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骨料的道路结构监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76331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0: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骨料的道路结构监测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智能骨料替换原道路所用的粗集料,并将智能骨料与铺设道路的其它材料调配形成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道路铺设,通过建立基站与智能骨料的传感器建立联系并采集传感器的地理坐标,基站再将数据传输至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建立的道路的三维数字模型中进行显示,通过对智能骨料的分布密度和不同时间段的位置对比对道路是否发生破损进行判断,实现对道路的实时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从道路铺设开始,对道路结构进行全寿命的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实时的对道路结构进行监测,以便及时的对道路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智能骨料的道路结构监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智能骨料的道路结构监测方法,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交通道路设施得到飞速发展,道路的里程量也在不断增加。但道路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需要及时的对道路结构情况进行检测。目前对于道路的检测主要为人工和车辆检测两类,然而,不管是人工检测还是车辆检测,都有各自的不足之处。人工检测容易受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车辆检测虽然解决了人工检测的缺点,但是受道路环境影响较大,对于一些破损严重的路面检测较为困难。虽然目前也有一些较为先进的道路监测方法,但是只能从道路的外部整体结构入手,并不能对道路的内部结构进行检测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骨料的道路结构监测方法,用于精准的对道路内部结构的稳定性与破损变形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智能骨料替换原道路所用的粗集料,并将智能骨料与铺设道路的其它材料调配形成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道路铺设,通过建立基站与智能骨料的传感器建立联系并采集传感器的地理坐标,基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智能骨料的道路结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粗集料三维模型建立:根据道路混合料级配选取所需粗集料,然后将选取的粗集料运用三维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高密度点云,再运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和工程软件UG对高密度点云进行点云拟合与曲面缝合,得到粗集料的三维实体数字模型;(2)智能骨料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粗集料的三维实体数字模型进行3D打印,得到3D打印集料(1),以3D打印集料(1)为外壳,壳内设置环氧树脂(2)、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Ⅰ(3)、转换装置(4)、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Ⅱ(5)、一根以上的导线(6)和微型无线微惯性传感器(7),所述半球形薄壁压电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智能骨料的道路结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粗集料三维模型建立:根据道路混合料级配选取所需粗集料,然后将选取的粗集料运用三维扫描仪进行扫描,得到高密度点云,再运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和工程软件UG对高密度点云进行点云拟合与曲面缝合,得到粗集料的三维实体数字模型;(2)智能骨料的制备:将步骤(1)得到的粗集料的三维实体数字模型进行3D打印,得到3D打印集料(1),以3D打印集料(1)为外壳,壳内设置环氧树脂(2)、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Ⅰ(3)、转换装置(4)、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Ⅱ(5)、一根以上的导线(6)和微型无线微惯性传感器(7),所述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Ⅰ(3)位于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Ⅱ(5)上方,所述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Ⅰ(3)和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Ⅱ(5)与3D打印集料(1)的壳内壁不接触,所述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Ⅰ(3)的底部通过环氧树脂(2)与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Ⅱ(5)接触且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Ⅰ(3)和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Ⅱ(5)组成球体结构,球体内设有环氧树脂(2)、转换装置(4)和微型无线微惯性传感器(7),所述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Ⅰ(3)、半球形薄壁压电陶瓷片Ⅱ(5)分别通过导线(6)与转换装置(4)连接,所述转换装置(4)通过导线与微型无线微惯性传感器(7)连接,球内其余部分填充环氧树脂(2),所述3D打印集料(1)的壳内填充环氧树脂(2),环氧树脂(2)硬化后得到智能骨料;(3)道路铺设:将步骤(2)制备的智能骨料替换原道路所用的粗集料,然后再将智能骨料与铺设道路的其它材料调配形成混合料,将混合料进行道路铺设;(4)道路三维模型建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洛克谭忆秋保亮张龙飞赵成俊张磊李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