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和上睑下垂患者的外置式开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528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和上睑下垂患者的外置式开睑器,包括与检测装置固定的横杆,横杆沿其长度方向一端与检测装置固定,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沿与横杆垂直的方向设有螺纹孔和套孔,螺纹孔和套孔中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杆和第一导向杆,第一螺纹杆和第一导向杆同侧的一端共同连接第二连接座,第一螺纹杆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第一导向杆与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不同的患者使用时,均可进行调节,无需其余医护人员辅助,使用范围广,舒适性高,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和上睑下垂患者的外置式开睑器
本技术涉及训练器,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和上睑下垂患者的外置式开睑器。
技术介绍
开睑器是一种眼科手术及眼部操作中必不可少的医疗器械,其工作原理类似于外科手术必备的工具——拉钩,起到扩开眼睑、暴露术野的作用,所以称之为开睑器。在眼科视网膜疾病检查及治疗上,检查者对患者的配合度要求是极高的。常常需要睁大眼睛,充分暴露瞳孔,以便医生观察眼底全貌或是采集完整而清晰的眼底图像。遇到患者睑裂太小、患者年幼配合度差、患者年龄较大上睑松弛下垂抑或重症肌无力患者有上睑下垂情况时,医生只能自己动手帮助患者充分暴露瞳孔。但眼科医生检查时需要一手操作裂隙灯,而检查眼底时另一手需手持前置镜,有时就需要开睑器辅助。另外,在许多眼底检查,如微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需长时间充分暴露瞳孔,以拍摄眼底情况或对准眼底某部位进行功能评估,对患者瞳孔充分暴露程度要求高,暴露时间长,而操作者与患者之间通常隔着庞大的仪器设备,对操作者帮助患者造成较大困难,而患者本人及家属往往不懂如何自助。即便使用开睑器强行撑开上、下睑,也会因眼球上转而使检查光源无法射入眼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和上睑下垂患者的外置式开睑器,包括与检测装置固定的横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沿其长度方向一端与检测装置固定,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座(5),所述第一连接座(5)沿与横杆(4)垂直的方向设有螺纹孔(6)和套孔(7),所述螺纹孔(6)和套孔(7)中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杆(8)和第一导向杆(9),所述第一螺纹杆(8)和第一导向杆(9)同侧的一端共同连接第二连接座(10),所述第一螺纹杆(8)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接座(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9)与第二连接座(1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10)沿与第一导向杆(9)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二螺纹杆(11)和第二导向杆(12),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老年人和上睑下垂患者的外置式开睑器,包括与检测装置固定的横杆(4),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4)沿其长度方向一端与检测装置固定,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座(5),所述第一连接座(5)沿与横杆(4)垂直的方向设有螺纹孔(6)和套孔(7),所述螺纹孔(6)和套孔(7)中分别设有第一螺纹杆(8)和第一导向杆(9),所述第一螺纹杆(8)和第一导向杆(9)同侧的一端共同连接第二连接座(10),所述第一螺纹杆(8)通过轴承与第二连接座(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杆(9)与第二连接座(10)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10)沿与第一导向杆(9)垂直的方向设有第二螺纹杆(11)和第二导向杆(12),在所述第二螺纹杆(11)、第二导向杆(12)同侧设有第三连接座(13),所述第二螺纹杆(11)、第二导向杆(12)与第二连接座(10)及第三连接座(13)的连接方式与第一螺纹杆(8)和第一导向杆(9)相同;沿所述第三连接座(13)长度方向的两端铰接有旋转臂(14),在两个旋转臂(14)之间设有移动座(15),所述第三连接座(13)上螺纹连接有第三螺纹杆(16),所述第三螺纹杆(16)一端通过轴承与移动座(15)转动连接,所述移动座(15)上铰接有分别与两个旋转臂(14)转动连接的支撑臂(17),通过旋转第三螺纹杆(16)调节两个旋转臂(14)之间的角度,两个旋转臂(14)远离第三连接座(13)的一端分别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王怡袁松涛张萍黄军龙顾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