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944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包括滤波器、初级IC、变压器、第一次级IC、第二次级IC以及光耦;滤波器输入端接AC输入,滤波器输出端接初级IC输入端,初级IC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初级侧,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USB接口的针脚;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相并联,其中第一次级IC为QC3.0协议芯片,第二次级IC为PE2.0协议芯片,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的VCC端共同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发光器也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受光器接初级IC反馈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满足不同类型手机的充电需求,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手机充电器
,尤其是指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现在市面上通用移动手机快速充电协议主要有高通的QC协议以及MTK的PE系列协议,不同品牌出产的手机使用的充电协议不同,因此,顾客经常要购买相应的充电器,造成资源浪费,成本过高。有鉴于此,本技术研发出一种可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以满足不同类型手机的充电需求,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为: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包括滤波器、初级IC、变压器、第一次级IC、第二次级IC以及光耦;滤波器输入端接AC输入,滤波器输出端接初级IC输入端,初级IC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初级侧,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USB接口的针脚;所述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相并联,其中第一次级IC为QC3.0协议芯片,第二次级IC为同步整流芯片,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的VCC端共同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发光器也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受光器接初级IC反馈端。进一步,所述变压器初级侧具有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正极接滤波器输出端,第一绕组负极接初级IC输入端,第二绕组正极初级IC输出端第一路,且初级IC与第二绕组之间接入一三极管,第二绕组负极接初级IC输出端第二路。优选的,所述初级IC为IW1782-01芯片,第一次级IC为iW636-07芯片,第二次级IC为IW673-00芯片。进一步,其还包括一步进电位器,该步进电位器接入第一次级IC与USB接口之间。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QC3.0功能由初级IC与第一次级IC共同实现,其中第一次级IC解码手机传递过来的D+,D-信号,然后第一次级IC再将该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信号通过光耦传递到初级IC(IW1782-01)来实现QC3.0充电功能;本技术的PE2.0通过初级IC与第二次级IC来实现,PE2.0通过输出第二次级IC的VCC和GND两条线来传递PE2.0信号,然后通过变压器的变换传递到初级IC(IW1782-01)的FB脚,使FB脚接受手机的相关的信号,来实现PE2.0充电功能。在次级侧采用符合QC3.0快充协议的第二次级IC以及符合PE2.0快充协议的第一次级IC分部采集相关的手机信号反馈给初级IC从而实现两种充电模式,可以解决类型不同手机的充电需求,大大的节省用户的空间以及费用;此外本技术还具有低功耗,节能,高效转换效率的优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结构图。标号说明滤波器1,初级IC2,变压器3,第一绕组31,第二绕组32,第一次级IC4,第二次级IC5,发光器6,受光器7,三极管8,USB接口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包括滤波器1、初级IC2、变压器3、第一次级IC4、第二次级IC5以及光耦6;滤波器1采用高效率,低损耗,低发热量和小体积EMI线滤波器,滤波器1输入端接AC输入,滤波器1输出端接初级IC2输入端,初级IC2输出端连接变压器3的初级侧,变压器3的次级侧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USB接口8的针脚;第一次级IC4与第二次级IC5相并联,其中第一次级IC4为QC3.0协议芯片,第二次级IC5为同步整流芯片,第一次级IC4与第二次级IC5的VCC端共同接变压器3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发光器6也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受光器7接初级IC2反馈端。本技术在拥有高通QC3.0协议的第一次级IC4iW636-07(QC3.0检测IC)同时,还具有兼容MTK的PE2.0快充协议的第二次级IC5TW673-00,初级IC采用IW1782-01芯片,其中通过第一次级IC4解码手机传递过来的D+,D-信号,然后第一次级IC再将该信号转换成相应的信号通过光耦传递到初级IC2(IW1782-01)来实现QC3.0充电功能;通过第二次级IC的VCC和GND两条线来传递PE2.0信号,然后通过变压器的变换传递到初级IC(IW1782-01)的FB脚,使FB脚接受手机的相关的信号,来实现PE2.0充电功能;因此本技术可以在同一个产品上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充电需求,从而减低资源浪费。本技术还利用光耦将输出电压反馈至初级IC2,初级IC2可通过反馈信息对初级侧的输入电压进行控制。上述变压器3初级侧具有第一绕组31和第二绕组32,第一绕组31正极接滤波器1输出端,第一绕组31负极接初级IC2输入端,第二绕组32正极初级IC2输出端第一路,且初级IC2与第二绕组32之间接入一三极管8,第二绕组32负极接初级IC2输出端第二路。根据三极管8的特性,BE级之间的压降是固定的,所以两个次级IC的输入电压会一直恒定在Vzd101+0.6V的标准,因此不管输出电压是怎么变化,产品的VCC电压一直恒定在Vzd101+0.6V的范围内,并且整个恒压线路相比于之前单独使用稳压管的恒压线路具有低功耗的特点。进一步,本实施例的快充电路还包括一步进电位器,该步进电位器接入第一次级IC与USB接口之间。在高通QC3.0协议在QC2.0的基础上,针对电池的实际充电情况,本实施例通过步进电位器增加了200mV一档的电压步进功能,更好的适应电池的充电情况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波器、初级IC、变压器、第一次级IC、第二次级IC以及光耦;滤波器输入端接AC输入,滤波器输出端接初级IC输入端,初级IC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初级侧,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USB接口的针脚;所述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相并联,其中第一次级IC为QC3.0协议芯片,第二次级IC为同步整流芯片,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的VCC端共同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发光器也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受光器接初级IC反馈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波器、初级IC、变压器、第一次级IC、第二次级IC以及光耦;滤波器输入端接AC输入,滤波器输出端接初级IC输入端,初级IC输出端连接变压器的初级侧,变压器的次级侧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USB接口的针脚;所述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相并联,其中第一次级IC为QC3.0协议芯片,第二次级IC为同步整流芯片,第一次级IC与第二次级IC的VCC端共同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发光器也接变压器次级侧正极,光耦的受光器接初级IC反馈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容QC3.0和PE2.0的快充电路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锦树陈瑶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台和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