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567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及其制备方法,其中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其原料为中药提取物。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取中药材加入乙醇室温下浸渍12小时,过滤,弃去滤渣,滤液适当浓缩,得中药提取液;(2)称取PVA1788和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改性剂,继续搅拌使之溶解完全;(3)再加入步骤(1)所得中药提取液,混匀后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0ml,搅拌均匀,得微黄绿色透明喷膜液,灌装于适宜喷瓶中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以雾状喷出,在皮肤上迅速干燥成无色至微黄色薄膜,不仅具有防蚊驱蚊作用,还有止痒止痛作用,具有携带方便,制备方法简单,保湿透气,对皮肤无刺激性和毒副作用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日用化工
,具体说涉及一种具有防蚊止痒作用的中药喷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夏秋两季是蚊虫较多的季节,蚊虫叮咬后不但会造成皮肤瘙痒,还会传播各种疾病,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各种驱蚊物品是夏秋两季必备品。传统的驱蚊、灭蚊方式有蚊香、灭蚊喷雾和驱蚊液等。蚊香和灭蚊喷雾需要提前1-2小时在密闭空间内使用,灭蚊效果较好,但在室外或空气流通较好的区域,很难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因此目前使用最多的还是可直接用于皮肤的各种驱蚊产品,但像驱蚊花露水、驱蚊水等这类产品用于皮肤很快就会挥发或挥干,需要不断喷撒才能保持驱蚊效果。为提高驱蚊效果人们研制出了新型的驱蚊产品,如驱蚊凝露、驱蚊香膏、驱蚊霜等,这些产品不易挥发,在皮肤上存留时间长,驱蚊效果明显增长,但用药时需要涂抹于皮肤上,使用不方便,并在日常活动中会沾染衣物或被蹭除,其效果往往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具体说是一种能避免蚊虫叮咬,同时对已被蚊虫叮咬皮肤具有止痛、止痒作用的喷膜及其制备方法。喷膜剂是药物制剂领域中一种结合膜剂、喷雾剂优点的新型制剂,其特点是以雾状喷在皮肤上迅速干燥成膜,不易脱落也不会沾染衣物,可以延长释药时间,增强药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体积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中药提取液:20~70%壳聚糖盐酸盐:0.1~5.0%PVA1788:0.1~5.0%改性剂:1.0~10.0%去离子水:余量所述的一种具有防蚊止痒作用的中药喷膜。其特征在于,中药提取液所用中药为山柰与桑叶、薄荷、丁香、藿香等药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所述的中药提取液制备方法如下:上述药材按照1:1比例取用适量,按照40:1~60:1的比例加入乙醇,室温下浸渍12小时,过滤,弃去滤渣,滤液经适当浓缩,即得。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的中药提取液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乙醇为医用级乙醇,浓度为90~100%,进一步乙醇浓度优选为95%。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选自甘油、丙二醇、果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果胶为特种低酯果胶。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的制备方法,其关键在于以下工艺步骤:(1)称取PVA1788和壳聚糖盐酸盐,加入适量去离子水,在40℃水浴条件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入改性剂,继续搅拌使之溶解完全,放置至室温待泡沫消除;(2)再加入如上所述中药提取液,混匀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搅拌均匀,得微黄绿色透明喷膜液,灌装于适宜喷瓶中即可。本专利技术以中药提取物为主药,避免使用目前驱蚊产品中常用的除虫菊酯驱蚊油、避蚊酯、避蚊酮、避蚊醇、避蚊胺等化学品,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及可能出现的毒性;选用具有明显镇痛、抗炎、杀虫作用的山柰为主药,辅以常用的驱蚊中药,使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常规驱蚊产品的防蚊驱蚊作用,对已被蚊虫叮咬的皮肤还具有止痒止痛作用。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与其他新型驱蚊产品如驱蚊霜、驱蚊香膏、驱蚊凝露(或凝胶)等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干燥速度快,不沾染衣物,透气性好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适用于工业化生产。一、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的安全性评价1.