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80657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包括立轴,所述立轴贯穿后轴和前轴的内部与限位块构成垂直结构,立轴顶部设置有LED灯片,立轴近后轴一端表面开设的开口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片,且限位卡片一端弹性连接的弹簧的一侧与立轴的内侧壁焊接固定。该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利用雨伞的结构,使用时通过将6个第一骨架在第三骨架和第四骨架的作用下撑开,使限位卡片在弹簧支撑的作用下将后轴限位在立轴的表面,从而使得第一骨架同时施力在下水井口上,使第二骨架卡在下水井口的边沿,从而使积水能快速排水的同时,通过立轴顶端的LED灯片则可以警示行人及车辆不要走近或过近驾驶,从而在下水井口大量排水时,保证行人徒步以及行车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工程
,具体为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工程(municipalengineering)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城市生活配套的各种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比如常见的城市道路,桥梁,地铁,比如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管线:雨水,污水,上水,中水,电力(红线以外部分),电信,热力,燃气等,还有广场,城市绿化等的建设,都属于市政工程范畴。由于城市绿地、河流少,下雨时雨水都是经过路面积聚再流到下水井中,因路面常有塑料袋、树枝条等杂物被水冲到下水口上,会影响水的排走,当短时间积聚水多时就会成涝,需要人工将下水井盖移开,以让积聚的水快速排走,而现有的下水井盖都是整面把井口封紧的,正常徒步行驶时是可以的,但是在下大雨时就造成排水不畅,需要把井盖移开以快速排走水,移开井盖井口尺寸较大,又是在水下,行人看不到下面状况,从而会导致行人掉入下水井口、车辆卡在下水井口等安全事故出现,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下水井口在大量排水时容易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包括立轴,所述立轴贯穿后轴和前轴的内部与限位块构成垂直结构,立轴顶部设置有LED灯片,立轴近后轴一端表面开设的开口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片,且限位卡片一端弹性连接的弹簧的一侧与立轴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并且弹簧的原长大于立轴的直径,所述后轴内部与第一骨架的顶端相连接,第一骨架的末端与第二骨架相连接,第一骨架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骨架,且第三骨架中间连接的第四骨架的一端与第二骨架相连接,并且第二骨架卡合在下水井口上。优选的,所述第一骨架关于后轴的纵向中心线呈圆环形等间距分布,其后轴的侧面开设有6个卡槽,且后轴与第一骨架构成活动结构,并且第一骨架的数量与后轴侧面开设的卡槽数量相等。优选的,所述第一骨架通过第三骨架、第四骨架和第二骨架构成折叠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骨架为不规则结构,且第二骨架近下水井口一侧为开口结构,并且第二骨架近下水井口一侧开口的高度大于下水井口的厚度。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直径大于前轴内部圆孔的直径,且前轴与后轴的结构相同,并且前轴侧面开设的卡槽内部活动连接的第三骨架与前轴侧面开设的卡槽数量和位置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利用雨伞的结构,使用时通过将6个第一骨架在第三骨架和第四骨架的作用下撑开,使限位卡片在弹簧支撑的作用下将后轴限位在立轴的表面,从而使得第一骨架同时施力在下水井口上,使第二骨架卡在下水井口的边沿,从而使积水能快速排水的同时,通过立轴顶端的LED灯片则可以警示行人及车辆不要走近或过近驾驶,从而在下水井口大量排水时,保证行人徒步以及行车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正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第二骨架与下水井口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井口通水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收缩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图6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轴,2、LED灯片,3、限位卡片,4、后轴,5、第一骨架,6、第二骨架,7、限位块,8、第三骨架,9、第四骨架,10、前轴,11、下水井口,12、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包括立轴1,立轴1贯穿后轴4和前轴10的内部与限位块7构成垂直结构,立轴1顶部设置有LED灯片2,立轴1近后轴4一端表面开设的开口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片3,且限位卡片3一端弹性连接的弹簧12的一侧与立轴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