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05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包括保护壳、卡槽、外极柱、限位环、连接座和内极柱,所述内极柱的上部表面上焊接有限位环,所述连接座的中心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限位环的外直径,所述连接座套装在内极柱的表面上,且连接座位于限位环的上方,所述内极柱的表面上套装有位于连接座上部表面上的保护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的电池极柱分割为外极柱和内极柱两个可以拆卸的部分,从而方便电池极柱的安装,通过在外极柱的外部设置有绝缘的保护壳,可以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无意触碰到外极柱,通过在外极柱与保护壳之间留有间隙,方便根据导线连接角度转动保护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池极柱
,具体是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
技术介绍
铅酸电池,是一种电极主要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蓄电池。铅酸电池放电状态下,正极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铅,负极主要成分为铅;充电状态下,正负极的主要成分均为硫酸铅。法国人普兰特于1859年专利技术铅酸蓄电池,已经历了近150年的发展历程,铅酸蓄电池在理论研究方面,在产品种类及品种、产品电气性能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不论是在交通、通信、电力、军事还是在航海、航空各个经济领域,铅酸蓄电池都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现有的铅酸蓄电池用于连接导线的极柱一般直接暴露的外界,在使用时操作人员容易无意触碰到外露的极柱,对人体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包括保护壳、卡槽、外极柱、限位环、连接座和内极柱,所述内极柱的上部表面上焊接有限位环,所述连接座的中心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限位环的外直径,所述连接座套装在内极柱的表面上,且连接座位于限位环的上方,所述内极柱的表面上套装有位于连接座上部表面上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连接座的外直径,所述保护壳设置为空心长方体结构,且保护壳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外极柱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内极柱顶部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外极柱旋拧套装在内极柱的顶部,且外极柱位于保护壳的内部,所述外极柱、连接座、限位环和内极柱的中心轴线重叠。优选的,所述内极柱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极板的极板安装槽,且内极柱的底部设置有横向贯穿内极柱与极板安装槽的第二连接孔。优选的,所述连接座的内部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座的螺丝安装孔,所述外极柱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相对称设置的卡槽。优选的,所述保护壳设置为绝缘塑料外壳,所述外极柱的底部表面与保护壳内侧底部表面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现有的电池极柱分割为外极柱和内极柱两个可以拆卸的部分,从而方便电池极柱的安装,通过在外极柱的外部设置有绝缘的保护壳,可以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无意触碰到外极柱,通过在外极柱与保护壳之间留有间隙,方便根据导线连接角度转动保护壳,通过极板安装槽和第二连接孔的相互配合,方便将内极柱安装到电池极板上,在使用时,先将电池极板卡在极板安装槽内部,通过连接螺丝穿过第二连接孔和电池极板上的通孔进行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保护壳与外极柱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图中:1、保护壳;2、卡槽;3、第一连接孔;4、外极柱;5、内螺纹;6、限位环;7、连接座;8、螺丝安装孔;9、第二连接孔;10、极板安装槽;11、内极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包括保护壳1、卡槽2、外极柱4、限位环6、连接座7和内极柱11,所述内极柱11的上部表面上焊接有限位环6,所述连接座7的中心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11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限位环6的外直径,所述连接座7套装在内极柱11的表面上,且连接座7位于限位环6的上方,所述连接座7的内部两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座7的螺丝安装孔8,所述内极柱11的表面上套装有位于连接座7上部表面上的保护壳1,所述保护壳1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11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连接座7的外直径,所述保护壳1设置为空心长方体结构,且保护壳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保护壳1设置为绝缘塑料外壳,所述外极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第一连接孔3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内极柱11顶部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5,所述外极柱4的顶部两侧设置有相对称设置的卡槽2,所述外极柱4旋拧套装在内极柱11的顶部,且外极柱4位于保护壳1的内部,所述外极柱4的底部表面与保护壳1内侧底部表面之间留有1-2mm的间隙,所述外极柱4、连接座7、限位环6和内极柱11的中心轴线重叠,所述内极柱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安装极板的极板安装槽10,且内极柱11的底部设置有横向贯穿内极柱11与极板安装槽10的第二连接孔9,通过极板安装槽10和第二连接孔9的相互配合,方便将内极柱11安装到电池极板上,在使用时,先将电池极板卡在极板安装槽10内部,通过连接螺丝穿过第二连接孔9和电池极板上的通孔进行连接,通过将现有的电池极柱分割为外极柱4和内极柱11两个可以拆卸的部分,从而方便电池极柱的安装,通过在外极柱4的外部设置有绝缘的保护壳1,可以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无意触碰到外极柱4,通过在外极柱4与保护壳1之间留有间隙,方便根据导线连接角度转动保护壳1。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使用时先将内极柱11与电池极板连接,并通过连接座7将内极柱11固定到蓄电池的壳体上,之后将保护壳1套在内极柱11的上部表面上,然后将外极柱4旋拧到内极柱11的顶部,通过将现有的电池极柱分割为外极柱4和内极柱11两个可以拆卸的部分,从而方便电池极柱的安装,通过在外极柱4的外部设置有绝缘的保护壳1,可以有效防止工作人员无意触碰到外极柱4,通过在外极柱4与保护壳1之间留有间隙,方便根据导线连接角度转动保护壳1,通过极板安装槽10和第二连接孔9的相互配合,方便将内极柱11安装到电池极板上,在使用时,先将电池极板卡在极板安装槽10内部,通过连接螺丝穿过第二连接孔9和电池极板上的通孔进行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包括保护壳(1)、卡槽(2)、外极柱(4)、限位环(6)、连接座(7)和内极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极柱(11)的上部表面上焊接有限位环(6),所述连接座(7)的中心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11)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限位环(6)的外直径,所述连接座(7)套装在内极柱(11)的表面上,且连接座(7)位于限位环(6)的上方,所述内极柱(11)的表面上套装有位于连接座(7)上部表面上的保护壳(1),所述保护壳(1)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11)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连接座(7)的外直径,所述保护壳(1)设置为空心长方体结构,且保护壳(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外极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第一连接孔(3)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内极柱(11)顶部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5),所述外极柱(4)旋拧套装在内极柱(11)的顶部,且外极柱(4)位于保护壳(1)的内部,所述外极柱(4)、连接座(7)、限位环(6)和内极柱(11)的中心轴线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铅酸蓄电池用极柱结构,包括保护壳(1)、卡槽(2)、外极柱(4)、限位环(6)、连接座(7)和内极柱(1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极柱(11)的上部表面上焊接有限位环(6),所述连接座(7)的中心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11)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限位环(6)的外直径,所述连接座(7)套装在内极柱(11)的表面上,且连接座(7)位于限位环(6)的上方,所述内极柱(11)的表面上套装有位于连接座(7)上部表面上的保护壳(1),所述保护壳(1)的底部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内极柱(11)通过的安装孔且该安装孔的直径小于连接座(7)的外直径,所述保护壳(1)设置为空心长方体结构,且保护壳(1)的一侧表面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外极柱(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3),所述第一连接孔(3)的表面上设置有与设置在内极柱(11)顶部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承志石建明尹骞李志帆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闽华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