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牙周炎治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0680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29
一种牙周炎治疗装置,包括供电控制系统和红外线发生元件还包括离子导入电极,所述的红外线发生元件埋入设置在一个外侧与牙齿、牙床内侧吻合、内侧上、下边缘附近设有卡槽的弹性凹形体内,使用时,由内向外照射齿龈;所述的离子导入电极,根据使用时相对于口腔的位置,分为内电极和外电极,其中,内电极呈双拱形,采用304食品级不锈钢制成,嵌入设置在上述弹性凹形体内侧的卡槽内,外电极呈凹形板状,使用时,位于嘴唇外侧,覆盖牙齿、牙床对应的位置,可采用通用离子导入电极材料制成,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设在与外电极相邻的电池盒内,分别设有红外照射输出端和离子导入输出端,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外电极固定电连接;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外电极可对换的电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牙周炎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牙周炎治疗方法和治疗仪器。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840790U提供了一种红外线含片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红外线含片“可以随时含在口腔中,发出热量和红外线,使能量传递给血液,使血液细胞带电荷量增加,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畅顺,提高人体血液的活力和抓氧能力,对咽喉炎、扁桃体炎、牙周炎、口腔溃疡、小舌头掉下、口臭等口腔疾病有明显疗效。”,所述的含片壳体的形状“类似手表外形,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该方案在权利要求中没有涉及红外线发生元件的具体位置和朝向,根据其实施例中的描述和附图1,可知线路板水平置于壳体之中,红外线发生元件焊接在线路板的上方。因此,该方案在用于治疗牙周炎时,存在红外线辐射方向与病患部位不匹配、不合理、治疗效果差的缺陷,而且,由于所述的红外线含片是含在口腔中,所以,如果体积比较大,含着会很不舒服,如果要含着舒服体积就要足够小,就增加了误吞的概率,并且就只能采用纽扣电池,从而使得电池的电量无法满足所需红外线辐射的强度和时间的要求,而如果通过导线连接用外部电源,也就失去了做成含片状的意义,失去了使用的方便性。即该方案还存在治疗效果与舒适性、方便性的不能兼得的不足。由于含在口腔中,占据了舌位,所以存在使用者无法与别人说话、交流的不足。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67345A公开了一种牙周病治疗药,中国专利公开号CN18093225A公开了一种牙周给药的牙托,但是,采用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药物无法按设想的那样进入牙龈的龈带内,难以到达牙槽骨表面。利用离子导入法可以使药物中的阴/阳离子从阴/阳极导入体内,具有将药物直接导入局部组织、药物作用时间较长、不引起疼痛等好处,如果能用于治疗牙周病,还有避免扩大牙龈与牙齿缝隙的好处,但是,现有技术离子导入设备无法用于治疗牙周病。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对牙周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方便使用、并可以采用不同治疗手段的治疗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牙周炎治疗装置,包括供电控制系统和红外线发生元件还包括离子导入电极,所述的红外线发生元件埋入设置在一个外侧与牙齿、牙床内侧吻合、内侧上、下边缘附近设有卡槽的弹性凹形体内,使用时,由内向外照射齿龈;所述的离子导入电极,根据使用时相对于口腔的位置,分为内电极和外电极,其中,内电极呈双拱形,采用304食品级不锈钢制成,嵌入设置在上述弹性凹形体内侧的卡槽内,外电极呈凹形板状,使用时,位于嘴唇外侧,覆盖牙齿、牙床对应的位置,可采用通用离子导入电极材料制成,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设在与外电极相邻的电池盒内,分别设有红外照射输出端和离子导入输出端,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外电极固定电连接;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外电极可对换的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兼具红外线直接照射于牙周炎病患处,和进行离子导入治疗,使治疗药物直接到达患处之功能,显著提高治疗效率、效果的有益技术效果,同时,具有减少疼痛、容易被接受、避免含入口腔内带来的不适、避免误吞等有益技术效果,以及可在治疗时与别人语音交流的有益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图其中,1.1为弹性凹形体,1.2为内电极,1.3为安装螺钉,2为红外线发生元件,3为外电极,4为连接部,5为电池盒,5.1为功能选择电位器,5.2为输出电压调节电位器,5.3为双刀双掷电路切换键。