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840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8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包括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通过自来水补水管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的清水池还通过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与雨水收集系统连接;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之间连接有刷式过滤器;清水池、加压引水管、加压水管、滴灌干管依序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搅拌箱,实现在进料口放入肥和/或药以及水,且能控制放入的肥和/或药的量,搅拌箱的液体通过出水口进入加压水管,实现施肥/药,有助于植被恢复;通过刷式过滤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雨水的充分过滤,杂质去除效果好,防止堵塞滴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
技术介绍
荒山、废弃场地因土壤贫瘠、严重缺水缺肥,甚至存在重金属污染和其他污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没有植被恢复的土壤条件。通常,由于雨水较脏,故将其直接收集后通过管道输送至植被过程中,容易堵塞管路或出水口,从而使得雨水的再利用比较困难。滴头易堵塞:因滴头孔很小,杂质、矿物质、微生物长时间沉淀,会使滴管滴头堵塞。传统的水质过滤系统采用:砂缸过滤器、网式过滤器。时间长了以后(二年),里面的沉积污垢、微生物会结板,造成滴管滴头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对雨水进行收集并过滤、不易造成滴管滴头堵塞、实现施肥/药的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包括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通过自来水补水管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的清水池还通过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与雨水收集系统连接;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之间连接有刷式过滤器;清水池、加压引水管、加压水管、滴灌干管依序连接。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过滤装置、与过滤装置底部连通的蓄水池,所述的过滤装置由碎石层、第一滤网、镂空盖板依序堆叠而成,镂空盖板的镂空槽与蓄水池顶部连通;蓄水池内壁连接支撑板,第二滤网设置于支撑板上,支撑板与蓄水池内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二滤网边缘折叠并固定于间隙中。所述的加压水管上连接有稳压气罐。还包括搅拌箱,所述的搅拌箱的出水口与加压水管连通,搅拌箱内设有搅拌桨,搅拌箱顶部设有进料口。搅拌桨的搅拌叶片靠近进料口正下方;所述的搅拌箱的进料口用于药和/或肥料的投放。所述的滴灌干管与若干滴灌支管连通,且通过滴灌支管出水以完成对植被的滴灌。所述的刷式过滤器为全自动反冲洗刷式过滤器。自来水补水管与市政水管之间连接有电动阀门。所述的刷式过滤器连接排污管。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包括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通过自来水补水管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的清水池还通过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与雨水收集系统连接;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之间连接有刷式过滤器;清水池的水进入滴灌干管;清水池、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雨水收集系统依序连接;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过滤装置、与过滤装置底部连通的蓄水池,所述的过滤装置由碎石层、第一滤网、镂空盖板依序堆叠而成,镂空盖板的镂空槽与蓄水池顶部连通。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搅拌箱,实现在进料口放入肥和/或药以及水,且能控制放入的肥和/或药的量,搅拌箱的液体通过出水口进入加压水管,实现施肥/药,有助于植被恢复;通过刷式过滤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雨水的充分过滤,杂质去除效果好,防止堵塞滴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图;图2为搅拌箱的结构图;图3为雨水收集系统的结构图;图4为雨水收集系统的局部结构图;附图标记:1、搅拌箱;1a、进料口;1b、出水口;1c、搅拌桨;1d、搅拌叶片;2、稳压气罐;3、加压引水管;4、加压水管;5、排污管;6、第一补水管;7、刷式过滤器;8、第二补水管;9、清水池;10、雨水收集系统;10a、碎石层;10b、第一滤网;10c、蓄水池;10d、镂空盖板;10e第二滤网;10f、镂空槽;10g、支撑板;10i、间隙;11、自来水补水管;12电动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根据图1-4,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包括清水池9,所述的清水池通过自来水补水管11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的清水池还通过第一补水管6、第二补水管8与雨水收集系统10连接;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之间连接有刷式过滤器7(其为现有产品);清水池、加压引水管3、加压水管4、滴灌干管依序连接。