成整个镜头系统的问题。已经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实现小的像差的变化,并且即使在远摄端状态下也能获得足够亮度的小型且高性能变倍光学系统、配备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成像装置和该变倍光学系统的制造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有关的变倍光学系统沿光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所述第3b透镜组内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像模糊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正;以及满足下述 ...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31 JP 2013-116186;2013.05.31 JP 2013-116181.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镜组;所述第3b透镜组内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被用作减振透镜组,并且被移动,使得包括在正交于光轴的方向中的分量,由此当图像模糊发生时,执行像平面校正;以及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f3b/f4|<2.00|fvr/f4|<1.00其中,f3b表示所述透镜组3b的焦距,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vr表示所述减振透镜组的焦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使所述第一透镜组沿光轴,相对于像平面,移向物体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所述第3a透镜组和所述第3b透镜组之间的距离增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一个负透镜和一个正透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2.00<f1/(-f2)<6.20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减振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负透镜和至少一个正透镜。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减振透镜组是胶合透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三个透镜。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f3a/f4|<0.540其中,f3a表示所述第3a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0.100<f3a/f3b<0.700其中,f3a表示所述第3a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3b表示所述第3b透镜组的焦距。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所述第3b透镜组包括至少一个负透镜构件,以及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0.700<(-f3bn)/f3a<1.500其中,f3bn表示所述第3b透镜组内最像侧的所述负透镜构件的焦距,以及f3a表示所述第3a透镜组的焦距。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其中,满足下述表达式的条件:|f3a/f4|<1.00其中,f3a表示所述第3a透镜组的焦距,以及f4表示所述第四透镜组的焦距。13.一种成像装置,配备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倍光学系统。14.一种变倍光学系统,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二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三透镜组,和第四透镜组;在从广角端状态变焦到远摄端状态时,所述第一透镜组和所述第二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二透镜组和所述第三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组和所述第四透镜组之间的距离改变;所述第三透镜组沿光轴按从物体侧的顺序,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a透镜组、光圈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3b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