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金明专利>正文

外墙保温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308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墙保温板,它的材料为膨胀聚苯板,所述的外墙保温板具有前、后表面和上、下、左、右四个端面,所述的前、后表面上具有多个用于挂浆的凹坑,粘结剂或者防护层可以方便的附着在上面,有利于该外墙保温板与墙体和外部饰面层的紧密贴合;相对的两个端面中一个端面设置有凸块,另一端面设置有与凸块相匹配的缺口,安装时只要将相匹配的缺口和凸块相卡合,使安装更加方便,而且安装完毕后即可牢固的卡合,具有较高的强度,不会轻易产生间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行业中使用的外墙保温板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对工作与居住环境的改善,建筑行业中对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建筑材料的保温要求是这个节能要求中很重要的一块。近年来,我国在建筑墙面的外墙外保温应用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研制了一系列保温节能效果好的外墙保温板材,其中以膨胀聚苯板为材质的外墙保温板隔热性能好、抗湿性高,深受市场的欢迎。但是现有的膨胀聚苯板外墙保温板基本都是长方体(或立方体)结构,前、后表面上都比较光滑,不利于粘结剂或者防护层附着在上面,增加了与墙体和外部的饰面层紧密贴合的难度;且整个外墙保温板的四个端面都裁切的非常整齐,在安装在外墙体上时,外墙保温板与外墙壁相贴,相邻的两块外墙保温板的相对的两个端面相贴合,安装这些外墙保温板基本都是通过手工操作,安装难度大,而且由于各块外墙保温板的端面加工精度有限且,相邻的两块外墙保温板在其相贴合的端面之间很容易出现间隙,降低保温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墙保温板,粘结剂或者防护层能够非常方便的附着在该外墙保温板的前、后表面,而且易于安装,相邻的外墙保温板之间不易出现间隙。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外墙保温板,具有与墙体粘接的后表面、靠近外部饰面层的前表面、上端面、右端面、下端面、左端面,所述外墙保温板的上端面、右端面、下端面、左端面依次首尾相接,该外墙保温板的材料为膨胀聚苯板,所述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上具有多个用于挂浆的凹坑,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上端面上开设有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右端面延伸至外墙保温板的左端面的上缺口,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下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的上缺口相匹配的下凸块;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右端面上也开设有从所述的保温层的上端面延伸至保温层的下端面的右缺口,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左端面上具有与所述的右缺口相匹配的左凸块。所述的上缺口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上端面的中部,所述的下凸块也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下端面的中部。所述的右缺口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右端面的中部,所述的左凸块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左端面的中部。所述的上缺口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上端面的前部,所述的下凸块也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下端面的前部。所述的右缺口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右端面的前部,所述的左凸块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左端面的前部。所述的上缺口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上端面的后部,所述的下凸块也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下端面的后部。所述的右缺口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右端面的后部,所述的左凸块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的左端面的后部。本专利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由于前、后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挂浆的凹坑,所以粘结剂或者防护层可以方便在附着在上面,有利于该外墙保温板的与墙体和外部饰面层的紧密贴合;由于在每一块外墙保温板的相对的端面上都设置相匹配的凸块与缺口,安装时只要将相匹配的缺口和凸块卡合,使安装更加方便,而且安装完毕后即可牢固的连接,强度高,不会轻易产生间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后视立体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主视立体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附图4为附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5为附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附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的后视立体图;附图7为附图6沿A’-A’方向的剖视图;附图8为附图6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1、外墙保温板;11、后表面;12、前表面;13、上端面;14、右端面;15、下端面;16、左端面;131、上缺口;141、右缺口;151、下凸块;161、左凸块;2、凹坑;1’、外墙保温板;13’、上端面;14’、右端面;15’、下端面;16’、左端面;131’、上缺口;141’、右缺口;151’、下凸块;161’、左凸块。-->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5所示的一种外墙保温板,该外墙保温板1的材料为膨胀聚苯板,整个单块的外墙保温板1通常为扁的长方体结构,具有与墙体的相粘接的后表面11、靠近外部饰面层的前表面12、上端面13、右端面14、下端面15、左端面16,其中外墙保温板1的上端面13、右端面14、下端面15、左端面16依次首尾相接,其中,说明书中所述的“上”“下”“左”“右”“前”“后”的方向与附图中的方向一致。外墙保温板1的前表面12和后表面11上具有多个用于挂浆的凹坑2,使粘结剂或者防护层可以方便的附着在上面,有利于该外墙保温板1与墙体或者外部饰面层紧密贴合;上端面13上开设有上缺口131,为了使相邻的外墙保温板1卡合的更加牢固,该上缺131从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延伸至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外墙保温板1的下端面15上具有与上缺131相匹配的下凸块151;这样,在安装外墙保温板时,将上下相邻的两块外墙保温板中位于上侧的下凸块151安插在位于下侧的外墙保温板的上缺口131中,这样就能够很方便的将两块外墙保温板接牢,而且接牢后的两块外墙保温板在上下方向没有间隙,具有很高的连接强度和保温性能。同理,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上也开设有从外墙保温板1的上端面13延伸至外墙保温板1的下端面15的右缺141,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上具有与右缺141相匹配的左凸块161;其在左右方向相邻的两块外墙保温板在利用左凸块161与右缺141的配合安装后能够保证在左右端面的结合处也具有较高的强度。如图中实施方式,上缺131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上端面13的前部,下凸块151也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下端面15的前部;右缺口141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的前部,左凸块161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的前部;同理,上述的凸块和凹槽也可以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后部。实施例二如图6~8所示的防水外墙保温板。此实施例二较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仅为上缺口131’、右缺141’以及下凸块151’、左凸块161’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上缺口131’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上端面13’的中部,下凸块151’也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下端面15’的中部,右缺口141’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的中部,左凸块161’位于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的中部;这样也就是两-->个缺口的结构为贯穿整个端面的凹槽。以上这些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凡是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实施例均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保温板(1),包括与墙体粘接的后表面(11)、靠近外部饰面层的前表面(12)、上端面(13)、右端面(14)、下端面(15)、左端面(16),所述外墙保温板(1)的上端面(13)、右端面(14)、下端面(15)、左端面(16)依次首尾相接,该外墙保温板(1)的材料为膨胀聚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前表面(12)和后表面(11)上具有多个用于挂浆的凹坑(2),并且上端面(13)上开设有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延伸至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的上缺口(13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下端面(15)上具有与所述的上缺口(131)相匹配的下凸块(15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上也开设有从所述的保温层(1)的上端面(13)延伸至保温层(1)的下端面(15)的右缺口(14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上也具有与所述的右缺口(141)相匹配的左凸块(16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保温板(1),包括与墙体粘接的后表面(11)、靠近外部饰面层的前表面(12)、上端面(13)、右端面(14)、下端面(15)、左端面(16),所述外墙保温板(1)的上端面(13)、右端面(14)、下端面(15)、左端面(16)依次首尾相接,该外墙保温板(1)的材料为膨胀聚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前表面(12)和后表面(11)上具有多个用于挂浆的凹坑(2),并且上端面(13)上开设有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延伸至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的上缺口(13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下端面(15)上具有与所述的上缺(131)相匹配的下凸块(15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右端面(14)上也开设有从所述的保温层(1)的上端面(13)延伸至保温层(1)的下端面(15)的右缺口(141),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左端面(16)上也具有与所述的右缺口(141)相匹配的左凸块(16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水外墙保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缺口(131)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的上端面(13)的中部,所述的下凸块(151)也位于所述的外墙保温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张金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