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0069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血吸虫病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提供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并以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活性成分制备成杀螺剂,杀螺剂形态为悬浮剂、乳剂、微乳剂,应用于双脐螺杀灭。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作为杀螺剂活性成分时,浸杀的使用量为0.5mg/L‑10.00mg/L,浸杀时间为24h‑72h。通过实验证实,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对双脐螺有杀灭活性,且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低于现有杀螺药物氯硝柳胺,可以制备成杀螺制剂应用于血吸虫病防治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制备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属于血吸虫病防治

技术介绍
血吸虫,又名裂体吸虫,属扁形动物门,主要指所有归类在裂体属下19个同属的物种。其中有6种可以寄生人类主要者有三种,分别流行于中东、亚洲和南美洲地区,分布范围较广,且是可以感染人类的主要三种血吸虫;另外三种则局限于北非、马来半岛、湄公河流域,由于多为动物株(zoophilicstrain),对人的影响较小。血吸虫成长的过程都必须经过在淡水螺类体内的寄生阶段,才有能力感染其它宿主,而血吸虫寄生后多选择在宿主体内的静脉血管定居,所引起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皆统称为血吸虫症(或血吸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六大热带医学疾病之一。曼氏血吸虫是血吸虫的一种,曼氏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mansoni)是Bilhartz于1852年首先在埃及开罗一位尸检者发现的。它寄生在门静脉血管内,病变主要在结肠与肝脏,产生虫卵肉芽肿与纤维化,与日本血吸虫病相似,但较轻。急性期有发热,腹泻,肝肿大、压痛等。慢性期有肝纤维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状:巨脾与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等。其成虫寄生于肠系膜小静脉、痔静脉丛,偶可在肠系膜上静脉及肝内门静脉血管内出现。曼氏血吸虫雄虫长6.4~12mm,雌虫长7.2~17mm。体表有明显结节覆盖,与日本血吸虫体表上微小尖棘不同。睾丸6~9个。雌虫卵巢位于前半段,卵黄腺位于两侧,子宫很短,内含1~4个虫卵,远较日本血吸虫为少。成熟虫卵平均为155μm×66μm,卵圆形,卵壳有一大而长的侧刺为其特征。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内,雌雄合抱,移行至结肠小静脉内产卵。雌虫每日产卵300个左右,仅为日本血吸虫的1/10,而且单个产出,与日本血吸虫大量成堆产卵不同。虫卵从粪便中排出,内含成熟毛蚴。毛蚴在水中孵出后侵入螺中间宿主,经4周左右在螺体内发育繁殖后,产生大量尾蚴。曼氏血吸虫螺中间宿主为扁卷螺科的双脐螺,包括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glabrate)、亚氏双脐螺(Biomphalariaalexandria)、苏丹双脐螺(Biomphalariasudanica)与浦氏双脐螺(Biomphalariariippelli)等。双脐螺无厣,水生性,与钉螺水陆两栖性不同。双脐螺感染一条曼氏血吸虫毛蚴后,可再感染另一条性别不同的毛蚴,成为两性体(hermaphrodite),也与日本血吸虫在钉螺体内单性感染不同,曼氏血吸虫是以尾叉接触水面,头部向下,静止在水面上,有趋光性。日本血吸虫尾蚴飘浮在水面时,腹吸盘附着水面,尾叉下垂,并向后弯曲。人接触疫水时,曼氏血吸虫尾蚴借机械动作与穿刺腺分泌物的作用,侵入皮肤。曼氏血吸虫病广泛流行于非洲、南美与加勒比海诸岛国。非洲流行于尼罗河三角洲,如埃及、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赞比亚、刚果等。南美以巴西为最,也流行于圭亚那、多米尼加等。在非洲曼氏血吸虫病与埃及血吸虫病常混合重叠存在。南美则仅有曼氏血吸虫单独存在。本病在以色列、波多黎各与委内瑞拉已被基本消灭。1.传染源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猴、狒狒、家鼠与野鼠偶有自然感染,对本病传播无重要作用。2.传播途径与日本血吸虫病基本相同。水源被人粪便污染,虫卵入水,孵出毛蚴,侵人双脐螺,逸出尾蚴。人因直接接触疫水而感染。3.人群易感性人对曼氏血吸虫普遍易感。患者以农民与儿童为多,常于夏秋两季感染。农民多在灌溉沟接触疫水感染。儿童可因游泳嬉水而感染。此外,生活用水如洗衣服、洗澡或喝生水均可感染。流行区居民由于反复感染有部分免疫力。非疫区移民初次感染者,病情较重。对本病的防治对策可分为控制疾病、阻断传播与基本消灭3方面步骤进行。具体措施包括人群化学治疗、灭螺措施与粪便及水管理。灭螺措施可阻断传播,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过去采用的灭螺药物,如五氯酚钠,有剂量较大、在日光暴露下灭螺效果降低、吸附在泥土与有机物质上、从水中流失与对鱼类有毒等缺点,在使用中不止一次发生施药人员中毒死亡事故,同时五氯酚酸钠有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该药物已禁止应用于现场灭螺。氯硝柳胺对人畜毒性低,对皮肤无刺激作用,但对鱼类毒性很强,在有效灭螺浓度下,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溴乙酰胺灭螺作用强、对鱼类毒性低、易溶于水、使用方便,但是易潮解,遇热、酸和碱不稳定,还可引发皮炎等。烟酰苯胺在水中溶解度低,浸杀有双脐螺上爬现象,对螺卵杀灭作用差,而且价格贵、产量少,故使大面积推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其他化学灭螺药物有生石灰、敌百虫、六六六、尿素和萘等,但因毒性大或对人体皮肤的刺激性较强等,未能被推广使用。