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54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屋面盖板,它包括硬板条(2),由此至少位于两个相对边缘(3-4,5-6)上的板条(2)带有与板条(2)形成为整体的联接装置(7),从而多个板条(2)可相互组装,由此联接装置(7)在垂直于屋面盖板(1)的平面的方向(R1)上起互锁作用,同时在垂直于所涉及的边缘(3-4,5-6),并平行于屋面盖板(1)的平面的方向(R2)上起互锁作用,由此上述联接装置(7)包括突舌(8)和凹槽(9),并且位于凹槽(9)底侧上的凸缘(11)长于位于顶侧上的凸缘(10),其特征在于带有突舌(8)的边缘(5)具有韧性。(*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面盖板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屋面盖板(floor covering),尤其涉及包括硬板条的一类屋面盖板。在实际应用中,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形成为叠层板条的屋面盖板(楼层覆盖件),也称为叠层镶板。众所周知,这种叠层板条由不同的层构成。通常,板条形成为在木质材料上,如在硬纸板或纤维板上,尤其在MDF或HDF上的木板,至少在顶侧铺设有一层或多层包含装饰层的板层。该装饰层可为印刷好的纸层,但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为木质材料层,尤其是胶合板。这种板条也可由其它材料制成,如仅由合成材料制成,或者由在木质材料,如硬纸板,MDF或HDF等上的板制成,在其上替代印刷好的纸层或胶合板,也可使用其它材料,如软木或木质的薄板条等。在现有技术中,当将板条铺设好后,在其边缘用联接装置连接所述板条,该连接可通过普通的突舌和凹槽连接,由此可将其粘接在一起,也可使用无粘结剂的联接以提供板条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相互锁定,如国际申请WO97/47934中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板条的屋面盖板,尤其是层叠板条,下面根据阐述其优点的不同方面提供新的实施例。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含硬板条的屋面(或地面)盖板,至少在所述板条的两个相对边缘带有与板条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联接装置,从而多个板条可相互装配,由此该联接装置在垂直于屋面盖板的方向和垂直于所涉及的边缘且平行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起互锁作用,由此这些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位于凹槽底侧的凸缘,以下称下凸缘,长于顶侧的凸缘,以下称上凸缘,其特征在于带有突舌的边缘是有韧性的。由于带有突舌的边缘具有韧性,则在组装板条过程中增加的变形-->可由该边缘吸收,结果由于下凸缘的弯折,不会造成材料的开裂。通过使下凸缘足够厚,它最好为刚性,从而可整体排除在此凸缘处的任何弯折。根据第一可能性,通过使至少是突舌具有韧性而获得上述的韧性。根据第二个可能性,最好与第一可能性结合,对于获得的所需韧性来说,突舌位于通过局部收缩形状中的具有韧性的点连接到当前板条上的部分上。根据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特殊优点,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做进一步的阐述。联接装置最好使板条通过使它们彼此横向地相向推动而组装起来。根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硬板条的屋面盖板,这些板条在至少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上具有联接装置,由此多个板条可相互彼此联接,从而联接装置在垂直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和在垂直于所涉及的边缘并平行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起互锁作用,由此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并且位于凹槽底侧的凸缘(下面称下凸缘)长于位于顶侧的凸缘(下面称上凸缘),其特征在于联接装置至少包括形成为彼此连接处的接触面的第一联接部分,该部分分别位于突舌的顶侧和上凸缘的底侧;该联接装置还包括形成为接触面的第二联接部分,该部分分别位于下凸缘的顶侧和其它板条的相对的部分上;该联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水平互锁的第三联接部分,该部分位于下凸缘处,突出于上凸缘的自由端,由此第三联接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二部分之间。结果,当踩在屋面盖板上时产生的竖向力分到两个地方,以使力得到较好的分配。第三联接部分最好包括靠近下凸缘自由端处,并位于该凸缘上的朝内的接触面,和与其它板条上的面接触的接触面。第二联接部分最好包括形成于下凸缘自由端顶侧的接触面,和与其它板条底侧上的面接触的接触面。另外,自由间隔最好位于突舌之下,该突舌延伸直到突舌上的凸-->缘抵到第三联接部分为止。结果,可更容易地将突舌推到凹槽中,而不用计算精确的允许误差。