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6939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其中:外壳两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内设有轴孔,离心电机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处,转轴的底端与离心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轴的顶端从轴孔贯穿并从支撑板的上表面穿出,并与离心片固定连接,离心片之上设有离心管槽,离心管槽的两侧内设有卡槽,离心管架套在离心管的开口处,且离心管架两侧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置于卡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检测流程中的设备集成到一台装置,提高装置的集成度,可以避免造成设备的零散堆放与摆放杂乱,同时,本装置通过高倍的电子显微镜直接清晰地观察检测病菌,所需时间短,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检测装置
,尤其是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对粪便中病菌的分离与检测过程非常复杂,所需设备也非常多,一套检测过程下来后,设备往往就会堆放的非常零散,非常杂乱,而且目前采取的检测方法基本上都是病菌的生理与生化反应实验来检测判断病菌的种类,这种方法需要用培养皿对病菌进行培养,而且反应的周期长,所需时间更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出结果,效率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将检测流程中的设备集成到一台装置,提高装置的集成度,可以避免造成设备的零散堆放与摆放杂乱,同时,本装置通过高倍的电子显微镜直接清晰地观察检测病菌,所需时间短,效率更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包括外壳、支撑板、轴孔、离心电机、安装板、转轴、离心片、离心管槽、卡槽、溶解杯放置槽、溶解杯、存放杯放置槽、存放杯、吸管孔、滤片、支撑柱、吸管固定套、检测台、螺旋线、吸管、电子显微镜、压片、储物盒、离心管架、离心管;其中:外壳两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内设有轴孔,离心电机通过安装板固定安装在支撑板的下表面处,转轴的底端与离心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轴的顶端从轴孔贯穿并从支撑板的上表面穿出,并与离心片固定连接,离心片之上设有离心管槽,离心管槽的两侧内设有卡槽,离心管架套在离心管的开口处,且离心管架两侧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置于卡槽内,支撑板之上还并排设有溶解杯放置槽与存放杯放置槽,溶解杯放置槽内放置有溶解杯,存放杯放置槽内放置有存放杯,存放杯开口处粘有滤片,侧壁上设有吸管孔,支撑板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支撑柱侧面与吸管固定套固定连接,顶端与检测台固定连接,螺旋线上端固定在检测台的下表面上,下端连接在吸管上,检测台的上表面处固定安装有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镜头下放固定有压片,外壳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储物盒,储物盒内存放有载玻片与盖玻片。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其中:安装板与支撑板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其中:卡槽为开放式结构。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其中:吸管孔与水平方向呈60°夹角。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检测流程中的设备集成到一台装置,提高装置的集成度,可以避免造成设备的零散堆放与摆放杂乱,同时,本装置通过高倍的电子显微镜直接清晰地观察检测病菌,所需时间短,效率更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简图。图2为本技术离心片与离心管的位置关系简图。图3为本技术离心片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技术卡槽的放大图。附图标记:外壳1、支撑板2、轴孔3、离心电机4、安装板5、转轴6、离心片7、离心管槽8、卡槽9、溶解杯放置槽10、溶解杯11、存放杯放置槽12、存放杯13、吸管孔14、滤片15、支撑柱16、吸管固定套17、检测台18、螺旋线19、吸管20、电子显微镜21、压片22、储物盒23、离心管架24、离心管25。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支撑板2、轴孔3、离心电机4、安装板5、转轴6、离心片7、离心管槽8、卡槽9、溶解杯放置槽10、溶解杯11、存放杯放置槽12、存放杯13、吸管孔14、滤片15、支撑柱16、吸管固定套17、检测台18、螺旋线19、吸管20、电子显微镜21、压片22、储物盒23、离心管架24、离心管25;其中:外壳1两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内设有轴孔3,离心电机4通过安装板5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下表面处,转轴6的底端与离心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轴6的顶端从轴孔3贯穿并从支撑板2的上表面穿出,并与离心片7固定连接,离心片7之上设有离心管槽8,离心管槽8的两侧内设有卡槽9,离心管架24套在离心管25的开口处,且离心管架24两侧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置于卡槽9内,支撑板2之上还并排设有溶解杯放置槽10与存放杯放置槽12,溶解杯放置槽10内放置有溶解杯11,存放杯放置槽12内放置有存放杯13,存放杯13开口处粘有滤片15,侧壁上设有吸管孔14,支撑板2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16,支撑柱16侧面与吸管固定套17固定连接,顶端与检测台18固定连接,螺旋线19上端固定在检测台18的下表面上,下端连接在吸管20上,检测台18的上表面处固定安装有电子显微镜21,电子显微镜21的镜头下放固定有压片22,外壳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储物盒23,储物盒23内存放有载玻片与盖玻片。