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惠柳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461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0:02
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木棉花提取液5~15份;芦荟胶3~8份;甘油2~5份;黄原胶1~3份;透明质酸钠0.1~0.5份;白凡士林5~12份;去离子水50~100份;所述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由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组成,补水面膜覆盖在药用面膜上,补水面膜与药用面膜上相同位置均有定位凸起,所述面膜能对皮下脂肪瘤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有效成分浸入皮肤表层使脂肪瘤软化、缩小,让患者在敷面膜做皮肤护理的同时治疗皮下脂肪瘤,免去手术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用护肤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
技术介绍
皮下脂肪瘤即浅表脂肪瘤,是一种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并发生于表浅(皮下)的软组织良性肿瘤,是迄今为止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正常情况下可发生在身体有脂肪的任何部位,多见于成年人,尤其是30~50岁年龄段,20岁以下患者少见。皮下脂肪瘤可单发或多发,主要表现为肿瘤局部隆起,质地柔软,无红肿、无压痛,有一定的活动度。虽然皮下脂肪瘤属于良性肿瘤,但其若发生在面部时,会严重影响外观,甚至影响到生活,而目前针对皮下脂肪瘤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手术切除。面膜,是护肤品中的一个类别,作为保护人们皮肤的常用措施,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弥补卸妆与洗脸仍然不足的清洁工作,在此基础上配合其它精华成分实现其它的保养功能,例如补水保湿、美白、抗衰老、平衡油脂等等,但目前还没有有能够通过在面膜中加入药用成分,让患者通过每日敷面膜达到预防、缓解和治疗皮下脂肪瘤的技术和相关文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木棉花提取液5~15份;芦荟胶3~8份;甘油2~5份;黄原胶1~3份;透明质酸钠0.1~0.5份;白凡士林5~12份;去离子水50~100份;将所述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由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组成,补水面膜覆盖在药用面膜上,补水面膜与药用面膜上相同位置均有定位凸起。所述补水面膜的制作过程如下:将所述的芦荟胶、甘油、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白凡士林倒入加热锅中搅拌加热至60~75℃,待完全溶解后冷却至40~45℃,将无纺布面膜完全浸入30~50min得到所述补水面膜。所述药用面膜的制作过程如下:(1)制备木棉花粗提物:选用巴西木棉花,去掉花柄洗净后,将巴西木棉花利用蒸汽烘干至含水量低于6%,将烘干的巴西木棉花磨成80~100目筛的粉末,将巴西木棉花粉末倒入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所述的巴西木棉花与乙醇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5,温度控制在45~68℃,加热回流提取2~3次,得到木棉花粗提物;(2)制备木棉花提取液:将所述木棉花粗提物进行过滤,取上清液减压压缩得到木棉花提取液,减压压缩的真空度为-0.07MPa,温度70℃,浓缩倍数6倍;(3)将木棉花提取液均匀涂抹无纺布面膜上,得到所述药用面膜。原料选择:(1)木棉花提取液本专利技术采用巴西木棉的花作为木棉花提取液的原料,巴西木棉(拉丁名:Gossypiumbrasiliense),原产美洲热带地区,在亚洲热带地区有引种和归化;在我国云南、广东和广西分布,民间用其花、皮与根入药,具有清热,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等作用,而木棉花具有这些药效的原因是木棉花中含有大量药理活性表现为抗菌、抗炎和抗肿瘤的化合物,因此专利技术人针对巴西木棉花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萃取的手段得到木棉花提取液,木棉花提取液中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对肿瘤有非常好的治疗或抑制效果。(2)芦荟胶芦荟胶是一种天然草本植物“芦荟”中萃取而成的产品。其纯度非常高,无毒副作用。它对割伤、擦伤、伤口溃烂手术疤痕等都有明显的辅助作用,还具有很好的消炎杀菌美容功效,芦荟胶还有激活细胞活力,延缓皮肤衰老,收敛,调和皮肤,滋养皮肤和保护皮肤的功效。(3)甘油甘油,即丙三醇,国家标准称为甘油,无色、无臭、味甜,外观呈澄明黏稠液态,是一种有机物,无色、透明、无臭、粘稠液体,味甜,具有吸湿性。与水和醇类、胺类、酚类以任何比例混溶,具有保湿、保润功能外,还具有高活性、抗氧化、促醇化等特殊功效。(4)黄原胶黄原胶又称黄胶、汉生胶,黄单胞多糖,是一种由假黄单胞菌属发酵产生的单孢多糖,由于它的大分子特殊结构和胶体特性,而具有多种功能,可作为乳化剂、稳定剂、凝胶增稠剂、浸润剂、膜成型剂等,能使无纺布面膜尽可能地粘覆有效成分。(5)透明质酸钠透明质酸钠(SODIUMHYALURONATE)为从鸡冠中提取的物质,也可通过乳酸球菌发酵制得,为白色或类白色颗粒或粉末,无臭味,能够使保持皮肤的水分,防止皮肤皲裂,起到锁水的作用。