清水池的水进入滴灌干管;清水池、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雨水收集系统依序连接。清水池的水来自于雨水收集过滤处理后的水或者自来水。清水池的水经加压引水管、加压水管进入滴灌干管。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过滤装置、与过滤装置底部连通的蓄水池10c,所述的过滤装置由碎石层10a、第一滤网10b、镂空盖板10d依序堆叠而成,镂空盖板的镂空槽10f与蓄水池顶部连通;蓄水池内壁两端连接支撑板10g(图4中,省略了右端的支撑板),第二滤网10e放置于支撑板上(第二滤网可取出),支撑板与蓄水池内壁之间设有间隙10i,第二滤网边缘折叠并固定于间隙中。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第二滤网易于拆卸取出,第二滤网的网孔堵塞时滤网的更换方便,且第二滤网的端部实现固定,防止在使用过程中滤网离开支撑板而掉落至蓄水池中。所述的加压水管上连接有稳压气罐2。还包括搅拌箱1,所述的搅拌箱的出水口1b与加压水管连通,搅拌箱内设有搅拌桨1c,搅拌箱顶部设有进料口1a。搅拌桨的搅拌叶片1d靠近进料口正下方;所述的搅拌箱的进料口用于药和/或肥料的投放。所述的滴灌干管与若干滴灌支管连通,且通过滴灌支管出水以完成对植被的滴灌。所述的刷式过滤器优选为全自动反冲洗刷式过滤器。自来水补水管与市政水管之间连接有电动阀门12。所述的刷式过滤器连接排污管5,刷式过滤器过滤到的杂质(即泥垢等)通过排污管排出过滤器。滴灌是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或肥水),过滤后经管网和出水管道(滴灌带)输送到植物根部。滴灌仅湿润地被植物根部附近土壤,其他区域土壤水分含量较低,可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充分体现节能环保。滴灌系统不产生地面径流,且易掌握精确的施水深度,非常省水。且可以通过注入水中的肥料,大大地改良土壤,满足地被、植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滴灌对地形和土壤的适应能力较强,由于滴头能够在较大的工作压力范围内工作,且滴头的出流均匀,所以滴灌适宜于地形有起伏的地块和不同种类的土壤。同时,滴灌还可减少中耕除草,也不会造成地面土壤板结。本技术还可以运用雨量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候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进行滴灌自动控制,达到植被生长的最佳条件。本技术可以运用电磁阀,现场安装更方便、快捷,电磁阀安装于滴灌支管上。省时、省力,节约大量的劳动成本。还可以运用网络、手机APP技术,可实现现场即时调整、修改滴灌工作时间或工作方式。可实现大面积中不同区域、不同植被的滴灌强度要求。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包括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通过自来水补水管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的清水池还通过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与雨水收集系统连接;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之间连接有刷式过滤器;清水池、加压引水管、加压水管、滴灌干管依序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包括清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水池通过自来水补水管与市政水管连接;所述的清水池还通过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与雨水收集系统连接;第一补水管、第二补水管之间连接有刷式过滤器;清水池、加压引水管、加压水管、滴灌干管依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水收集系统包括过滤装置、与过滤装置底部连通的蓄水池,所述的过滤装置由碎石层、第一滤网、镂空盖板依序堆叠而成,镂空盖板的镂空槽与蓄水池顶部连通;蓄水池内壁连接支撑板,第二滤网设置于支撑板上,支撑板与蓄水池内壁之间设有间隙,第二滤网边缘折叠并固定于间隙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水管上连接有稳压气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搅拌箱,所述的搅拌箱的出水口与加压水管连通,搅拌箱内设有搅拌桨,搅拌箱顶部设有进料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荒山废弃场地植被恢复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的搅拌叶片靠近进料口正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杰周艳英田树清何亮张晓洁
申请(专利权)人:大千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