根据第三方面,本方面提供一种包括硬板条的屋面盖板,这些板条在至少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上具有联接装置,由此多个板条可相互彼此联接,从而联接装置在垂直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和在垂直于所涉及的边缘并平行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起互锁作用,由此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并且位于凹槽底侧的凸缘(下面称下凸缘)长于位于顶侧的凸缘(下面称上凸缘),其特征在于联接装置至少包括形成彼此连接处接触面的第一联接部分,该部分分别位于突舌的顶侧和上凸缘的底侧;该联接装置还包括形成为接触面的第二联接部分,该部分分别位于下凸缘的顶侧和其它板条的相对的部分上;该联接装置还包括用于水平互锁的第三联接部分,该部分位于下凸缘处,突出于上凸缘的自由端,由此第二联接部分位于第一和第三部分之间,并且该第二联接部分包括作为彼此连接处的接触面,并在中间区域,或者尤其是在突舌的凸缘和第三联接部分之间的中间区域确定该处的接触点。通过利用该处的接触点,在该接触点与突舌的凸缘之间保持有间隔,并在突舌的底侧,当连接板条时保证使突舌可自由运动。根据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硬板条的屋面盖板,这些板条在至少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上具有与板条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联接装置,由此多个板条可相互彼此联接,从而联接装置在垂直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和在垂直于所涉及的边缘并平行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起互锁作用,由此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并且位于凹槽顶侧的凸缘(下面称上凸缘)长于位于底侧的凸缘(下面称下凸缘),其特征在于上述联接装置包含用于在水平方向进行互锁的联接部分,该联接部分至少包括形成彼此连接处的接触面,该接触面分别位于突舌的顶侧,下凸缘的末端外侧,和其它板条边缘相对的部分上。当在上凸缘进行互锁时,当在铺设板条时所进行的检测易于在下凸缘上进行互锁时的检测。-->根据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硬板条的屋面盖板,这些板条在至少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上具有与板条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联接装置,由此多个板条可相互彼此联接,从而联接装置在垂直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和在垂直于所涉及的边缘并平行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起互锁作用,由此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并且位于凹槽顶侧的凸缘(下面称上凸缘)长于位于底侧的凸缘(下面称下凸缘),其特征在于上述联接装置包含用于在水平方向进行互锁的联接部分,由此该联接部分可通过将其底侧向下旋转并彼此相向移动而相互解除连接。由于采用联接装置,可通过向下旋转板条而解除板条的连接,最好通过所述旋转运动而专门解除连接,联接装置可使板条紧密装配在涉及的联接装置上,并当踩在板条上时可使板条彼此相向地推近。此处的板条最好为矩形,并在其两对边缘处带有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通过导致解锁的向上旋转使板条解除连接,由此,如上所述,在其它对边缘上带有联接装置,该联接装置通过旋转装配好的板条,使板条的底侧彼此相向移动,而仅能够解除连接。而且相对的旋转运动可增加维持联接的保证系数。应注意,在使用细长板条的情况下,联接装置可通过向上旋转板条而接触连接,该联接装置最好位于纵向侧边,由此通过向下旋转板条解除连接的联接装置最好位于最短的侧边。根据第六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硬板条的屋面盖板,这些板条在至少两个相对的纵向边缘上具有与板条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联接装置,由此多个板条可相互彼此联接,从而联接装置在垂直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和在垂直于所涉及的边缘并平行于屋面盖板平面的方向上起互锁作用,由此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并且在水平方向上的互锁至少以联接部分的方式形成为位于上述突舌顶侧局部突起的形状,该突起与靠近凹槽顶侧的凸缘中的凹槽相配合。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由于突起是局部的,所述凹槽也可具有相对小的尺寸,并且上凸缘仅在局部区域减弱。-->根据第六方面,在下凸缘上水平方向最好没有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面盖板,它包括硬板条,所述板条具有在其至少两个相对边缘上的与所述板条一体形成的联接装置,从而多个这样的板条可通过所述联接装置相互拼装,所述联接装置在垂直于拼装板条的平面延伸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拼装边缘的和平行于拼装板条的平面的方向上的互锁区互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所述凹槽具有顶侧和底侧;一个上凸缘具有自由的远端,所述远端从所述凹槽的所述顶侧延伸;和一个从所述凹槽的底侧延伸的下凸缘,所述突舌包括远端;所述下凸缘向远处长于所述上凸缘;所述下凸缘包括互锁部分,所述互锁部分位于所述下凸缘向远处延伸超过所述上凸缘的所述自由端的部分上,所述互锁部分包括第一面向内的接触表面,当拼装时,所述接触表面与第二接触表面配合,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设置在拼装在一起的另一块板的突舌上;所述联接装置构造成使得同样的板条可以通过在基本上同一个平面中相互推靠而拼装,且其中,在位于所述突舌的所述远端和所述突舌的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之间的部分中的所述突舌的所述底侧中,设置了一个凹口,当所述突舌正好位于所述凹槽的入口的前方时,所述凹口与所述互锁部分的上端配合,使得所述突舌远端易于插入所述凹槽中,而没有妨碍运动的障碍,所述凹口由不构成联接装置的所述突舌的所述底侧的一部分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BE 2000-6-20 2000/03971.