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机箱及全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1402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2: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箱及全热交换装置,所述全热交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设于装置本体内的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器连接的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为多层通道交错设置;所述全热交换装置通过新风通道鼓入新风,通过热风通道鼓入热风,并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后将新风鼓入热风所在装置内替换热风进行换气。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进了涂布机箱的热交换方式,将涂布机箱输出的热风与抽入的新气在全热交换装置内实现热交换,且热气与冷气互不接触,大大降低了危险性,且能耗低、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涂布机箱及全热交换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涂布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涂布机箱及全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市面上的全热交换装置是从涂布机箱内抽出热气,同时抽入新气与热气直接混合接触,再将混合气体经加热机加热后送回涂布机箱内实现热回收,同时在涂布机箱上另设排气管道从涂布机箱直接排出一些热气,这种方式消耗的能量较多,并且高温气体混合的容易爆炸,危险性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箱及全热交换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涂布机箱及全热交换装置,所述全热交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设于装置本体内的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器连接的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为多层通道交错设置;所述全热交换装置通过新风通道鼓入新风,通过热风通道鼓入热风,并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后将新风鼓入热风所在装置内替换热风进行换气。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设新气进风口、另一端设新气出风口,热风通道的一端设热气进风口、另一端设热气出风口;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层单向的通道一及多层单向的通道二,通道一及通道二分别与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连通;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支撑框架、多层通道的底板及多层通间隔设置的侧板,所述支撑框架分别与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装置还包括设于新风通道靠近新气出风口的一侧的加热器,加热器对热交换后的新气进行加热。进一步地,所述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内分别设有抽气风轮,新风通道内的抽气风轮用于将新气从新气进风口抽入并从新气出风口排出,热风通道内的抽气风轮用于将热气从热气进风口抽入并从热气出风口排出。进一步地,所述热风通道内靠近热气出风口处设有滤网,将热风中带有的高温废料过滤。进一步地,所述涂布机箱上设有用于排出热风的出风口、用于送入新风的进风口及用于排出废弃热气的排气管道。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与热气进风口连接、进风口与新气出风口连接、热气出风口与排气通道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均为耐热的管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涂布机箱还包括设于涂布机箱内壁的隔热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层通道交错设置的热交换器,实现涂布机箱热气与抽入新气的热交换;新风通道内的抽气风轮抽入新气,热风通道内的抽气风轮排出热气,新气与热气经过热交换器时进行热交换,新气与热气间互不接触,气体热交换的能耗低、效率高,且安全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涂布机箱的部分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全热交换装置的部分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专利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如图1~3所示,一种涂布机箱1及全热交换装置2,所述全热交换装置2包括装置本体、装设于装置本体内的热交换器23、与热交换器23连接的新风通道22及热风通道21,所述热交换器23为多层通道交错设置;所述全热交换装置2通过新风通道22鼓入新风,通过热风通道21鼓入热风,并在热交换器23进行热交换后将新风鼓入热风所在装置内替换热风进行换气。所述新风通道22的一端设新气进风口25、另一端设新气出风口27,热风通道21的一端设热气进风口24、另一端设热气出风口26;所述热交换器23包括多层单向的通道一231及多层单向的通道二232,通道一231及通道二232分别与新风通道22及热风通道21连通;所述热交换器23包括支撑框架、多层通道的底板及多层间隔设置的侧板233,所述支撑框架分别与新风通道22及热风通道21连接。支撑框架包括四边的四根支撑柱234,每根支撑柱234分别与新风通道22及热风通道21的侧壁焊接,各层的底板通过与四根支撑柱234焊接固定,热交换器上、下两端的两块底板分别与新风通道22及热风通道21的上、下壁焊接;每层通道中的侧板233间隔设置,每层通道只设有对应面的两块侧板233,其中一块侧板233与其中两根支撑柱焊接,另一块侧板233与另外两根支撑柱焊接;热交换器23内相邻两层通道分别通过新风与热风,多层通道交错的设置使得新气与热气通过温度差递热,达到热交换效果。所述全热交换装置2还包括设于新风通道22靠近新气出风口27的一侧的加热器,新风经热交换后若温度不能达到所需要求,加热器即对新气进行加热。所述新风通道22及热风通道21内分别设有抽气风轮,新风通道22内的抽气风轮用于将新气从新气进风口25抽入并从新气出风口27排出,热风通道21内的抽气风轮用于将热气从热气进风口24抽入并从热气出风口26排出。所述热风通道21内靠近热气出风口26处设有滤网,将热风中带有的高温废料过滤。所述涂布机箱1上设有用于排出热风的出风口11、用于送入新风的进风口12及用于排出废弃热气的排气管道13。所述出风口11与热气进风口24连接、进风口12与新气出风口27连接、热气出风口26与排气通道13连接,上述连接方式均为耐热的管道连接。所述涂布机箱1还包括设于涂布机箱1内壁的隔热垫,避免涂布机箱周边温度过高。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全热交换装置2运作,新风通道22内的抽气风轮转动从新气进风口25抽入新气,热风通道21内的抽气风轮从热气进风口24抽入涂布机箱1的热气,新气与热气流动到热交换器23实现热交换,若经过热交换后新气温度不足,加热器对新气再进行加热,然后将新气经新气出风口27从进风口12送入涂布机箱1内,热交换后的热气经热气出风口26送入排气通道13。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热交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装置包括装设于装置本体内的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器连接的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为多层通道交错设置;所述全热交换装置通过新风通道鼓入新风,通过热风通道鼓入热风,并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后将新风鼓入热风所在装置内替换热风进行换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装置包括装设于装置本体内的热交换器、与热交换器连接的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所述热交换器为多层通道交错设置;所述全热交换装置通过新风通道鼓入新风,通过热风通道鼓入热风,并在热交换器内进行热交换后将新风鼓入热风所在装置内替换热风进行换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通道的一端设新气进风口、另一端设新气出风口,热风通道的一端设热气进风口、另一端设热气出风口。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多层单向的通道一、多层单向的通道二,所述通道一及通道二分别与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连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支撑框架、多层通道的底板及多层间隔设置的侧板,所述支撑框架分别与新风通道及热风通道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装置还包括设于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波涂旭杨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壮凌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