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96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47
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中的转换装置、触点机构和牵引机构,触点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静触头以及旋转设置在两个静触头之间的动触头,动触头包括转轴、与静触头配合的动触刀以及与动触刀配合的弹性组件,在转轴的中部设有容纳弹性组件的弹性组件腔体,转轴的顶端通过牵引机构与转换装置连接,基座上设有成半球形凸起的支持件,在转轴的底端中心设有与支持件配合的转动槽和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中心孔,通过转动槽与支持件的配合,不仅能够为转轴的运动起到可靠的限位效果,而且使转轴的底端与基座间隔设置,减少了转轴的底端与基座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防止过度磨损使转轴失效,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本技术涉及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技术介绍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是将负载电路在常用侧电源和备用侧电源之间切换的开关电器,目前许多重要场合都采用自动转换开关电器进行供电,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供电的连续性和可靠性有十分重要,特别是紧急供电系统中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但现有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结构复杂、零部件多,不仅导致体积臃肿、装配繁琐,而且可靠性也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基座2以及设置在基座2中的转换机构100、触点机构200和牵引机构300,触点机构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静触头210以及旋转设置在两个静触头210之间的动触头220,动触头220包括转轴222、与静触头210配合的动触刀224以及与动触刀224配合的弹性组件225,在转轴222的中部设有容纳弹性组件225的弹性组件腔体,转轴222的顶端通过牵引机构300与转换机构100连接,基座2上设有成半球形凸起的支持件226,在转轴222的底端中心设有与支持件226配合的转动槽2260和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中心孔2250。可选的,所述弹性组件225包括弹片支架2256,弹片支架2256通过长条形的中心孔2250装入转轴222的弹性组件腔体内,在转轴222的底端位于中心孔2250的两侧设有两个半圆形槽,半圆形槽与中心孔2250的一部分一起构成圆形的转动槽2260。可选的,所述弹性组件225包括弹簧支架2251,弹簧支架2251通过长条形的中心孔2250装入转轴222的弹性组件腔体内且弹簧支架2251的底端位于转轴222外,所述的转动槽2260设置在弹簧支架2251底部的外侧。可选的,所述转轴222的中部设有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中均设有动触刀224和弹性片2257,弹片支架2256套在两个动触刀224的外侧,两个弹性片2257分别设置在弹片支架2256的外侧,将两个动触刀224分别抵在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内,下腔体2232中的弹性片2257设置在动触刀224与中心孔2250之间。可选的,所述转轴222的中部设有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中均设有动触刀224,所述弹簧支架2251成框形,两个动触刀224穿过弹簧支架2251的内侧,在弹簧支架2251底部的内侧与下腔体2232中的动触刀224之间设有触头弹簧2252,在弹簧支架2251的底部的外侧设有与支持件226配合的转动槽2260,弹簧支架2251的顶侧与上腔体2231中的动触刀224配合。可选的,所述基座2中设有与转轴222顶部配合的盖板4,盖板4上设有与转轴222对应的导向孔41,在转轴222的顶部设有与导向孔41配合的导向轴227,导向轴227的顶部在穿过导向孔41后与牵引机构300连接。可选的,所述基座2中设有容纳触点机构200的接触槽3,静触头210设置在接触槽3的两端,在接触槽3的中部设有容纳转轴222的转轴槽31,动触刀224伸出转轴槽31与两侧的静触头210接触配合,接触槽3在静触头210的一侧设有灭弧机构230。可选的,包括设置在基座2中的两个转换机构100,两个转换机构100通过两个牵引机构300分别与两个触点机构200连接,两个触点机构200分别接入常用侧电源和备用侧电源,两个转换机构100沿枢轴1的轴向对称设置,并且两个转换机构100的传动机构123沿枢轴1的周向相对设置在两侧,枢轴1向一侧转动时能带动一侧的转换机构100合闸一个触点机构200,另一侧的转换机构100则分闸另一个触点机构200或使另一个触点机构200保持在分闸状态。可选的,所述转换装置100包括支架121以及设置在支架121内的传动机构123,支架121内在传动机构123的两侧分别设有与传动机构123配合的储能机构122,在支架121的顶侧设有与传动机构123一端配合的差动机构110,在支架121的底侧设有与传动机构123另一端配合的牵引机构300,两个转换机构100的差动机构110与同一个枢轴1连接,牵引机构300与动触头220连接。可选的,所述差动机构110包括限位筒114以及设置在限位筒114内与枢轴1连接的差动件111,传动机构123与差动件111配合,在差动件111上设有与限位筒114配合的差动块116;差动件111上设有滑槽115,滑槽115沿差动件111的轴向设置,差动块116设置在滑槽115中滑动配合,在限位筒114上设有与差动块116配合的导向槽117,导向槽117与差动件111的转动方向倾斜设置;所述传动机构123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驱动板1231,以及连接在两个驱动板1231内侧的两个传动轴1232和两个驱动轴1233,传动轴1232和驱动轴1233交替沿差动件111的周向设置,驱动轴1233与储能机构122连接,传动轴1232穿过限位臂1182与差动件111配合,差动件111对应在滑槽115与差动臂112之间设有与传动轴1232配合的差动槽113;储能机构122包括与支架121连接的储能杆1221,以及连接在储能杆1221与驱动轴1233之间的导杆1222和套在导杆1222外侧的储能弹簧1225,导杆1222的一端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导向臂1224,两个导向臂1224的内侧分别抵在驱动轴1233的两侧,两个导向臂1224的外侧与储能弹簧1225的一端相抵,储能弹簧1225的另一端抵在储能杆1221的圆周上,导杆1222的另一端设有套在储能杆1221上配合的摆动槽1223;所述牵引机构300包括与传动机构123配合的牵引板310、与动触头220固定连接的操作板320,以及两个分别铰接在牵引板310和动触头220两侧的牵引杆330;动触头220的顶侧设有导向轴227,导向轴227的顶侧设有齿轮件221,所述操作板320的中部设有与齿轮件221啮合的齿轮槽321,牵引板310的中部设有避让枢轴1的牵引枢轴孔314,在牵引板310的两侧设有两个牵引臂311,两个牵引臂311与两个牵引杆330分别铰接,在两个牵引臂311的周向之间形成与传动轴1232配合的牵引槽313,传动轴1232在为储能机构122储能时沿牵引槽313滑动。