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67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转动圆管安装于第一壳体内,两个转动圆管一端面均固定有第一齿轮;转动轴安装于转动圆管内,转动轴穿过第一圆形通孔;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安装于第一壳体端面,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啮合;固定轴安装于第一壳体内,固定轴周侧车有外螺纹,固定轴与内螺纹孔啮合。本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山火监测装置安装盒,通过将多光谱红外雷达安装于固定轴端面,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测时上升固定轴,使得红外雷达在不工作时受到壳体保护,防止监测雷达长期暴露于室外或高温环境导致设备的损坏,该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维护,为输电线路日常监测工作提供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
本技术属于山火监测
,具体是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野外架空线路涉及的环境大部分是树林、草原等,每当进入高温或干燥的季节,这些树林及干草,由于人们用火不慎或自然因素,时常会引发山火灾害,山火一旦引发,若不能及时发现,火势将会利用风势迅速蔓延,从而严重威胁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需要快速掌握火灾起源情况,第一时间进行抢救,才能更大程度的降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防止监测雷达长期暴露于室外或高温环境导致设备的损坏,该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维护,为输电线路日常监测工作提供便利。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转动轴、固定轴、转动圆管,两个所述第一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壳体连接;所述转动圆管安装于第一壳体内,两个所述转动圆管一端面均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转动轴安装于转动圆管内,所述转动轴穿过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均安装于第一壳体端面,所述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与第一齿轮啮合;其中,所述第二齿轮表面圆心处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三齿轮表面圆心处开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轴安装于第一壳体内,所述固定轴周侧车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轴与内螺纹孔啮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横截面均为腰形,所述第一壳体弧面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开有弧形槽,所述转动圆管周侧固定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弧形槽配合。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圆管周侧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凹槽,所述转动轴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突起,所述螺旋状突起长度与转动圆管长度相等,所述转动圆管与转动轴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表面圆心处开有第一圆形通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侧壁沿径向固定有限位条,所述固定轴周侧沿径向开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与限位条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山火监测装置安装盒,通过将多光谱红外雷达安装于固定轴端面,需要对输电线路进行监测时上升固定轴,使得红外雷达在不工作时受到壳体保护,防止监测雷达长期暴露于室外或高温环境导致设备的损坏,该装置结构简单,拆卸方便,易于维护,为输电线路日常监测工作提供便利。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转动圆管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转动轴6、固定轴7、转动圆管8,如图1,2所示;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横截面均为腰形,第一壳体1弧面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开有弧形槽101,两个第一壳体1之间通过第二壳体2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转动圆管8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壳体1内,转动圆管8周侧固定有限位环801,所述限位环801与弧形槽101配合,转动圆管8周侧内表面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凹槽;两个转动圆管8一端面均固定有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表面圆心处开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转动轴6安装于转动圆管8内,转动轴6周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五个螺旋状突起,所述螺旋状突起长度与转动圆管8长度相等,转动轴6与转动圆管8配合,转动轴6穿过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均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壳体1端面,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分别与第一齿轮3啮合;其中,所述第二齿轮4表面圆心处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二圆形通孔侧壁沿径向固定有限位条,所述第三齿轮5表面圆心处开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轴7通过轴承安装于第一壳体1内,所述固定轴7周侧车有外螺纹,固定轴7与内螺纹孔啮合,固定轴7周侧沿径向开有条形槽701,所述条形槽701与限位条配合;固定轴7用于固定多光谱红外雷达。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述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转动轴(6)、固定轴(7)、转动圆管(8),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通过第二壳体(2)连接;所述转动圆管(8)安装于第一壳体(1)内,两个所述转动圆管(8)一端面均固定有第一齿轮(3);所述转动轴(6)安装于转动圆管(8)内,所述转动轴(6)穿过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均安装于第一壳体(1)端面,所述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分别与第一齿轮(3)啮合;其中,所述第二齿轮(4)表面圆心处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三齿轮(5)表面圆心处开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轴(7)安装于第一壳体(1)内,所述固定轴(7)周侧车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轴(7)与内螺纹孔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齿轮(3)、第二齿轮(4)、第三齿轮(5)、转动轴(6)、固定轴(7)、转动圆管(8),两个所述第一壳体(1)之间通过第二壳体(2)连接;所述转动圆管(8)安装于第一壳体(1)内,两个所述转动圆管(8)一端面均固定有第一齿轮(3);所述转动轴(6)安装于转动圆管(8)内,所述转动轴(6)穿过第一圆形通孔;所述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均安装于第一壳体(1)端面,所述第二齿轮(4)和第三齿轮(5)分别与第一齿轮(3)啮合;其中,所述第二齿轮(4)表面圆心处开有第二圆形通孔,所述第三齿轮(5)表面圆心处开有内螺纹孔;所述固定轴(7)安装于第一壳体(1)内,所述固定轴(7)周侧车有外螺纹,所述固定轴(7)与内螺纹孔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的山火监测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翘男季坤黄道友凌松操松元张征凯康健汪伟孙楷淇徐璐杨晓月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天鹰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