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8030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9: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及方法,包括CT检查床、脑立体定向仪和智能终端,所述CT检查床和脑立体定向仪分别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所述CT检查床用于对脑部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CT影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对CT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血块坐标,并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CT影像数据的分析得到血块坐标,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提高了治疗效率,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人颅内各种功能组织发病率日益增高,各种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脑卒中等等。最近些年,高血压脑出血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成为一种常见病。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常见慢性疾病之首,是以动脉血管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为参考指标,目前采用的标准是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90毫米汞柱均诊断为高血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时,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个高血压!而在2004年发布的报告当中,在2002年这个数字还是18.8%,由此可见,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出血。《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同时给出: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上海市宝山区15岁以上5456人关于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随访的9年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约占整个人群脑血管病发生人数的70%,其中确诊高血压患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2倍,临界高血压也高达9倍。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特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没有固定规律,高体力劳动过程中、过于运动激烈、突然用力过猛、季节和气候变化、喝酒过量、情绪异常波动、过度劳累等因素均可能诱发脑出血。这个发展背景告诉我们,颅内血块定位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颅内血块定位方面目前尚缺乏可靠性与精确性,致使患者需要多次穿刺,反复定位,损伤脑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及方法,通过对CT影像数据的分析得到血块坐标,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提高了治疗效率,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包括CT检查床、脑立体定向仪和智能终端,所述CT检查床和脑立体定向仪分别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所述CT检查床用于对脑部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CT影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对CT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血块坐标,并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包括CT检查床、脑立体定向仪和智能终端,所述CT检查床和脑立体定向仪分别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所述CT检查床用于对脑部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CT影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对CT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血块坐标,并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所述脑立体定向仪,包括佩戴在脑部周围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左右两端设有相对称的支撑台,两支撑台上设有相对称的驱动机构,两驱动机构之间设有弧形滑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弧形滑轨前后转动,所述弧形滑轨上设有沿弧形滑轨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控制器和穿刺装置;所述驱动机构、滑块和所述穿刺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智能终端通信;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撑平台上,所述弧形滑轨固定在第一输出轴末端;所述第一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通过第一输出轴带动弧形滑轨前后转动;所述滑块包括滑块壳体、第二电机、第二输出轴和滚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滚轮位于弧形滑轨的凹槽内;所述第二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通过第二输出轴带动滚轮转动,从而使滑块在弧形导轨上运动;所述穿刺装置包括装置壳体、第三电机、第三输出轴、丝杆、滑座和穿刺针,所述第三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丝杆下端固定在装置壳体上,所述丝杆上端设有第三输出轴,所述滑块上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滑块通过螺纹通孔套设在丝杆上,所述丝杆上设有与丝杆相平行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垂直于弧形滑轨的切线;所述第三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通过第三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所述丝杆上的滑座随丝杆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穿刺针移动;所述脑立体定向仪的控制器接收到智能终端发送的工作指令和血块坐标后,通过血块坐标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工作调制穿刺针位置,使穿刺针对准脑部的血块,对准后通过控制第三电机工作,使穿刺针向血块移动进行穿刺清除。优选地,所述智能终端具体用于,根据CT影像数据分析血块的体积大小;建立脑部三维图,标定血块位置,标定鼻骨和左右外耳道中心点,以左右外耳道中心点为原点建立参考坐标系,根据参考坐标系得到血块坐标。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处理模块、通信模块、多个电机驱动模块和电源模块。优选地,所述处理模块采用型号为FM3316N的芯片。优选地,所述通信模块采用无线通信模块或/和有限通信模块。优选地,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或/和蓝牙模块。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两个继电器,所述控制器输出有两路电机驱动信号,每一路电机驱动信号通过三极管控制一个继电器的线圈电源通断,两个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均接电源模块的电源输出端,一个继电器的公共触点接电机的正相电源连接端,另一个继电器的公共触点接电机的反相电源连接端,两个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均经过电阻R33接地,在电机的正相电源连接端和反相电源连接端之间设置有电容C22。优选地,CT检查床采用多层螺旋CT。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方法,适用于第二方面所述的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包括以下步骤:CT检查床对脑部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CT影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智能终端对CT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血块坐标,并发送工作指令和血块坐标给脑立体定向仪;脑立体定向仪根据血块坐标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对CT影像数据的分析得到血块坐标,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提高了治疗效率,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实施例中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脑立体定向仪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滑块、穿刺装置侧剖面的结构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电机驱动模块的电路结构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1-支撑框架、2-支撑台、3-弧形滑轨、4-驱动机构、5-滑块、6-控制器、7-穿刺装置41-第一电机、42-第一输出轴51-滑块壳体、52-第二电机、53-第二输出轴、54-滚轮71-装置壳体、72-第三电机、73-第三输出轴、74-丝杆、75-滑座、76-穿刺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T检查床、脑立体定向仪和智能终端,所述CT检查床和脑立体定向仪分别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所述CT检查床用于对脑部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CT影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对CT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血块坐标,并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T检查床、脑立体定向仪和智能终端,所述CT检查床和脑立体定向仪分别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所述CT检查床用于对脑部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CT影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对CT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血块坐标,并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2.一种基于CT影像的颅内出血的血块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T检查床、脑立体定向仪和智能终端,所述CT检查床和脑立体定向仪分别与所述智能终端进行通信;所述CT检查床用于对脑部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的CT影像数据发送给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对CT影像进行分析得到血块坐标,并根据血块坐标控制脑立体定向仪对血块进行准确定位和穿刺清除;所述脑立体定向仪,包括佩戴在脑部周围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左右两端设有相对称的支撑台,两支撑台上设有相对称的驱动机构,两驱动机构之间设有弧形滑轨,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弧形滑轨前后转动,所述弧形滑轨上设有沿弧形滑轨运动的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控制器和穿刺装置;所述驱动机构、滑块和所述穿刺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智能终端通信;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在支撑平台上,所述弧形滑轨固定在第一输出轴末端;所述第一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通过第一输出轴带动弧形滑轨前后转动;所述滑块包括滑块壳体、第二电机、第二输出轴和滚轮,所述第二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壳体上,所述滚轮位于弧形滑轨的凹槽内;所述第二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通过第二输出轴带动滚轮转动,从而使滑块在弧形导轨上运动;所述穿刺装置包括装置壳体、第三电机、第三输出轴、丝杆、滑座和穿刺针,所述第三电机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丝杆下端固定在装置壳体上,所述丝杆上端设有第三输出轴,所述滑块上设有与丝杆相配合的螺纹通孔,所述滑块通过螺纹通孔套设在丝杆上,所述丝杆上设有与丝杆相平行的穿刺针,所述穿刺针垂直于弧形滑轨的切线;所述第三电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通过第三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所述丝杆上的滑座随丝杆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穿刺针移动;所述脑立体定向仪的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樊燚牛晓光王凡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行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