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气脚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36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9:51
一种可充气脚垫,具体地一种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所述可充气脚垫被构造成当身体处于仰卧姿势时减轻在被接收在所述可充气脚垫中的脚的脚跟上的力放大,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包括:可充气、可调节的两个侧部的足底垫,所述两个侧部的足底垫具有与所述可充气脚垫流体连通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适于在所述第一侧部被定位为可移除并且可调节地附接到所述第二侧部时覆盖在脚的底部区段之下的所述第二侧部,由此所述两个侧部的足底垫适于调节位于可充气脚垫内的足底的轮廓,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进一步适于选择性地彼此分离以暴露脚的底部区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充气脚垫分案申请说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3月29日、申请号为201210146313.9且专利技术名称为“可充气脚垫”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通常涉及用于支撑人体的充气装置的领域,更特别地涉及一种新颖的、改进了的可充气脚垫,当身体处于仰卧姿势时,该可充气脚垫对抗由脚、特别是脚的脚跟区域所承受的力放大。
技术介绍
在仰卧姿势中,脚呈现从脚尖至脚跟逐渐变细的楔形。典型地与楔形有关的机械力放大因此也由楔形的脚来承受。脚跟区域,更特别的是在人躺下处于仰卧姿势时脚跟区域和底面接触的点,承受与传统楔形的工作边承受的力类似的机械力放大。此外,当处于仰卧姿势时,小腿与用作支点的脚跟区域起到杠杆的作用,进一步放大施加在脚跟区域上的作用力。脚跟溃疡是由在脚跟上的这样的机械力(压力、剪力和摩擦应力)引起的,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变得临床显著。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就已经发现减轻在脚跟上的机械力是一种防止脚跟发生褥疮的理想方法(参见NPUAP和EPUAP准则)。在使用枕垫来减轻在脚跟上的机械力期间,脚跟褥疮的发生持续增长。现在脚跟褥疮紧跟骶骨褥疮位居第二。当考虑到深层组织创伤构成的褥疮,脚跟褥疮现在的发生率居于首位(参见Vangilder,MacFarlane,Harrison,LachenbruchandMeyer254-261)。1994年,一种三腔室可充气脚垫被注册专利(美国专利No.5328445)。当该授予专利的可充气脚垫被使用后,脚跟褥疮以及其他类型的脚部创伤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装置的足部搁置腔被构造呈类似于船的龙骨。限定足部搁置腔的该授予专利的可充气脚垫的两个主充气腔的目的是减轻在脚跟上的机械力;对小腿、脚踝和脚给予对称静止的空气支撑;并且支撑脚底以防止足部下垂以及由此带来的损伤。该授予专利的可充气脚垫的第三主腔是一个独立的腔(16),该腔(16)作为附属腔被用在两个主腔下方来抬高可充气脚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改进了的可充气脚垫,该可充气脚垫处理和解决当使用了在此引用而并入本专利技术的美国专利No.5328445的三腔可充气脚垫来防止脚跟溃疡时引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了的可充气脚垫的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当身体处于仰卧姿势时减轻在被接收在可充气脚垫中的脚的脚跟上的力放大的可充气脚垫,包括:可充气主腔,该可充气主腔具有两个可充气向下倾斜的侧部和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足腔,可充气足腔的每一侧部均流体连通地连接两个向下倾斜的侧部中的一个向下倾斜的侧部,两个向下倾斜的侧部用静态空气压力来支撑身体处于仰卧姿势时的小腿、脚踝和脚,当脚的脚跟位于可充气主腔内时,使脚的脚跟不被支撑;多个可充气、可调节的小腿带,在小腿带的一端处该小腿带与向下倾斜的侧部中的一个向下倾斜的侧部流体连通,并且在小腿带的另一端处小腿带以可移除和可调节的方式附接到另一个向下倾斜的侧部,当小腿位于可充气主腔内时,小腿带沿着胫骨覆盖在小腿上的皮肤;可充气、可调节的足带,在足带的一端处该足带与可充气足腔的一侧部流体连通,并且在足带的另一端处该足带以可移除和可调节的方式附接到可充气足腔的另一侧部,当脚位于可充气主腔内时,足带覆盖在脚背上的皮肤;以及可充气、可调节的两个侧部的足底垫,每个足底垫的一侧部流体连通地连接到可充气足腔的一侧部,并且每个足底垫的另一侧部以可移除和可调节的方式互相附接,从而两个侧部的足底垫覆盖且调整到位于可充气足腔内的脚底的轮廓。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右侧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左侧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顶部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右侧透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右侧透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前方透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前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的展开顶部俯视图,示出该可充气脚垫的组成部分的关系。