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维革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8520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所述引流袋的边框上均设置有压边,所述引流袋两侧的压边上均设置有固定条,两个所述固定条的中间连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卡扣,所述安装条中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一固定环的内部安装有引流抽管,所述引流抽管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抽入口,所述第一抽入口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入口,所述引流袋的顶部设置有进入口,所述进入口与第二抽入口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管,所述引流袋底部压边中间设置有第二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引流装置整体进行合理的放置并固定,有效的解决了引流装置整体较为杂乱的现象,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穿刺引流术的全称为经皮穿刺引流术(percutaneouspuncturedrainagetechnique),即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和引流导管等器材,对人体管道、体腔或器官组织内的病理性积液、血肿、脓肿或胆汁、胰液、尿液等体液淤积进行穿刺抽吸、引流,达到减压和治疗的目的。经皮穿刺引流术常用于全身各部位的脓肿、囊肿、浆膜腔积液、胆管或泌尿道梗阻、颅内血肿的穿刺引流。在对抽出液进行细胞学、细菌学和生化检测,作出鉴别诊断和指导用药的同时,还可以经引流导管进行局部抗炎、引流等治疗,达到减压、消炎等作用。在现有的空腹穿刺引流装置中,大多数引流装置的导管由于过长,在放置时比较杂乱,导致使用时携带取放不方便的现象,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所述引流袋的边框上均设置有压边,所述引流袋两侧的压边上均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的边框上均设置有压边(2),所述引流袋(1)两侧的压边上均设置有固定条(3),两个所述固定条(3)的中间连接有安装条(4),所述安装条(4)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卡扣(8),所述安装条(4)中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7),所述第一固定环(7)的内部安装有引流抽管(15),所述引流抽管(15)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抽入口(11),所述第一抽入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入口(10),所述引流袋(1)的顶部设置有进入口(6),所述进入口(6)与第二抽入口(11)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管(5),所述引流袋(1)底部压边(2)中间设置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腹腔穿刺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袋(1)的边框上均设置有压边(2),所述引流袋(1)两侧的压边上均设置有固定条(3),两个所述固定条(3)的中间连接有安装条(4),所述安装条(4)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卡扣(8),所述安装条(4)中部连接有第一固定环(7),所述第一固定环(7)的内部安装有引流抽管(15),所述引流抽管(15)的底部设置有竖直向下的第一抽入口(11),所述第一抽入口(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抽入口(10),所述引流袋(1)的顶部设置有进入口(6),所述进入口(6)与第二抽入口(11)之间连接有第一导管(5),所述引流袋(1)底部压边(2)中间设置有第二固定环(12),且第二固定环(12)与引流抽管(15)底部的第一抽入口(11)相适配,所述第一抽入口(11)连接有第二导管(9)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管(9)的另一端连接有穿刺针(18),所述引流袋(1)底部压边(2)的一侧设置有穿刺针(18)相适配的第三固定环(13),所述第一固定环(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革
申请(专利权)人:李维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