实施例2,请参阅图1,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其中:安装板5与支撑板2的下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拆装。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请参阅图1与图4,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其中:卡槽9为开放式结构,便于离心管25的拿取。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4,请参阅图1,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其中:吸管孔14与水平方向呈60°夹角,便于吸取溶解液。其余同实施例1。工作原理:当需要对粪便中的病菌进行分离时,首先取适量粪便的样品,将样品溶解到溶解杯11内的生理盐水内,然后搅拌晃动,使其充分溶解,溶解后,将溶解液倒入存放杯13内,此时,在倒入的过程中,滤片15可以对溶解液中的部分难以溶解的固体杂质进行过滤除杂,确保得到无杂质的溶解液,然后,从吸管固定套17内取出吸管20,并将吸管20从吸管孔14斜向伸入到存放杯13内的底部,将溶解液吸到吸管20内,然后将吸出来的溶解液注入到离心管25内,然后将离心管25套在离心管架24内,并将离心管架24两侧的凸起结构放入卡槽9内,此时,启动离心电机4,经过离心电机4的高速旋转后并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得病菌等沉淀在离心管25底部,然后关闭电机,使之慢慢停下,当停止稳定后,再次采用吸管20将离心管25内上层的清夜吸出,得到底部病菌含量较高的液体,最后,将病菌含量高的液体由吸管20吸入,并同时在储物盒23去一个载玻片与盖玻片,将吸管20内的液体滴一滴到载玻片上,然后用盖玻片盖在液体上,形成非常薄的液膜,最后,将载玻片、盖玻片连同液体一起放到电子显微镜21的镜头下方,由于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非常大,适合观察直径在0.5μm以下的病菌,通过观察检测,同时根据不同病菌的形态、基本构造与特殊构造来判断病菌的种类,本装置集成度高,将病菌分离与检测的设备集成到一起,避免零散堆放,防止检测实验室中杂乱无章,同时通过电子显微镜21直接观察检测,所需时间更短,效率更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支撑板(2)、轴孔(3)、离心电机(4)、安装板(5)、转轴(6)、离心片(7)、离心管槽(8)、卡槽(9)、溶解杯放置槽(10)、溶解杯(11)、存放杯放置槽(12)、存放杯(13)、吸管孔(14)、滤片(15)、支撑柱(16)、吸管固定套(17)、检测台(18)、螺旋线(19)、吸管(20)、电子显微镜(21)、压片(22)、储物盒(23)、离心管架(24)、离心管(25);其特征在于:外壳(1)两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内设有轴孔(3),离心电机(4)通过安装板(5)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下表面处,转轴(6)的底端与离心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轴(6)的顶端从轴孔(3)贯穿并从支撑板(2)的上表面穿出,并与离心片(7)固定连接,离心片(7)之上设有离心管槽(8),离心管槽(8)的两侧内设有卡槽(9),离心管架(24)套在离心管(25)的开口处,且离心管架(24)两侧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置于卡槽(9)内,支撑板(2)之上还并排设有溶解杯放置槽(10)与存放杯放置槽(12),溶解杯放置槽(10)内放置有溶解杯(11),存放杯放置槽(12)内放置有存放杯(13),存放杯(13)开口处粘有滤片(15),侧壁上设有吸管孔(14),支撑板(2)的上表面中心处固定有支撑柱(16),支撑柱(16)侧面与吸管固定套(17)固定连接,顶端与检测台(18)固定连接,螺旋线(19)上端固定在检测台(18)的下表面上,下端连接在吸管(20)上,检测台(18)的上表面处固定安装有电子显微镜(21),电子显微镜(21)的镜头下放固定有压片(22),外壳(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储物盒(23),储物盒(23)内存放有载玻片与盖玻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粪便病菌分离与检测装置,包括外壳(1)、支撑板(2)、轴孔(3)、离心电机(4)、安装板(5)、转轴(6)、离心片(7)、离心管槽(8)、卡槽(9)、溶解杯放置槽(10)、溶解杯(11)、存放杯放置槽(12)、存放杯(13)、吸管孔(14)、滤片(15)、支撑柱(16)、吸管固定套(17)、检测台(18)、螺旋线(19)、吸管(20)、电子显微镜(21)、压片(22)、储物盒(23)、离心管架(24)、离心管(25);其特征在于:外壳(1)两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内设有轴孔(3),离心电机(4)通过安装板(5)固定安装在支撑板(2)的下表面处,转轴(6)的底端与离心电机(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且转轴(6)的顶端从轴孔(3)贯穿并从支撑板(2)的上表面穿出,并与离心片(7)固定连接,离心片(7)之上设有离心管槽(8),离心管槽(8)的两侧内设有卡槽(9),离心管架(24)套在离心管(25)的开口处,且离心管架(24)两侧设有凸起结构,凸起结构置于卡槽(9)内,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伟刘道峰游兴勇周厚德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结核病预防控制所江西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