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照图8,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膨胀的新颖可充气脚垫(1)的展开顶部俯视图,该图图示出了可充气脚垫(1)的新颖组成部分的关系,同时也图示了两个柔软的塑料片如何用常规的方式被接合在一起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可充气脚垫(1)的新颖的可充气腔和带子。参照图2,存在用于图8所示的所有可充气腔的一个充气嘴(12),所有的可充气腔均相互流体连通,只有一个例外。图2同样图示用于独立可充气腔(10)的充气嘴(12),独立可充气腔(10)和图8中图示的其他腔不流体连通,并且该独立可充气腔(10)和美国专利No.5328445可充气脚垫中的独立充气垫(16)一样,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独立可充气腔(10)和美国专利No.5328445中的充气垫(16)之间的唯一区别是:本专利技术的垫(10)通过钩和环紧固器(13,14)被保持在其可调节的位置中。独立可充气腔(10)并不是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一个部分。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了的可充气脚垫(1)的第一个新颖的改进在于增加了可充气、可调节的小腿带(2),小腿带(2)用来将新颖的可充气脚垫(1)固定到在病人的小腿、脚踝和脚(简称“CAF”),当小腿通过可充气、可调节的小腿带(2)被固定在新颖的可充气脚垫(1)内时,被充气的小腿带可以有效地保护病人的胫骨上的小腿的皮肤。这通过用静态空气填充单独的可充气小腿带(3,4,5)来完成,每个带被构造成和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1)的所有其他静态空气腔一样,通过两个柔软的塑料片以常规的方式接合在一起,以形成在小腿带(3,4,5)内的可充气腔。当小腿带(3,4,5)各自独立地紧贴小腿在胫骨上的皮肤、以在病人的CAF周围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了的可充气脚垫(1)时,用空气填充小腿带(3,4,5)使两个柔软的塑料片的焊接缝(7)能够很好的远离病人小腿在胫骨上的皮肤,焊接缝(7)互相接合以形成在小腿带(3,4,5)内的空气腔。可充气小腿带(3,4,5)的每一个可充气小腿带的一端都和主腔(6)流体连通地连接到主腔(6)的一个向下倾斜的侧部(16),小腿带(3,4,5)的另一端用钩和环紧固器(13,14)可调节地附接到主腔(6)的相反向下倾斜的侧部(17)。通过改进了的可充气脚垫的可靠的可充气小腿带(3,4,5)的新颖设计,小腿和脚踝通过均衡的静态空气压力得到360度的充分支撑和保持舒适(参考波义耳定律和帕斯卡原理)。充满空气的小腿带(3,4,5)不仅能把无梯度的空气压力传递给小腿,而且如前所述,充满空气的小腿带(3,4,5)还保持充满空气的小腿带(3,4,5)的密封结构边缘(7)远离小腿在胫骨上的皮肤。这些新颖的设计特征均未在美国专利No.5328445中出现。本专利技术的可充气脚垫(1)的第二个新颖改进在于主腔(6)的侧部(16,17)的倾斜向下设计,侧部(16,17)从主腔(6)的小腿区域向下倾斜至脚踝区域(参见图1)。充气的小腿带(3,4,5)的使用允许有效地使用主腔(6)的侧部(16,17)的该下侧轮廓以提供更好的围绕小腿和脚踝区域的周围空气的循环,小腿带(3,4,5)与在侧部(16,17)中的通孔(11)结合提供围绕小腿和脚踝的更好的对周围空气的控制(包括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新颖可充气脚垫(1)因此容许更多的周围空气进入新颖可充气脚垫并包围小腿和脚踝区域。为了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所述可充气脚垫被构造成当身体处于仰卧姿势时减轻在被接收在所述可充气脚垫中的脚的脚跟上的力放大,所述可充气脚垫包括:可充气、可调节的足带,所述足带在其第一端处连通地相连接到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并且在其第二端处以可移除和可调节的方式附接到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侧部,所述足带在充气时适于当脚位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内时,覆盖脚背上的皮肤的至少一部分;和可充气足底垫,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至少第一侧部并且与其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部分邻近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至少第二侧部并且与其流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对侧上,所述可充气足底垫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位,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被定位成延伸穿过脚的底部区段,并且所述下表面当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覆盖并且可调节地固定到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彼此脱离以暴露脚的底部区段。...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3.29 US 61/516,0871.