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2,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红外线照射和离子导入功能的牙周炎治疗装置,包括供电控制系统、红外线发生元件2和离子导入电极,所述的离子导入电极,根据使用时相对与口腔的位置,分为内电极1.1和外电极3,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设置在一个电池盒5内,包括一个手机用3000mAh/3.6V锂电池、功能转换电位器电位器5.1和输出电压调节电位器5.2,所述的红外线发生元件2由28个独立的红外线发射管并联而成,埋入设置在一个使用时置于牙床内侧的弹性凹形体1.1内,使用时,由内向外照射齿龈;所述的弹性凹形体1.1采用医用透明弹性材料或医用热塑性透明材料制成,其外侧与牙齿、牙床内侧吻合,其内侧与牙龈对应位置设有28个供上述的红外线发生元件2埋入设置的圆孔,上、下边缘附近设有安装内电极1.2卡槽,为了减少对舌位的占据,所述的内电极1.2设计成双拱形,采用0.8mm厚的304食品级不锈钢片制成,嵌入设置在上述的弹性凹形体1.1内侧的安装卡槽内,所述的外电极3采用通用离子导入电极材料制成,呈凹形板状,使用时,位于嘴唇外侧,覆盖牙齿、牙床对应的位置,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设在与外电极3相邻的电池盒5内,分别设有红外照射输出端和离子导入输出端,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为高、低电位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电极1.2、外电极3固定电连接,即内电极1.2为阳极、外电极3为阴极,所述的外电极3在中间部位设有的连接部4,该连接部4中心设有供输电线穿过的通孔,并设有纵向的螺孔,用于分别于与电池盒5、内电极1.2紧固连接,弹性凹形体1.1中间部位设有口径与连接部4横截面匹配的通孔及其延伸出的套管,用于与连接部4套接并限定于电池盒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弹性凹形体1.1在中心部位设有口径与连接部4横截面匹配凹槽,用于与连接部4套接和限位,上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口径与所述的连接部4的纵向螺孔以及内电极1.2上的螺孔一致的螺孔,螺钉1.3穿过上述的螺孔使内电极1.2、弹性凹形体1.1与连接部4紧固连接。使用时,例如在需要同时对牙周炎和根管进行治疗时,可把消毒根管用的碘化钾溶液施加于包裹外电极3即阴极的布套上,把外电极3放在嘴唇外,把弹性凹形体1.1及内电极1.2含入口内,将功能选择电位器5.1置于中间部位,打开并滑动输出电压调节电位器5.2,使感觉温度略小于可忍受温度即可。由于本实施例可使红外线和治疗药物同时直达病患处,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提高治疗效率、效果的有益技术效果,同时,具有减少疼痛、容易被接受、避免含入口腔内带来的不适、避免误吞等有益技术效果,以及可在治疗时与别人语音交流的有益技术效果。实施例2参见附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还包括一个设置在电池盒5上的双刀双掷电路切换键,可以使供电控制系统的离子导入输出端与内电极1.2、外电极3的连接关系对换,既可使内电极1.2为阳极、外电极3为阴极,也可使内电极1.2为阴极、外电极3为阳极,即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外电极可对换的电连接。具有无论采用何种导入药液,都可以口外施药,减少患者痛苦和不适的有益技术效果。其余未提及之处同实施例1,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变换,或相同实质含义的不同表述,以及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牙周炎治疗装置,包括供电控制系统和红外线发生元件还包括离子导入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生元件埋入设置在一个外侧与牙齿、牙床内侧吻合、内侧上、下边缘附近设有卡槽的弹性凹形体内,使用时,由内向外照射齿龈;所述的离子导入电极,根据使用时相对于口腔的位置,分为内电极和外电极,其中,内电极呈双拱形,采用304食品级不锈钢制成,嵌入设置在上述弹性凹形体内侧的卡槽内,外电极呈凹形板状,使用时,位于嘴唇外侧,覆盖牙齿、牙床对应的位置,可采用通用离子导入电极材料制成,所述的供电控制系统设在与外电极相邻的电池盒内,分别设有红外照射输出端和离子导入输出端,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外电极固定电连接;所述的离子导入输出端分别与上述的内、外电极可对换的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牙周炎治疗装置,包括供电控制系统和红外线发生元件还包括离子导入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红外线发生元件埋入设置在一个外侧与牙齿、牙床内侧吻合、内侧上、下边缘附近设有卡槽的弹性凹形体内,使用时,由内向外照射齿龈;所述的离子导入电极,根据使用时相对于口腔的位置,分为内电极和外电极,其中,内电极呈双拱形,采用304食品级不锈钢制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润桥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