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蜗杆传动式防盗锁的防盗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190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蜗杆传动式防盗锁的防盗门,包括防盗锁和识别装置,防盗锁包括控制器、电机、蜗杆、蜗轮、传动杆、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通过识别装置进行身份信息匹配,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停止、正转、或者反转,电机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转动,传动杆也随之转动,在传动杆转动的时候,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同时向中间移动实现打开防盗门的目的,或者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同时向两侧移动实现关闭防盗门的目的;同时,由于防盗锁是安装在门体内部,防盗门上未设置锁孔,这样能够使得不法分子难以判断防盗锁锁舌的位置,提高了防盗门的防盗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蜗杆传动式防盗锁的防盗门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盗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蜗杆传动式防盗锁的防盗门。
技术介绍
防盗门的全称为“防盗安全门”,它兼备防盗和安全的性能;按照《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规定,合格的防盗门在15分钟内利用凿子、螺丝刀、撬棍等普通手工具和手电钻等便携式电动工具无法撬开或在门扇上开起一个615平方毫米的开口,或在锁定点150平方毫米的半圆内打开一个38平方毫米的开口。并且防盗门上使用的锁具必须是经过公安部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带有防钻功能的防盗门专用锁。防盗门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但只有达到标准检测合格,领取安全防范产品准产证的门才能称为防盗门。防盗门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门,保证了人们的家庭财产安全;市场上的防盗锁多采用机械式的机械锁进行防盗,即采用钥匙打开防盗锁,但是,钥匙容易复制或遗失,防盗效果不佳,并且防盗锁的锁孔部分裸露在外面,不法分子很容易就能够知道防盗锁插舌的位置,针对插舌位置进行撬门,容易将防盗门打开,防盗门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防盗门的防盗效果不佳,提供一种防盗效果更好的防盗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蜗杆传动式防盗锁的防盗门,包括门体和门框,门体铰接在门框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盗锁和识别装置,识别装置安装在门体上,防盗锁安装在门体内,防盗锁包括控制器、电机、蜗杆、蜗轮、传动杆、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控制器和电机安装在门体内,识别装置与控制器相连,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门体内,传动杆安装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且能够转动,蜗轮固定安装在传动杆上且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间,电机与蜗杆固定连接,蜗杆与蜗轮相互配合;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均设置有两个导向孔,传动杆的左端设置有左旋外螺纹,传动杆的右端设置有右旋外螺纹;第一锁舌上设置有左旋内螺纹孔,第一锁舌与传动杆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蜗杆传动式防盗锁的防盗门,包括门体和门框,门体铰接在门框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盗锁和识别装置,识别装置安装在门体上,防盗锁安装在门体内,防盗锁包括控制器、电机、蜗杆、蜗轮、传动杆、第一支座、第二支座、第一锁舌和第二锁舌,控制器和电机安装在门体内,识别装置与控制器相连,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固定安装在门体内,传动杆安装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且能够转动,蜗轮固定安装在传动杆上且在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中间,电机与蜗杆固定连接,蜗杆与蜗轮相互配合;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均设置有两个导向孔,传动杆的左端设置有左旋外螺纹,传动杆的右端设置有右旋外螺纹;第一锁舌上设置有左旋内螺纹孔,第一锁舌与传动杆的左端通过螺纹连接,第一锁舌上还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有两根,第一锁舌上的导杆与第一支座上的导向孔相互配合;第二锁舌上设置有右旋内螺纹孔,第二锁舌与传动杆的右端通过螺纹连接,第二锁舌上还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万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泓炜特种门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