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846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26
一种多功能转运车,拾料装置安装于驾驶室的前方,驾驶室安装于底盘上方的前侧,驾驶室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驾驶室能作36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转运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多功能转运车。
技术介绍
目前,草料堆场中的草捆搬运作业主要是通过人工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工人的人数也多导致人工成本高,作业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转运车,它采用360度旋转拾料以及35度角自卸料一体结构,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实用性强的特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具体技术措施:一种多功能转运车,它是由驾驶室、拾料装置、底盘、自卸料机构、轮式行走机构、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油泵、液压马达、液压油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拾料装置安装于驾驶室的前方,驾驶室安装于底盘上方的前侧,驾驶室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驾驶室能作360º旋转,拾料装置能与驾驶室同步旋转,自卸料机构安装于底盘上方的后侧,轮式行走机构安装于底盘的下方,发动机总成、变速箱总成安装于底盘的侧部,发动机总成的连接并驱动变速箱总成的运行,轮式行走机构以四轮驱动的方式实现行走目的;其中,拾料装置包括主臂、动臂、油缸、吊座、双级回转机构、夹料机构,驾驶室基座的一侧通过焊接紧固有一对立式三角形座板,主臂的内臂端头通过销轴一与立式三角形座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主臂的中部作钝角折弯,第一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二活动连接于驾驶室基座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主臂的中部通过鱼眼接头一以及销杆一活动连接;第一油缸用于控制主臂的倾斜角度;主臂的外臂端一体成型有一道长条形轨道孔,动臂的内臂端呈U形分叉,主臂的外臂端能嵌入该U形分叉中;呈U形分叉的动臂内臂端的底部通过销轴三活动连接于该长条形轨道孔中,第二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四活动连接于主臂的外臂端上侧,第二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动臂的内臂端头通过鱼眼接头二以及销杆二活动连接;第二油缸用于控制动臂的倾斜角度;第三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五活动连接于主臂的外臂端头,动臂的外臂端头通过销轴六与吊座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吊座通过鱼眼接头三以及销杆三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用于控制吊座的倾斜角度;吊座的底部通过焊接紧固安装有双级回转机构,吊座的顶面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一个立式电机,立式电机的轴端朝下连接并驱动双级回转机构的运行,双级回转机构连接并控制夹料机构的旋转;其中夹料机构包括竖向吊板、弧形夹料左爪、弧形夹料右爪、夹料油缸,两块前后平行的竖向吊板的顶部均通过焊接紧固于双级回转机构中主支撑轴承的底部,平行的前后两块竖向吊板的底部之间串接有左右两根销杆四,弧形夹料左爪的上端与位于左侧的销杆四活动连接,弧形夹料右爪的上端则与位于右侧的销杆四活动连接;弧形夹料左爪的内弧面朝右,弧形夹料右爪的内弧面朝左,弧形夹料左爪与弧形夹料右爪之间对称设置;平行的前后两块竖向吊板的上端之间焊接有左右两块座板,每块座板的中部通过销杆五均活动连接有一个夹料油缸,每个夹料油缸的活塞杆均向下倾斜;位于左侧的夹料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弧形夹料左爪的外弧面中部通过栓杆一实现活动连接,位于右侧的夹料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弧形夹料右爪的外弧面中部通过栓杆二实现活动连接;左右两个夹料油缸用于控制弧形夹料左爪与弧形夹料右爪的开/合,从而实现拾料与放料的目的;其中,自卸料机构包括U形料斗、卸料油缸,U形料斗安装于底盘后侧顶面的上方,U形料斗底面中部通过轴杆一与底盘活动连接,U形料斗能以轴杆一作为卸料倾斜支点;U形料斗底面左侧的四分之一处焊接有钢质顶起支点,底盘的前侧和后侧对称焊接有一根轴杆二,每根轴杆二均活动串接有一个卸料油缸,每个卸料油缸的活塞杆头端均向上倾斜并且通过轴杆三与钢质顶起支点实现活动连接;前后两个卸料油缸用于控制U形料斗的倾斜角度,卸料时,U形料斗的最大倾角为35º;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夹料油缸、卸料油缸均通过管路连接至油泵,液压马达连接并控制油泵的运行,油泵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液压油箱安装于底盘的侧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双级回转机构的结构特征与本专利申请人之前申请过的“一种应用于挖掘机夹具中的双边传动双级回转机构”专利技术专利的技术措施相同,专利号为:2017204110654。