(6)白凡士林白凡士林系从石油中得到的多种烃的半固体混合物,外观为白色或微黄色均匀的软膏状物,白凡士林除了本身具有保湿作用以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还起到乳化剂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利用巴西木棉花提取其所含有的三萜类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能够对皮下脂肪瘤起到缓解和治疗的作用,有效成分浸入皮肤表层使脂肪瘤软化、缩小,让患者在敷面膜做皮肤护理的同时治疗皮下脂肪瘤,免去手术的痛苦。2、本专利技术将传统面膜分为两层,一层为传统的补水、保湿和美白的补水面膜,另一层为涂抹巴西木棉花提取液的药用面膜,补水面膜覆盖在药用面膜之上,患者在使用时,首先接触药用面膜,保证药用面膜的有效成分第一时间进入面部肌肤,而补水面膜会将所带的面膜液慢慢透过药用面膜均匀地滋润患者面部肌肤,并通过补水面膜所带的保湿锁水功能,将药用面膜的有效成分控制在患者面膜肌肤上,保证长时有效地对皮下脂肪瘤进行作用。3、本专利技术在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上增加了定位凸点,使得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在重合时,各自的定位凸点也重合,从而使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相对固定,不容易出现移位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所述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识的含义如下:1-补水面膜;2-药用面膜;3-固定凸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木棉花提取液5份;芦荟胶3份;甘油2份;黄原胶1份;透明质酸钠0.1份;白凡士林5份;去离子水50份;将所述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由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组成,补水面膜覆盖在药用面膜上,补水面膜与药用面膜上相同位置均有定位凸起。所述补水面膜的制作过程如下:将所述的芦荟胶、甘油、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白凡士林倒入加热锅中搅拌加热至60℃,待完全溶解后冷却至40℃,将无纺布面膜完全浸入30min得到所述补水面膜。所述药用面膜的制作过程如下:(1)制备木棉花粗提物:选用巴西木棉花,去掉花柄洗净后,将巴西木棉花利用蒸汽烘干至含水量低于6%,将烘干的巴西木棉花磨成80目筛的粉末,将巴西木棉花粉末倒入浓度为80%的乙醇溶液,所述的巴西木棉花与乙醇溶液的重量份数比为1:5,温度控制在45℃,加热回流提取2次,得到木棉花粗提物;(2)制备木棉花提取液:将所述木棉花粗提物进行过滤,取上清液减压压缩得到木棉花提取液,减压压缩的真空度为-0.07MPa,温度70℃,浓缩倍数6倍;(3)将木棉花提取液均匀涂抹无纺布面膜上,得到所述药用面膜。实施例2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木棉花提取液15份;芦荟胶8份;甘油5份;黄原胶3份;透明质酸钠0.5份;白凡士林12份;去离子水100份;将所述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由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组成,补水面膜覆盖在药用面膜上,补水面膜与药用面膜上相同位置均有定位凸起。所述补水面膜的制作过程如下:将所述的芦荟胶、甘油、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白凡士林倒入加热锅中搅拌加热至75℃,待完全溶解后冷却至45℃,将无纺布面膜完全浸入50min得到所述补水面膜。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木棉花提取液 5~15份;芦荟胶 3~8份;甘油 2~5份;黄原胶 1~3份;透明质酸钠0.1~0.5份;白凡士林5~12份;去离子水 50~100份;将所述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由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组成,补水面膜覆盖在药用面膜上,补水面膜与药用面膜上相同位置均有定位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比的成分:木棉花提取液5~15份;芦荟胶3~8份;甘油2~5份;黄原胶1~3份;透明质酸钠0.1~0.5份;白凡士林5~12份;去离子水50~100份;将所述用于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由补水面膜和药用面膜组成,补水面膜覆盖在药用面膜上,补水面膜与药用面膜上相同位置均有定位凸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皮下脂肪瘤的面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面膜的制作过程如下:将所述的芦荟胶、甘油、黄原胶、透明质酸钠和白凡士林倒入加热锅中搅拌加热至60~75℃,待完全溶解后冷却至40~45℃,将无纺布面膜完全浸入30~50min得到所述补水面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惠柳
申请(专利权)人:张惠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