因此,研制出一种杀螺效果好、少污染、价低廉的杀螺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中杀螺药物存在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制备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具有如下式I的结构:其中,R1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羟基、氰基、硝基、炔丙基、羟乙基、乙酰基、碘代炔丙基、甲氧基甲基、苯基、2-氯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Ar选自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甲基取代的苯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苯基、硝基取代的苯基、羟基取代的苯基、甲氧基取代的苯基、R3选自氢、氰基、硝基、乙酰基、三氟甲硫醚基、三氟甲砜基、乙氧甲酰基或苯胺甲酰基;R4选自氢、氟、氯、溴、甲基、甲酰基、C1-C6烷基、噻吩基或R5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三氟甲基、-C3F7、-C2F5、三氟甲硫醚基、三氟甲砜基;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农药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或盐。优选地,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具有式II的结构:其中,R2选自H、卤素、甲基、三氟甲基、硝基、羟基、甲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R1、R3、R4、R5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农药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或盐。优选地,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具有式III的结构:其中,R′2选自H、卤素、甲基、三氟甲基、硝基、羟基、甲氧基中的一种;R1、R3、R4、R5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农药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或盐。优选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具有下述结构: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农药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或盐。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前面所述的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作为活性成分制备杀螺剂,所述杀螺剂的剂型选自悬浮剂、乳剂、微乳剂。优选地,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作为杀螺剂活性成分时,浸杀的使用量为0.50mg/L-10.00mg/L,浸杀时间为24h-72h。优选地,所述的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制备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螺剂中还包括一种或多种剂型上可接受的辅料。优选地,所述辅料包括制剂学领域常规的稀释剂、填充剂、粘合剂、湿润剂、吸收促进剂、表面活性剂、吸附载体和润滑剂。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灭螺中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前面所述的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施用于双脐螺滋生地。进一步地,上述灭螺的使用方法浸杀法的使用量为0.5mg/L-10.00mg/L,浸杀时间为24h-72h。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农用组合物,其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制备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具有如下式I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制备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具有如下式I的结构:其中,R1选自氢、甲基、乙基、丙基、羟基、氰基、硝基、炔丙基、羟乙基、乙酰基、碘代炔丙基、甲氧基甲基、苯基、2-氯苯基、3-氯苯基、4-氯苯基、Ar选自苯基、卤素取代的苯基、甲基取代的苯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苯基、硝基取代苯基、羟基取代的苯基、甲氧基取代的苯基、R3选自氢、氰基、硝基、乙酰基、三氟甲硫醚基、三氟甲砜基、乙氧甲酰基或苯胺甲酰基;R4选自氢、氟、氯、溴、甲基、甲酰基、C1-C6烷基、噻吩基或R5选自氢、氟、氯、溴、甲基、三氟甲基、-C3F7、-C2F5、三氟甲硫醚基、三氟甲基;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农药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或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制备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具有式II的结构:其中,R2选自H、卤素、甲基、三氟甲基、硝基、羟基、甲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R1、R3、R4、R5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农药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或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在制备杀双脐螺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2-芳基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具有式III的结构:其中,R′2选自H、卤素、甲基、三氟甲基、硝基、羟基、甲氧基中的一种;R1、R3、R4、R5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及上述化合物在农药学上可接受的水合物或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云天戴建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