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祥青专利>正文

轻质屋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266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轻质屋面板,涉及一种预制屋面板。它包括有轻质芯板,所述轻质芯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钢丝网片,该钢丝网片沿轻质芯板的上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内的连接构件与轻质芯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质轻和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隔音性能,能作为建筑屋面基础使用,在其上表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混凝土层并上浆铺瓦,屋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与现浇屋面相比较,能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二等锯材和保温隔热面层,减轻墙面和基础承重,使建筑造价得以降低。(*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用屋面板,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屋面板。
技术介绍
因质轻和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隔音性能的特点,轻质墙板在建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现有的轻质墙板与混凝土不能很好地持久结合,若用作屋面板,覆盖其外板面上的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后容易产生裂纹甚至剥落,从而造成渗水现象。因此这类轻质墙板只能用于建筑内空间的区隔,即作为隔墙板使用,而不能用于建筑的屋面板。现有建筑屋面大多仍采用整体现浇的混凝土层,其隔热效果差,而且施工周期长、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作为建筑屋面基础使用的预制轻质屋面板。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轻质屋面板,包括有轻质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芯板的上板面上设置有钢丝网片,该钢丝网片沿轻质芯板的上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内的连接构件与轻质芯板固定连接。在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后,屋面施工中以多块轻质芯板在屋顶檩条上拼接形成屋面基础后,在屋面基础上板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混凝土层,该混凝土层通过钢丝网片与轻质芯板很好和持久地结合,使屋面形成一整体,再在该混凝土层上上浆铺瓦,使屋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隔热、保温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屋面的整体性,在所述轻质芯板的下板面上设置有钢丝网片,该钢丝网片沿轻质芯板的下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内的连接构件与轻质芯板固定连接。在屋面施工中,可以先通过喷抹方式在屋面基础下板面上形成与该板面很好结合的较薄的混凝土层。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构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采用至少两根沿轻质芯板横向间隔设置且沿轻质芯板纵向延伸的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该钢筋的上弯折部伸出轻质芯板的上板面,钢丝网片通过焊接或钢丝捆轧固定在该部位上;该钢筋的下弯折部伸出轻质芯板的下板面,钢丝网片通过焊接或钢丝捆轧固定在该部位上。该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还能提高轻质屋面板的抗弯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质轻和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隔音性能,能作为建筑屋面基础使用,在其上板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混凝土层并上浆铺瓦,屋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与现浇屋面相比较,能有效缩短施工周期,减少二等锯材和保温隔热面层,减轻墙面和基础承重,使建筑造价得以降低。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四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轻质屋面板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轻质屋面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轻质芯板10、横向缺口11、横向缺口12、连接构件13、钢丝网片14、钢筋15、钢丝网片21、钢丝网片22、混凝土层31、混凝土层3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轻质屋面板,包括有轻质芯板10,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上设置有钢丝网片21,该钢丝网片21沿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10内的连接构件13与轻质芯板10固定连接。如图4所示,屋面施工时,以多块轻质芯板10在屋顶檩条上拼接形成屋面基础,在屋面基础上板面上铺设一层较薄的混凝土层31,该混凝土层31通过钢丝网片21与轻质芯板10很好和持久地结合,使屋面形成一整体,再在该混凝土层上上浆铺瓦,使屋面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和隔热、保温性能。如图2、图4所示,为进一步提高屋面的整体性,还可在轻质芯板10的下板面上设置钢丝网片22,该钢丝网片22沿轻质芯板10的下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10内的连接构件13与轻质芯板10固定连接。在屋面施工中,可以先通过喷抹方式在芯板10下板面上形成与该板面很好结合的较薄的混凝土层32。轻质芯板10厚度由屋顶檩条间的间距和屋面承重要求决定,对普通民用建筑而言,轻质芯板10的厚度通常可在80mm左右,位于上板面上的混凝土层31的厚度约40mm,位于下板面上的混凝土层32的厚度约40mm,即可满足屋面承重及施工要求。所述连接构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图2示出了其中一种。如图2如示,连接构件13为至少两根沿轻质芯板10横向间隔设置且沿轻质芯板10纵向延伸的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该钢筋的上弯折部伸出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钢丝网片21通过焊接或钢丝捆轧固定在该部位上。该钢筋的下弯折部伸出轻质芯板10的下板面,钢丝网片22通过焊接或钢丝捆轧固定在该部位上。采用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作为连接构件还能提高轻质屋面板的抗弯强度,而且能简化轻质芯板10的生产过程,提高其生产效率。如图3所示,为了增强轻质芯板10的强度,在轻质芯板10内还设置有沿轻质芯板10纵向延伸的加强构件,该加强构件是下列构件中的至少一种至少两根沿轻质芯板10横向间隔设置的直条形钢筋;至少一根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15,各钢筋15沿轻质芯板10横向间隔设置(如图3所示);至少一层钢丝网片(14),各钢丝网片14沿轻质芯板1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如图2、图3所示)。除上述技术措施之外,为方便屋面施工时将若干块轻质芯板10拼接成屋面基础,如图2、图4所示,轻质芯板10的板面呈矩形,且在其纵向两端分别开设有横向缺口11、12,横向缺口11、12反向且相适配。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轻质芯板10的尺寸为2200×600×80mm(长度×宽度×厚度),在其纵向两端分别开设有横向缺口11、12,横向缺口11、12反向且相适配。轻质芯板10是以膨胀珍珠岩、泡化碱、增水剂、水等为原料按一定比例搅拌混合后在模框内浇注成型。如图2所示,轻质芯板10内预埋有两根沿轻质芯板10横向间隔设置且沿轻质芯板10纵向延伸的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φ4mm),该钢筋的上弯折部伸出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钢丝网片21通过焊接固定该部位上,下弯折部伸出轻质芯板10的下板面,钢丝网片22通过焊接固定在该部位上。钢丝网片21、22由φ2mm镀锌冷拨钢丝制成,其网格尺寸为50×50mm。轻质芯板10内还预埋有三根沿轻质芯板10横向间隔设置的直条形钢筋(φ2mm镀锌冷拨钢丝)和两根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15(φ2mm镀锌冷拨钢丝),各直条形钢筋和钢筋15沿轻质芯板10纵向延伸以增强其抗弯性能。需要指出的是,上面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的一些原理,由于对相同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若干修改和改动的,因此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技术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轻质屋面板,包括有轻质芯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上设置有钢丝网片(21),该钢丝网片(21)沿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10)内的连接构件(13)与轻质芯板(10)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质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芯板(10)的下板面上设置有钢丝网片(22),该钢丝网片(22)沿轻质芯板(10)的下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10)内的连接构件(13)与轻质芯板(10)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轻质屋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构件(13)为至少两根沿轻质芯板(10)横向间隔设置且沿轻质芯板(10)纵向延伸的呈W型连续弯曲的钢筋;该钢筋的上弯折部伸出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钢丝网片(21)通过焊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轻质屋面板,包括有轻质芯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上设置有钢丝网片(21),该钢丝网片(21)沿轻质芯板(10)的上板面伸展,且通过预埋在轻质芯板(10)内的连接构件(13)与轻质芯板(10)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祥青马浙闽
申请(专利权)人:邓祥青马浙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