急性毒性试验参照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取健康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完整皮肤给药组、破损皮肤给药组、完整皮肤空白基质组和破损皮肤空白基质组。给药前24h,照常规方法脱毛,破损皮肤组用砂纸磨损皮肤。连续给药7d,观察大鼠的日常行为表现和死亡情况。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见附图(以大鼠第1天和第7天的皮肤情况为例)。药膜对完整皮肤组没有影响,对破损皮肤组也未见明显影响,破损皮肤组大鼠在第3天开始结痂,给药第7天基本痊愈;在观察期内四组大鼠的活动行为正常,药膜对其皮毛光泽度、饮食、粪便和体重等均未有影响,也未出现大鼠死亡现象。表明驱蚊止痒中药喷膜外用未对大鼠产生急性毒性反应。2.皮肤刺激性、过敏性试验参照化学药物刺激性、过敏性和溶血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选取健康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采用常规脱掉大鼠背部脊柱两侧的被毛。分别在同一只大鼠脱毛处涂加药膜和空白基质膜。涂药6h后去掉膜,在去膜后的24h、48h和72h肉眼观察涂布部位有无红斑和水肿等情况。皮肤刺激性结果显示,各组大鼠在用药后的24、48、72h均未出现红斑或者水肿现象,驱蚊止痒中药喷膜对正常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也为引起过敏反应。二、驱蚊止痒中药喷膜质量评价1.pH值参考《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中的指导原则,照pH值测定法,测量所制备喷膜药液的pH值。药膜pH评价结果见表1。三批喷膜平均pH值在4.59~4.74之间,人体皮肤表面pH值在4.5~6.5之间,该药膜在正常皮肤pH范围之内,不会对人体皮肤产生明显刺激。表1三批驱蚊止痒中药喷膜剂的pH值2.吸湿性取标准载玻片烘干后称重,取0.3ml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液在玻璃板上涂抹均匀,并在37℃烘箱中烘干成膜,将膜裁剪成边长为25mm的正方形,连同载玻片于45℃的烘箱中干燥至恒重,称载玻片和膜的总重。再将载玻片和膜放入置有饱和NaCl溶液的密封容器中,室温下放置过夜。24h后将膜和载玻片取出,再称取膜和载玻片的总重,然后称取空白载玻片的重量。平行测定6组数据,按下式计算吸湿性δ:δ=(M2-M1)/(M1-M)×100%式中,δ:膜吸湿性,%;M:空白载玻片的质量,g;M1:第一次载玻片与膜干燥至恒重时的总质量,g;M2:吸湿24h后载玻片与膜的总质量,g。3.保湿性将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液在载玻片上涂抹均匀,并在37℃烘干成膜,成膜后将膜裁剪成为边长25mm的正方形,将膜连同载玻片于45℃的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将载玻片和膜放于置有饱和K2CO3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室温下放置过夜,24h后取出膜和载玻片,用滤纸将表面水分吸干,称重。再将膜和载玻片放入置有无水氯化钙的密闭容器里,24h后将膜取出,称重。最后,把载玻片和膜置于4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取出称重。平行测定6组数据,按下式计算保湿性ω:ω=(M2-M3)/(M1-M3)×100%式中,ω:膜保湿性,%;M1:吸湿24h后膜和载玻片的总质量,g;M2:去湿24h后膜和载玻片的总质量,g;M3:恒重后膜和载玻片的总质量,g。4.透气性取两个称量瓶(25mm×25mm),分别加入2g无水氯化钙。将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裁剪为适宜大小,封住其中一个称量瓶,称取封膜组药膜、称量瓶和无水氯化钙的总重量,以及对照组称量瓶和无水氯化钙的总重量;将两个称量瓶放入置有饱和NaCl溶液的密闭容器中,室温下放置24h后取出,分别称两组重量。平行测定6组有效的数据,按下式计算透气性式中,透气性,%;M1:封膜组称量瓶、药膜与氯化钙总质量,g;M2:对照组称量瓶与氯化钙总质量,g;M3:透气24h后封膜组称量瓶、药膜与氯化钙总质量,g;M4:透气24h后对照组称量瓶与氯化钙总质量,g。药膜吸湿性、保湿性和透气性评价结果见表2。膜的吸湿性为49.29%,保湿性为35.11%,透气性为96.34%,表明该膜用于皮肤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体积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中药提取液:20~70%壳聚糖盐酸盐:0.1~5.0%PVA1788:0.1~5.0%改性剂:1.0~10.0%去离子水:余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其特征在于由以下质量体积百分比的原料成分组成:中药提取液:20~70%壳聚糖盐酸盐:0.1~5.0%PVA1788:0.1~5.0%改性剂:1.0~10.0%去离子水:余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其特征在于,中药提取液所用中药为山柰与桑叶、薄荷、丁香、藿香等药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而成。中药提取液制备方法如下:上述药材按照1:1比例取用适量,按照40:1~60:1的比例加入乙醇,室温下浸渍12小时,过滤,弃去滤渣,滤液经适当浓缩,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蚊止痒中药喷膜中的中药提取液制备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英朱庆书王倩金青杨玉莹郝豪奇肖薇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