本技术自动转换开关电器,通过转动槽2260与支持件226的配合,不仅能够为转轴222的运动起到可靠的限位效果,而且使转轴222的底端与基座2间隔设置,减少了转轴222的底端与基座2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摩擦力,防止过度磨损使转轴222失效,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弹簧支架2251的底部与基座2上的支持件226配合,弹簧支架2251不仅与塑料的基座2之间摩擦力更小,而且弹簧支架2251的结构强度也更高,抗疲劳效果更好,转轴222不容易失效。此外,通过限位孔41与限位轴227的配合能够为转轴222的动作提供引导和限位的作用,平衡转轴222上两端的力矩,使转轴222与支持件226配合时接触面附近的应力能够均分布,防止局部磨损严重导致转轴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基座(2)以及设置在基座(2)中的转换机构(100)、触点机构(200)和牵引机构(300),其特征在于:触点机构(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静触头(210)以及旋转设置在两个静触头(210)之间的动触头(220),动触头(220)包括转轴(222)、与静触头(210)配合的动触刀(224)以及与动触刀(224)配合的弹性组件(225),在转轴(222)的中部设有容纳弹性组件(225)的弹性组件腔体,转轴(222)的顶端通过牵引机构(300)与转换机构(100)连接,基座(2)上设有成半球形凸起的支持件(226),在转轴(222)的底端中心设有与支持件(226)配合的转动槽(2260)和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中心孔(225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包括基座(2)以及设置在基座(2)中的转换机构(100)、触点机构(200)和牵引机构(300),其特征在于:触点机构(20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静触头(210)以及旋转设置在两个静触头(210)之间的动触头(220),动触头(220)包括转轴(222)、与静触头(210)配合的动触刀(224)以及与动触刀(224)配合的弹性组件(225),在转轴(222)的中部设有容纳弹性组件(225)的弹性组件腔体,转轴(222)的顶端通过牵引机构(300)与转换机构(100)连接,基座(2)上设有成半球形凸起的支持件(226),在转轴(222)的底端中心设有与支持件(226)配合的转动槽(2260)和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中心孔(22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225)包括弹片支架(2256),弹片支架(2256)通过长条形的中心孔(2250)装入转轴(222)的弹性组件腔体内,在转轴(222)的底端位于中心孔(2250)的两侧设有两个半圆形槽,半圆形槽与中心孔(2250)的一部分一起构成圆形的转动槽(22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225)包括弹簧支架(2251),弹簧支架(2251)通过长条形的中心孔(2250)装入转轴(222)的弹性组件腔体内且弹簧支架(2251)的底端位于转轴(222)外,所述的转动槽(2260)设置在弹簧支架(2251)底部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22)的中部设有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中均设有动触刀(224)和弹性片(2257),弹片支架(2256)套在两个动触刀(224)的外侧,两个弹性片(2257)分别设置在弹片支架(2256)的外侧,将两个动触刀(224)分别抵在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内,下腔体(2232)中的弹性片(2257)设置在动触刀(224)与中心孔(2250)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22)的中部设有与弹性组件腔体连通的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上腔体(2231)和下腔体(2232)中均设有动触刀(224),所述弹簧支架(2251)成框形,两个动触刀(224)穿过弹簧支架(2251)的内侧,在弹簧支架(2251)底部的内侧与下腔体(2232)中的动触刀(224)之间设有触头弹簧(2252),在弹簧支架(2251)的底部的外侧设有与支持件(226)配合的转动槽(2260),弹簧支架(2251)的顶侧与上腔体(2231)中的动触刀(224)配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中设有与转轴(222)顶部配合的盖板(4),盖板(4)上设有与转轴(222)对应的导向孔(41),在转轴(222)的顶部设有与导向孔(41)配合的导向轴(227),导向轴(227)的顶部在穿过导向孔(41)后与牵引机构(30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中设有容纳触点机构(200)的接触槽(3),静触头(210)设置在接触槽(3)的两端,在接触槽(3)的中部设有容纳转轴(222)的转轴槽(31),动触刀(224)伸出转轴槽(31)与两侧的静触头(210)接触配合,接触槽(3)在静触头(210)的一侧设有灭弧机构(230)。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基座(2)中的两个转换机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小勇邵登峰黄文体夏苗苗钱萍黄甫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