一种屋面盖板,它包括硬板条,所述板条具有在其至少两个相对边缘上的与所述板条一体形成的联接装置,从而多个这样的板条可通过所述联接装置相互拼装,所述联接装置在垂直于拼装板条的平面延伸的方向上以及在垂直于拼装边缘的和平行于拼装板条的平面的方向上的互锁区互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装置包括突舌和凹槽,所述凹槽具有顶侧和底侧;一个上凸缘具有自由的远端,所述远端从所述凹槽的所述顶侧延伸;和一个从所述凹槽的底侧延伸的下凸缘,所述突舌包括远端;所述下凸缘向远处长于所述上凸缘;所述下凸缘包括互锁部分,所述互锁部分位于所述下凸缘向远处延伸超过所述上凸缘的所述自由端的部分上,所述互锁部分包括第一面向内的接触表面,当拼装时,所述接触表面与第二接触表面配合,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设置在拼装在一起的另一块板的突舌上;所述联接装置构造成使得同样的板条可以通过在基本上同一个平面中相互推靠而拼装,且其中,在位于所述突舌的所述远端和所述突舌的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之间的部分中的所述突舌的所述底侧中,设置了一个凹口,当所述突舌正好位于所述凹槽的入口的前方时,所述凹口与所述互锁部分的上端配合,使得所述突舌远端易于插入所述凹槽中,而没有妨碍运动的障碍,所述凹口由不构成联接装置的所述突舌的所述底侧的一部分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包括弹性韧性的板条边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缘是刚性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通过所述弹性韧性的板条边缘的一部分连接至所述板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条材料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板条的所述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且弹性韧性的板条边缘的所述部分包括所述板条的减少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弹性韧性的板条边缘的所述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板条的厚度的一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具有在垂直于所述板条的所述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且弹性韧性的板条边缘的所述部分具有小于所述突舌的所述厚度的2/3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5,6或7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条由选自MDF和HDF组成的组的纤维板制成,且弹性韧性的板条边缘的所述部分具有的厚度优选小于3mm,最优选小于2mm。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条具有顶侧,而弹性韧性的板条边缘的所述部分沿所述顶侧定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舌和所述凹槽构造成使得当两块相同的板条自由地相互推靠,其中一块板条的突舌面向另一块板条的凹槽时,一块板条的所述突舌将自定位在另一块板条的所述凹槽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包括所述突舌的边缘都是弹性韧性的,且所述板条是矩形的,且其中所述两个相对的边缘包括至少所述板条的较短的边缘。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联接装置通过一块板条相对于另一块相同的板条围绕被拼装的边缘的旋转的运动相互可旋入或旋出。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在与一个圆相切或基本相切的方向上延伸,所述圆以所述相同的拼装板条相对于彼此可绕其旋转以转开从而使拼装的板条相互分开的中心为中心。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表面稍微地从与所述圆的相切关系中偏离,且被导向所述板条边缘的内侧,从而当相同的板条的所述联接装置旋转进入彼此时产生咬合作用,所述接触表面的所述方向从所述相切方向延伸最大3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盖板,其特征在于,当相同的板条被拼装时,这样的板条设置在其中一块板条的所述突舌正好位于另一块板条的所述凹槽的前方的位置,而所述突舌位于所述下凸缘上,所述凹口使得具有所述突舌的所述板条到达一个低位,从而使所述突舌和凹槽在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彼此定位成使得它们可以进一步推靠在一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伯纳德PJ蒂尔斯马克GM卡佩勒
申请(专利权)人:地板材料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E[爱尔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