一种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所述可充气脚垫被构造成当身体处于仰卧姿势时减轻在被接收在所述可充气脚垫中的脚的脚跟上的力放大,所述可充气脚垫包括:可充气、可调节的足带,所述足带在其第一端处连通地相连接到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并且在其第二端处以可移除和可调节的方式附接到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侧部,所述足带在充气时适于当脚位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内时,覆盖脚背上的皮肤的至少一部分;和可充气足底垫,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邻近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至少第一侧部并且与其流体连通,所述第二部分邻近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至少第二侧部并且与其流体连通,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相对侧上,所述可充气足底垫能够在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位,所述第一部分的上表面被定位成延伸穿过脚的底部区段,并且所述下表面当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处于所述闭合位置时覆盖并且可调节地固定到所述第二部分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彼此脱离以暴露脚的底部区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其中可充气的、可调节的足带适于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第一足垫腔延伸,所述可充气的、可调节的足带的第二端适于可移除地和可调节地附接到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第二足垫腔,所述第一足垫腔和第二足垫腔适于当脚位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中时至少沿着脚的相对侧定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其中所述可充气足底垫的第一部分从所述第一足垫腔和所述第二足垫腔中的一个延伸,并且所述可充气足底垫的第二部分从所述第一足垫腔和所述第二足垫腔中的另一个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其中,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包括孔,所述孔被定位成当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处于所述闭合位置中时接收位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内的脚的脚跟的一部分的通过。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其中,可充气、可调节的足带适于当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处于打开位置时保持被附接到所述第二足垫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其中,当所述可充气足底垫处于所述打开位置时,位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内的脚的足底的整体被完全暴露。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其中所述第一足垫腔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向下倾斜的第一侧部延伸并与其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足垫腔从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向下倾斜的第二侧部延伸并与其流体连通,所述向下倾斜的第一侧部和所述向下倾斜的第二侧部从小腿倾斜到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的脚踝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还包括多个可充气小腿带,所述多个可充气小腿带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多个可充气小腿带中的相邻一个分离以提供用于环境空气的流动的通道,所述多个可充气小腿带从所述向下倾斜的第一侧部和所述向下倾斜的第二侧部中的一个延伸并与其流体连通并且能够选择性地附接到所述向下倾斜的第一侧部和所述向下倾斜的第二侧部中的另一个。9.一种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所述可充气脚垫被构造成当身体处于仰卧姿势时减轻在被接收在所述可充气脚垫中的脚的脚跟上的力放大,所述两个侧部的可充气脚垫包括:可充气、可调节的两个侧部的足底垫,所述两个侧部的足底垫具有与所述可充气脚垫流体连通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适于在所述第一侧部被定位为可移除并且可调节地附接到所述第二侧部时覆盖在脚的底部区段之下的所述第二侧部,由此所述两个侧部的足底垫适于调节位于可充气脚垫内的足底的轮廓,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进一步适于选择性地彼此分离以暴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G·施潘布赖恩·D·康韦大卫·P·劳夫林斯科特·D·罗杰斯
申请(专利权)人:易护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