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942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池、线路板;壳体内有电池,电池与线路板电连接;线路板上有蓄电接口、放电接口,两接口与线路板电连接。壳体上有AC折叠插脚,AC折叠插脚与线路板电连接;还包括有控制开关和指示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选择市电充电或直流充电方式对移动电源充电;放电接口可以对普通智能设备进行充电;整体结构具备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电系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的普及,智能电子产品已全面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但是,目前智能电子设备的电池技术仍未能够提供性能稳定、长期续航的理想技术方案,而且现有的大部分智能设备的电池在长期使用后,其性能会有明显的下降,从而影响使用效果,特别是在不方便充电场合。目前流行的处理办法是另外配备移动电池,为缺电设备提供电力补充。现有技术的移动电源方案中,通常采用USB接口向移动电源充电,不能直接使用市电进行充电,在使用上缺乏灵活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智能电子设备的电力补充问题,并进一步优化对移动电源本身的充电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可以同时利用市电或直流充电方式对移动电源充电。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池、线路板。壳体内有电池,电池与线路板电连接。线路板上有蓄电接口、放电接口,两接口与线路板电连接。壳体上有AC折叠插脚,AC折叠插脚与线路板电连接。有控制开关和指示灯,分别与线路板进行电连接。优选地,蓄电接口采用Micro-USB接口,放电接口采用USB-A接口。优选地,壳体包括下底盒、套在底盒外的下筒体。电池与线路板位于下底盒内,下筒体套于下底盒外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AC折叠插脚和蓄电接口提供两种充电模式,可选择市电充电或直流充电方式对移动电源充电;放电接口可以对普通智能设备进行充电;整体结构具备很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示意图。图中,1.电池,2.线路板,21.蓄电接口,22.放电接口,23.AC折叠插脚,31.下底盒,32.下筒体,4.控制开关,5.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池1、线路板2。壳体包括下底盒31、下筒体32,下筒体32套在下底盒31外周。电池1和线路板2位于下底盒31中,线路板2与电池1电连接;线路板2上有蓄电接口21、放电接口22,两接口与线路板2电连接;近线路板2的壳体上有AC折叠插脚23,AC折叠插脚23与线路板2电连接。有控制开关4和指示灯5,分别与线路板2电连接。蓄电接口21采用Micro-USB接口,放电接口22采用USB-A接口。以上实施例为本技术的较优实现形式,用以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绝对限制,本
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对本技术的实施采取与上述实施例不绝对相同的处理措施,亦应当被视为在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池(1)、线路板(2)、蓄电接口(21)和放电接口(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C折叠插脚(23),电池(1)和线路板(2)位于壳体内,电池(1)与线路板(2)电连接,蓄电接口(21)和放电接口(22)固定在线路板(2)上并与线路板(2)电连接;AC折叠插脚(23)在壳体上,并与线路板(2)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蓄电通道移动电源,包括壳体、电池(1)、线路板(2)、蓄电接口(21)和放电接口(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AC折叠插脚(23),电池(1)和线路板(2)位于壳体内,电池(1)与线路板(2)电连接,蓄电接口(21)和放电接口(22)固定在线路板(2)上并与线路板(2)电连接;AC折叠插脚(23)在壳体上,并与线路板(2)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有控制开关(4),控制开关(4)与线路板(2)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有指示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继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源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