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不仅前后方向都可以边行走边拾装,拾装动作有力,从而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而且有效地降低了人工成本,还便于大范围转场。本专利技术中动臂的外臂端头通过拆装吊座能实现工作件灵活更换的目的,工作件除了是夹料机构外,还可以是铲斗,在作业现场能实现临时作为挖掘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具有结构新颖、操作简便、作业效率高、实用性强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处于拾料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处于装料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处于卸料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盘、2-驾驶室、3-发动机总成、4-轮式行走机构、51-主臂、511-长条形轨道孔、52-动臂、53-夹料机构、531-吊座、532-双级回转机构、533-竖向吊板、6-U形料斗、A1-第二油缸、A2-夹料油缸、B1-弧形夹料右爪、B2-弧形夹料左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多功能转运车,它是由驾驶室2、拾料装置、底盘1、自卸料机构、轮式行走机构4、发动机总成3、变速箱总成、油泵、液压马达、液压油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拾料装置安装于驾驶室2的前方,驾驶室2安装于底盘1上方的前侧,驾驶室2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驾驶室2能作360º旋转,拾料装置能与驾驶室2同步旋转,自卸料机构安装于底盘1上方的后侧,轮式行走机构4安装于底盘1的下方,发动机总成3、变速箱总成安装于底盘1的侧部,发动机总成3的连接并驱动变速箱总成的运行,轮式行走机构4以四轮驱动的方式实现行走目的;其中,拾料装置包括主臂51、动臂52、油缸、吊座531、双级回转机构532、夹料机构53,驾驶室2基座的一侧通过焊接紧固有一对立式三角形座板,主臂51的内臂端头通过销轴一与立式三角形座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主臂51的中部作钝角折弯,第一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二活动连接于驾驶室2基座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主臂51的中部通过鱼眼接头一以及销杆一活动连接;第一油缸用于控制主臂51的倾斜角度;主臂51的外臂端一体成型有一道长条形轨道孔511,动臂52的内臂端呈U形分叉,主臂51的外臂端能嵌入该U形分叉中;呈U形分叉的动臂52内臂端的底部通过销轴三活动连接于该长条形轨道孔511中,第二油缸A1的缸座通过销轴四活动连接于主臂51的外臂端上侧,第二油缸A1的活塞杆头端与动臂52的内臂端头通过鱼眼接头二以及销杆二活动连接;第二油缸A1用于控制动臂52的倾斜角度;第三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五活动连接于主臂51的外臂端头,动臂52的外臂端头通过销轴六与吊座531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吊座531通过鱼眼接头三以及销杆三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用于控制吊座531的倾斜角度;吊座531的底部通过焊接紧固安装有双级回转机构532,吊座531的顶面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一个立式电机,立式电机的轴端朝下连接并驱动双级回转机构532的运行,双级回转机构532连接并控制夹料机构53的旋转;其中夹料机构53包括竖向吊板533、弧形夹料左爪B2、弧形夹料右爪B1、夹料油缸A2,两块前后平行的竖向吊板533的顶部均通过焊接紧固于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转运车,它是由驾驶室(2)、拾料装置、底盘(1)、自卸料机构、轮式行走机构(4)、发动机总成(3)、变速箱总成、油泵、液压马达、液压油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拾料装置安装于驾驶室(2)的前方,驾驶室(2)安装于底盘(1)上方的前侧,驾驶室(2)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驾驶室(2)能作360º旋转,拾料装置能与驾驶室(2)同步旋转,自卸料机构安装于底盘(1)上方的后侧,轮式行走机构(4)安装于底盘(1)的下方,发动机总成(3)、变速箱总成安装于底盘(1)的侧部,发动机总成(3)的连接并驱动变速箱总成的运行,轮式行走机构(4)以四轮驱动的方式实现行走目的;其中,拾料装置包括主臂(51)、动臂(52)、油缸、吊座(531)、双级回转机构(532)、夹料机构(53),驾驶室(2)基座的一侧通过焊接紧固有一对立式三角形座板,主臂(51)的内臂端头通过销轴一与立式三角形座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主臂(51)的中部作钝角折弯,第一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