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温防雾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915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尤其是涉及一种控温防雾玻璃。所述的控温防雾玻璃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超亲水涂层、玻璃基层、控温层、玻璃基层以及超亲水涂层,所述的控温层由若干有机硅导热层以及导电聚合物发热层交替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具有多种组合式防雾手段;(2)防雾效果好;(3)能够较高湿度条件下仍然能防止雾气产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温防雾玻璃
本技术涉及一种玻璃,尤其是涉及一种控温防雾玻璃。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雾给我们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例如:在冬季,我们从温暖的室内走出室外时,眼镜立刻结出一片雾气,模糊了我们的视线;当我们准备吃热腾腾的饭菜时,眼镜也会有雾气生成,把饭菜误往鼻子里面送,造成不少的尴尬;还有冲完凉之后浴室的镜子;数码相机、望远镜的镜头等等。而到了冬季或雨季,汽车内外温度有5度以上的差异,而且车内有充沛的水汽、湿度较高时,车窗玻璃就会起雾。尤其是车前窗挡风玻璃和后视镜起雾时,雾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妨碍驾驶安全。如果长期打开空调来驱雾,效果并不明显,加上长期使用空调除湿还会增加不少油耗;尤其是巴士司机,不要为了清除前窗玻璃的雾而在驾驶过程中使用毛巾擦拭,这存在极大的安全驾驶隐患。因此设计出一种能够有效防雾的玻璃便迫在眉睫。目前防雾玻璃分为涂层防雾玻璃,电热防雾玻璃和纳米复合防雾。其中:1、电热防雾玻璃:通过电加热使镜面湿度升高,雾气快速蒸发,从而形成不了雾层。除此之外,市面上还有其他类型的防雾镜。2、纳米复合防雾玻璃:利用纳米玻璃防雾膜利用物理和化学相与玻璃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经过处理的玻璃表面具有亲水功能,由于水无法在基材表面形成水珠,而是形成均匀的水膜,从而达到防雾的效果。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本专利技术涉及增透的防雾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其授权公告号为CN103570248A,该专利技术的增透的防雾玻璃的制备方法是在恒温酸性气氛中,对各种组分的玻璃片进行有效的刻蚀,在玻璃片的表面刻蚀出一层由玻璃片的表面向玻璃片的内部延伸的多孔结构层,以降低玻璃片表面的折射率,达到减反增透的效果,使玻璃片的透光率能从原来的91%提高到99%,所述向玻璃片的内部延伸的多孔结构层中的相邻的孔与孔相通或不相通;然后进行氧等离子体处理和退火处理,从而制备出本专利技术的增透的防雾玻璃;所述增透的防雾玻璃片的表面仍保持玻璃片固有的平滑性。该专利技术的增透的防雾玻璃的表面与水的接触角为5°~6°,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在玻璃表面的张力,使水迅速铺展在玻璃表面并达到防雾的目的。但是其仅仅通过表面处理改性达到降低表面接触角的效果从而达到防雾效果,其在雾气较大时往往不讷讷个很好的进行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防雾手段较为单一,防雾效果较不明显,无法在较高湿度情况下防止雾气的产生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具有多种组合式防雾手段,防雾效果好,能够较高湿度条件下仍然能防止雾气产生的一种控温防雾玻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控温防雾玻璃,所述的控温防雾玻璃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超亲水涂层、玻璃基层、控温层、玻璃基层以及超亲水涂层,所述的控温层由若干有机硅导热层以及导电聚合物发热层交替组合而成。本技术中的控温防雾玻璃表面涂有一层超亲水涂层能够有效的降低水滴在玻璃表面的表面接触角,从而达到防雾的效果,同时本技术中还设有一个控温层,能够有效的调节玻璃的温度,从而使得水汽不会在玻璃表面凝结形成雾气,从而保证了控温防雾玻璃在多种防雾手段的组合作用下,即使身处于较高湿度环境下也不会起雾。作为优选,所述的玻璃基层靠近超亲水涂层的面经过表面腐蚀,使得该端面上留有一层腐蚀层。设置腐蚀层能够有效的增大玻璃基层的表面的粗糙程度,使得水滴不会在玻璃基层表面发生凝结后不会残留在玻璃基层表面。作为优选,腐蚀层表面设有若干向玻璃基层内部凹陷的凹孔,所述的凹孔呈近圆形其孔径为200-2000纳米,所述的凹孔的孔深为500-800纳米。作为优选,所述的腐蚀层表面经过磁控溅射镀有一层铝膜。在腐蚀层表面镀有一层铝膜能够有效的增加超亲水涂层的亲和性,使之固定更加牢固。作为优选,所述的铝膜的厚度为5nm。5nm厚度的铝膜能够在不影响光通量的条件下,增加与超亲水涂层的亲和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控温层中有机硅导热层的数量为5层,导电聚合物发热层的数量为3层,其从上至下依次交替排列。作为优选,所述的导电聚合物发热层网格状,其网格为5cm×5cm正方形通孔。将导电聚合物发热层设置为网格状,能够有效的增加光通量,同时降低成本。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具有多种组合式防雾手段;(2)防雾效果好;(3)能够较高湿度条件下仍然能防止雾气产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控温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使用新型的腐蚀层表面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腐蚀层的结构图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导电聚合物发热层结构示意图。其中:超亲水涂层1、玻璃基层2、控温层3、机硅导热层4、导电聚合物发热层5、腐蚀层6、凹孔7、铝膜8、正方形通孔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控温防雾玻璃,所述的防雾玻璃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超亲水涂层1、玻璃基层2、控温层3、玻璃基层2以及超亲水涂层1,所述的控温层3由5层有机硅导热层4以及3层导电聚合物发热层5交替组合而成,所述的导电聚合物发热层网格状,其网格为5cm×5cm正方形通孔。其中所述的玻璃基层2靠近超亲水涂层1的面经过表面腐蚀,使得该端面上留有一层腐蚀层6,所述的腐蚀层6表面设有若干向玻璃基层2内部凹陷的凹孔7,所述的凹孔7呈近圆形其孔径为200-2000纳米,所述的凹孔的孔深为500-800纳米,所述的腐蚀层表面经过磁控溅射镀有一层厚度为5nm的铝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温防雾玻璃,其特征是,所述的控温防雾玻璃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超亲水涂层、玻璃基层、控温层、玻璃基层以及超亲水涂层,所述的控温层由若干有机硅导热层以及导电聚合物发热层交替组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温防雾玻璃,其特征是,所述的控温防雾玻璃由外向内依次设有超亲水涂层、玻璃基层、控温层、玻璃基层以及超亲水涂层,所述的控温层由若干有机硅导热层以及导电聚合物发热层交替组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防雾玻璃,其特征是,所述的玻璃基层靠近超亲水涂层的面经过表面腐蚀,使得该端面上留有一层腐蚀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温防雾玻璃,其特征是,所述的腐蚀层表面设有若干向玻璃基层内部凹陷的凹孔,所述的凹孔呈近圆形其孔径为200-2000纳米,所述的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世明赵光勇赵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西溪玻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