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宫照鑫专利>正文

一种生态鸭稻种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80033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6:15
一种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本田的准备:在本田内播撒有机肥,筑立池埂,建立鸭舍;步骤二、旱育秧苗:选择交通便捷、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保水保肥力强的苗床播种水稻种子;步骤三、雏鸭的驯养:向雏鸭喂食饲料,并驯养雏鸭适应本田环境;步骤四、鸭、稻共养:将秧苗插入本田,在水稻秧苗返青期结束后10‑15天或水稻插秧完毕后的15‑20天,将鸭龄在20‑30日龄左右的鸭子放入本田;步骤五、鸭、稻分离:在水稻处于灌浆初期时,将鸭子赶出本田;在步骤一中,每公顷本田内建立至少两个鸭舍,每个鸭舍的容积率不大于15只/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鸭稻种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态鸭稻种养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水稻种植的历史由来已久;我国又是最早驯化和饲养家鸭的国家之一,不仅有考古资料为证,还有养禽业文字记载资料也很丰富,如早在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尸子》中有“野鸭为鬼,家鸭为骛”。将中稻与养鸭相结合的稻田养鸭,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至今仍然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虽然鸭稻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起源于日本,但它是在继承、吸收和完善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生态农业技术。现有的鸭稻种养技术只是把鸭子放在稻田中,不管鸭子的数量,也不管放养情况,由于鸭子喜欢集堆生活,一群鸭子往往从一个田到另一个田,这样会造成有的地方过度放养,有的田块没放到,这样会造成稻田的除草不均,土壤肥力不均,稻田中部分水稻的生长良好,而部分水稻的生长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态鸭稻种养方法,使稻田中的水稻均生长良好,鸭子生长快速。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本田的准备:在本田内播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本田的准备:在本田内播撒有机肥,筑立池埂,建立鸭舍;步骤二、旱育秧苗:选择交通便捷、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保水保肥力强的苗床播种水稻种子;步骤三、雏鸭的驯养:向雏鸭喂食饲料,并驯养雏鸭适应本田环境;步骤四、鸭、稻共养:将秧苗插入本田,在水稻秧苗返青期结束后10‑15天或水稻插秧完毕后的15‑20天,将鸭龄在20‑30日龄左右的鸭子放入本田;步骤五、鸭、稻分离:在水稻处于灌浆初期时,将鸭子赶出本田;其中,所述步骤一中,每公顷本田内建立至少两个所述鸭舍,每个所述鸭舍的容积率不大于15只/m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本田的准备:在本田内播撒有机肥,筑立池埂,建立鸭舍;步骤二、旱育秧苗:选择交通便捷、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团粒结构好、疏松通气、保水保肥力强的苗床播种水稻种子;步骤三、雏鸭的驯养:向雏鸭喂食饲料,并驯养雏鸭适应本田环境;步骤四、鸭、稻共养:将秧苗插入本田,在水稻秧苗返青期结束后10-15天或水稻插秧完毕后的15-20天,将鸭龄在20-30日龄左右的鸭子放入本田;步骤五、鸭、稻分离:在水稻处于灌浆初期时,将鸭子赶出本田;其中,所述步骤一中,每公顷本田内建立至少两个所述鸭舍,每个所述鸭舍的容积率不大于15只/m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往本田内放入若干小鱼。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在本田中杂草多的区域投放日常喂食饲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在本田内开挖若干条宽35cm、深30cm的丰产沟。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播种之前将苗床土放入蒸笼中进行蒸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鸭稻种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播种之前将苗床土与动物粪便、秸秆充分拌匀,拌匀后喷施发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照鑫
申请(专利权)人:宫照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