二活动连接于驾驶室(2)基座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主臂(51)的中部通过鱼眼接头一以及销杆一活动连接;第一油缸用于控制主臂(51)的倾斜角度;主臂(51)的外臂端一体成型有一道长条形轨道孔(511),动臂(52)的内臂端呈U形分叉,主臂(51)的外臂端能嵌入该U形分叉中;呈U形分叉的动臂(52)内臂端的底部通过销轴三活动连接于该长条形轨道孔(511)中,第二油缸(A1)的缸座通过销轴四活动连接于主臂(51)的外臂端上侧,第二油缸(A1)的活塞杆头端与动臂(52)的内臂端头通过鱼眼接头二以及销杆二活动连接;第二油缸(A1)用于控制动臂(52)的倾斜角度;第三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五活动连接于主臂(51)的外臂端头,动臂(52)的外臂端头通过销轴六与吊座(531)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吊座(531)通过鱼眼接头三以及销杆三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用于控制吊座(531)的倾斜角度;吊座(531)的底部通过焊接紧固安装有双级回转机构(532),吊座(531)的顶面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一个立式电机,立式电机的轴端朝下连接并驱动双级回转机构(532)的运行,双级回转机构(532)连接并控制夹料机构(53)的旋转;其中夹料机构(53)包括竖向吊板(533)、弧形夹料左爪(B2)、弧形夹料右爪(B1)、夹料油缸(A2),两块前后平行的竖向吊板(533)的顶部均通过焊接紧固于双级回转机构(532)中主支撑轴承的底部,平行的前后两块竖向吊板(533)的底部之间串接有左右两根销杆四,弧形夹料左爪(B2)的上端与位于左侧的销杆四活动连接,弧形夹料右爪(B1)的上端则与位于右侧的销杆四活动连接;弧形夹料左爪(B2)的内弧面朝右,弧形夹料右爪(B1)的内弧面朝左,弧形夹料左爪(B2)与弧形夹料右爪(B1)之间对称设置;平行的前后两块竖向吊板(533)的上端之间焊接有左右两块座板,每块座板的中部通过销杆五均活动连接有一个夹料油缸(A2),每个夹料油缸(A2)的活塞杆均向下倾斜;位于左侧的夹料油缸(A2)的活塞杆头端与弧形夹料左爪(B2)的外弧面中部通过栓杆一实现活动连接,位于右侧的夹料油缸(A2)的活塞杆头端与弧形夹料右爪(B1)的外弧面中部通过栓杆二实现活动连接;左右两个夹料油缸(A2)用于控制弧形夹料左爪(B2)与弧形夹料右爪(B1)的开/合,从而实现拾料与放料的目的;其中,自卸料机构包括U形料斗(6)、卸料油缸,U形料斗(6)安装于底盘(1)后侧顶面的上方,U形料斗(6)底面中部通过轴杆一与底盘(1)活动连接,U形料斗(6)能以轴杆一作为卸料倾斜支点;U形料斗(6)底面左侧的四分之一处焊接有钢质顶起支点,底盘(1)的前侧和后侧对称焊接有一根轴杆二,每根轴杆二均活动串接有一个卸料油缸,每个卸料油缸的活塞杆头端均向上倾斜并且通过轴杆三与钢质顶起支点实现活动连接;前后两个卸料油缸用于控制U形料斗(6)的倾斜角度,卸料时,U形料斗(6)的最大倾角为35º;第一油缸、第二油缸(A1)、第三油缸、夹料油缸(A2)、卸料油缸均通过管路连接至油泵,液压马达连接并控制油泵的运行,油泵与液压油箱相连通,液压油箱安装于底盘(1)的侧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转运车,它是由驾驶室(2)、拾料装置、底盘(1)、自卸料机构、轮式行走机构(4)、发动机总成(3)、变速箱总成、油泵、液压马达、液压油箱组成,其特征在于,拾料装置安装于驾驶室(2)的前方,驾驶室(2)安装于底盘(1)上方的前侧,驾驶室(2)内安装有操纵机构和仪表,驾驶室(2)能作360º旋转,拾料装置能与驾驶室(2)同步旋转,自卸料机构安装于底盘(1)上方的后侧,轮式行走机构(4)安装于底盘(1)的下方,发动机总成(3)、变速箱总成安装于底盘(1)的侧部,发动机总成(3)的连接并驱动变速箱总成的运行,轮式行走机构(4)以四轮驱动的方式实现行走目的;其中,拾料装置包括主臂(51)、动臂(52)、油缸、吊座(531)、双级回转机构(532)、夹料机构(53),驾驶室(2)基座的一侧通过焊接紧固有一对立式三角形座板,主臂(51)的内臂端头通过销轴一与立式三角形座板的上端活动连接,主臂(51)的中部作钝角折弯,第一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二活动连接于驾驶室(2)基座上,第一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主臂(51)的中部通过鱼眼接头一以及销杆一活动连接;第一油缸用于控制主臂(51)的倾斜角度;主臂(51)的外臂端一体成型有一道长条形轨道孔(511),动臂(52)的内臂端呈U形分叉,主臂(51)的外臂端能嵌入该U形分叉中;呈U形分叉的动臂(52)内臂端的底部通过销轴三活动连接于该长条形轨道孔(511)中,第二油缸(A1)的缸座通过销轴四活动连接于主臂(51)的外臂端上侧,第二油缸(A1)的活塞杆头端与动臂(52)的内臂端头通过鱼眼接头二以及销杆二活动连接;第二油缸(A1)用于控制动臂(52)的倾斜角度;第三油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五活动连接于主臂(51)的外臂端头,动臂(52)的外臂端头通过销轴六与吊座(531)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吊座(531)通过鱼眼接头三以及销杆三活动连接;第三油缸用于控制吊座(531)的倾斜角度;吊座(531)的底部通过焊接紧固安装有双级回转机构(532),吊座(531)的顶面通过螺丝紧固安装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华山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