并且弹簧12的原长大于立轴1的直径,限位块7的直径大于前轴10内部圆孔的直径,且前轴10与后轴4的结构相同,并且前轴10侧面开设的卡槽内部活动连接的第三骨架8与前轴10侧面开设的卡槽数量和位置相对应,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限位块7可以对前轴10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而通过前轴10和后轴4可以使第一骨架5、第三骨架8、第四骨架9和第二骨架6达到展开和收缩的目的,后轴4内部与第一骨架5的顶端相连接,第一骨架5的末端与第二骨架6相连接,第一骨架5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骨架8,且第三骨架8中间连接的第四骨架9的一端与第二骨架6相连接,并且第二骨架6卡合在下水井口11上,第一骨架5关于后轴4的纵向中心线呈圆环形等间距分布,其后轴4的侧面开设有6个卡槽,且后轴4与第一骨架5构成活动结构,并且第一骨架5的数量与后轴4侧面开设的卡槽数量相等,第一骨架5通过第三骨架8、第四骨架9和第二骨架6构成折叠结构,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第一骨架5可以通过第三骨架8、第四骨架9和第二骨架6进行折叠,从而便于该装置的携带、使用和收纳,第二骨架6为不规则结构,且第二骨架6近下水井口11一侧为开口结构,并且第二骨架6近下水井口11一侧开口的高度大于下水井口11的厚度,在使用该装置的过程中,第二骨架6可以将该装置固定在下水井口11的边沿处,由此可在下水井口11排水的同时避免行人和驾驶人员出现意外事故,该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利用雨伞的结构,使用时通过将6个第一骨架5在第三骨架8和第四骨架9的作用下撑开,使限位卡片3在弹簧12支撑的作用下将后轴4限位在立轴1的表面,从而使6个第一骨架5同时施力在下水井口11上,使第二骨架6卡在下水井口11的边沿,从而使积水能快速排水的同时,通过立轴1顶端的LED灯片2则可以警示行人及车辆不要走近或过近驾驶,从而在下水井口11大量排水时,保证行人徒步以及行车的安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下水井口通水装置时,首先对本装置进行简单的了解,了解过后再对本装置的重要零件部位进行检查,检查没有问题后再正式进入使用,使用时,先将下水井口11处的井盖打开,随后将该装置放入下水井口11的内部,接着将第二骨架6卡在水井口11的边沿处,随后手持立轴1,将该装置快速撑开,撑开时,按压限位卡片3,使限位卡片3挤压弹簧12压缩,使弹簧12带动限位卡片3通过立轴1表面开设的开口进入到立轴1的内部,这时向下撑开后轴4,使后轴4在向下活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骨架5向外侧撑开,而第一骨架5在撑开的过程中会带动第三骨架8、第四骨架9和第二骨架6撑开,当后轴4的位置超过限位卡片3的位置后,即可停止按压后轴4,随后松开限位卡片3,限位卡片3则在弹簧12的支撑下弹出,对后轴4的位置进行限位,后轴4的一侧则与限位卡片3一端贴合,无法活动,而这时该装置则固定在下水井口11的上方,LED灯片2则会对行人和驾驶人员采用灯光警示,而排水工作结束后需要对该装置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包括立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1)贯穿后轴(4)和前轴(10)的内部与限位块(7)构成垂直结构,立轴(1)顶部设置有LED灯片(2),立轴(1)近后轴(4)一端表面开设的开口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片(3),且限位卡片(3)一端弹性连接的弹簧(12)的一侧与立轴(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并且弹簧(12)的原长大于立轴(1)的直径,所述后轴(4)内部与第一骨架(5)的顶端相连接,第一骨架(5)的末端与第二骨架(6)相连接,第一骨架(5)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骨架(8),且第三骨架(8)中间连接的第四骨架(9)的一端与第二骨架(6)相连接,并且第二骨架(6)卡合在下水井口(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包括立轴(1),其特征在于:所述立轴(1)贯穿后轴(4)和前轴(10)的内部与限位块(7)构成垂直结构,立轴(1)顶部设置有LED灯片(2),立轴(1)近后轴(4)一端表面开设的开口内活动连接有限位卡片(3),且限位卡片(3)一端弹性连接的弹簧(12)的一侧与立轴(1)的内侧壁焊接固定,并且弹簧(12)的原长大于立轴(1)的直径,所述后轴(4)内部与第一骨架(5)的顶端相连接,第一骨架(5)的末端与第二骨架(6)相连接,第一骨架(5)侧面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骨架(8),且第三骨架(8)中间连接的第四骨架(9)的一端与第二骨架(6)相连接,并且第二骨架(6)卡合在下水井口(1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下水井口通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骨架(5)关于后轴(4)的纵向中心线呈圆环形等间距分布,其后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延军李溯张琼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赛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