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单元、送电装置、受电装置、电子设备、移动体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本公开涉及电极单元、送电装置、受电装置、电子设备、移动体及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于移动电话机以及电动汽车等伴随移动性的设备,正在进行通过无线即非接触来传输电力的无线电力传输技术的开发。无线电力传输技术中,存在电磁感应方式以及电场耦合方式等方式。其中,基于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在一对送电电极与一对受电电极对置的状态下,通过无线来从一对送电电极向一对受电电极传输交流电力。这种基于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例如被用于从设置于路面或者地面的一对送电电极向负载传输电力的用途。专利文献1以及2公开了这种基于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一个例子。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特开2010-193692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12-175869号公报在现有的基于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中,可能在一对送电电极或者一对受电电极的周围产生电场的泄漏,引起周边的电子设备的误动作等。本公开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送电电极或者受电电极的周围的电场的泄漏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单元,被用于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的送电装置或者受电装置,所述电极单元具备:第1电极,在电力传输时施加第1电压;第2电极,在电力传输时施加相位与所述第1电压相差大于90度且小于270度的值的第2电压;和第3电极,与所述第1以及第2电极分离地被配置,在电力传输时带有振幅比所述第1电压以及所述第2电压的振幅小的第3电压,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沿着电极配置面而被配置,从垂直于所述电极配置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3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与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不重叠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6.07 JP 2017-112572;2018.03.26 JP 2018-058111.一种电极单元,被用于电场耦合方式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的送电装置或者受电装置,所述电极单元具备:第1电极,在电力传输时施加第1电压;第2电极,在电力传输时施加相位与所述第1电压相差大于90度且小于270度的值的第2电压;和第3电极,与所述第1以及第2电极分离地被配置,在电力传输时带有振幅比所述第1电压以及所述第2电压的振幅小的第3电压,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沿着电极配置面而被配置,从垂直于所述电极配置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3电极的至少一部分处于与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不重叠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从垂直于所述电极配置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3电极的整体与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不重叠。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3电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处于与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的至少一方相同的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以及所述第3电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具有在同一方向延伸的构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3电极的所述至少一部分的宽度比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各自的宽度小。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从垂直于所述电极配置面的方向观察,所述第3电极的面积比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各自的面积小。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电极单元具备片状构造体,所述第1电极至所述第3电极处于所述片状构造体的内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片状构造体是具有多个层的层叠构造体,所述第1电极至所述第3电极的至少两个位于所述多个层之中的不同层。9.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3电极包含:接近于所述第1电极的第1部分和接近于所述第2电极的第2部分,从垂直于所述电极配置面的方向观察时,所述第1电极以及所述第2电极处于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单元,其中,所述第3电极还包含将所述第1部分与所述第2部分连结的第3部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野浩,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