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式卷线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817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通用式卷线治具(10),包括绕线盘(11),多个开孔(12);以及多个绕线柱(13),多个绕线柱(13)与多个开孔(12)一一对应,每一绕线柱(13)部分容置于对应的开孔(12)中,且绕线柱(13)可于开孔(12)中沿着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垂直绕线盘(11);其中,每一开孔(12)中还包括第一柱体(14),弹性件(15)套设于第一柱体(14)上,弹性件(15)的上端部抵接绕线柱(13)的下端部;绕线柱(13)为中空的结构,其具有环形侧壁(131)及形成于环形侧壁(131)内侧的容置空间(132),第一柱体(14)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132)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式卷线治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用式卷线治具。
技术介绍
在电动车线束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把线缆通过切线机构截成一段段规定长度的线束,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目前从切线机出来的一段段线束,由于又粗又长,为了方便运输,一般采用手工卷线,将线束的一端绕设于卷线治具上,转动卷线治具,形成线卷。现有的卷线治具上的绕线柱一般为固定或者可在卷线治具的线盘上滑动,而通过调节绕线柱的位置,可改变线束的包装外径。滑动式的绕线柱,需要使用者手动调整多个绕线柱的距离,调整较为繁琐,若调整不当会影响卷线工序的顺利进行。因此,如何使得卷线治具可通过更简单的方式调整绕线柱,以获得不同规格的线卷,是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为简便的通用式卷线治具,以实现改变线束的卷线外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通用式卷线治具10,包括绕线盘11,设置于绕线盘11多个开孔12;以及多个绕线柱13,多个绕线柱13与多个开孔12一一对应,每一绕线柱13部分容置于对应的开孔12中,且绕线柱13可于开孔12中沿着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垂直绕线盘11;其中,每一开孔12中还包括第一柱体14,弹性件15套设于第一柱体14上,弹性件15的上端部抵接绕线柱13的下端部;绕线柱13为中空的结构,其具有环形侧壁131及形成于环形侧壁131内侧的容置空间132,第一柱体14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132中。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每一开孔12还包括第一卡合件121,其自开孔12的侧边朝向开孔12的中心延伸;绕线柱1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卡合件133,其自绕线柱13的下端部向外延伸。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第一卡合件121为卡合凸起,第二卡合件133位卡钩件。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第一卡合件121具有第一导引面,第二卡合件133具有第二导引面,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相互平行,均为斜向上延伸的斜面。作为可选地技术方案,于绕线柱13未被按压,绕线柱13位于第一位置,绕线柱13的上端部到绕线盘11的上表面之间的具有第一距离;于绕线柱13被按压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弹性件15被压缩,第二卡合件133卡合于第一卡合件121上,绕线柱13的上端部到绕线盘11的上表面之间的形成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相对绕线盘往复移动的绕线柱,使用者仅需要选择性按压多个绕线柱,即可达到调整绕线柱的位置,以实现改变线束的包装外径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通用式卷线治具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绕线柱组装至绕线盘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绕线柱处于另一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的通用式卷线治具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绕线柱组装至绕线盘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通用式卷线治具10包括绕线盘11、多个开孔12以及多个绕线柱13,多个绕线柱13与多个开孔12一一对应;其中,每一绕线柱13部分容置于对应的开孔12中,且绕线柱13可于开孔12中沿着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垂直绕线盘11。第一柱体14设置于开孔12中,较佳地,第一柱体14自开孔12的底部向上延伸,第一柱体14的顶面可略高于绕线盘11的表面,弹性件15套设于第一柱体14上,弹性件15的上端部抵接绕线柱13的下端部。绕线柱13为中空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绕线柱13为中空圆柱体,其具有环形侧壁131及形成于环形侧壁131内侧的容置空间132。如图2所示,于绕线柱13组装至绕线盘11的开孔12中,第一柱体14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132中,较佳地,于未按压绕线柱13时,第一柱体14进入容置空间132的长度为容置空间132的深度的1/3至1/2。其中,弹性件15利用其弹性力撑抵绕线柱13的下端部,使得绕线柱13处于第一位置。继续参照图2及图3,开孔12中包括第一卡合件121,其自开孔12的侧边朝向开孔12的中心延伸,例如是卡合凸起,较佳地,第一卡合件121设置开孔12的侧边的中间区段。绕线柱13的下端部设置有第二卡合件133,其自绕线柱13的下端部向外延伸,例如是卡钩件。于绕线柱13未被按压,即,绕线柱13位于第一位置时,绕线柱13的上端部到绕线盘11的上表面之间的具有第一距离;于绕线柱13被按压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弹性件15被压缩,第二卡合件133卡合与第一卡合件121上,并使弹性件15维持于压缩状态,绕线柱13的上端部到绕线盘11的上表面之间的形成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本实施例中,通过按压不需要的绕线柱13,使其突出于绕线盘11的上表面的距离变小,提供了一种更简便的操作方式,即,选择性按压不需要的绕线柱13至第二位置,保留需要的绕线柱13位于第一位置,即可实现改变线束的包装外径的目的。由于绕线柱13全部预先安装于绕线盘11的开孔12中亦可避免单独设置的绕线柱遗失的问题。此外,于按压绕线柱13时,绕线柱13的下端部抵接弹性件15的上端部以压缩弹性件15,绕线柱13朝向绕线盘11移动,第一柱体14朝容置空间132中移动,此时,第一柱体14的外侧壁与绕线柱13的内侧壁131相互贴合或者具有较小间隙,以满足绕线柱13可相对第一柱体14滑动。较佳地,第一卡合件121具有第一导引面,第二卡合件133具有第二导引面,第一导引面与第二导引面相互平行,均为斜向上延伸的斜面。进一步地,继续施加作用力于第二位置的绕线柱13,藉由上述斜面的导引以及弹性件15的回弹力,使得绕线柱13可自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实现绕线柱13的往复移动。绕线柱13还包括设置于柱体外侧的绕线凹部134,绕线凹部134便于线材的起始端卷绕。综上,本技术通过设置多个相对绕线盘往复移动的绕线柱,使用者仅需要选择性按压多个绕线柱,即可达到调整绕线柱的位置,以实现改变线束的包装外径的目的。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用式卷线治具(10),包括绕线盘(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在绕线盘(11)上的多个开孔(12);以及多个绕线柱(13),多个绕线柱(13)与多个开孔(12)一一对应,每一绕线柱(13)部分容置于对应的开孔(12)中,且绕线柱(13)可于开孔(12)中沿着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垂直绕线盘(11);其中,每一开孔(12)中还包括第一柱体(14),弹性件(15)套设于第一柱体(14)上,弹性件(15)的上端部抵接绕线柱(13)的下端部;绕线柱(13)为中空的结构,其具有环形侧壁(131)及形成于环形侧壁(131)内侧的容置空间(132),第一柱体(14)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132)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式卷线治具(10),包括绕线盘(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布在绕线盘(11)上的多个开孔(12);以及多个绕线柱(13),多个绕线柱(13)与多个开孔(12)一一对应,每一绕线柱(13)部分容置于对应的开孔(12)中,且绕线柱(13)可于开孔(12)中沿着第一方向往复移动,第一方向垂直绕线盘(11);其中,每一开孔(12)中还包括第一柱体(14),弹性件(15)套设于第一柱体(14)上,弹性件(15)的上端部抵接绕线柱(13)的下端部;绕线柱(13)为中空的结构,其具有环形侧壁(131)及形成于环形侧壁(131)内侧的容置空间(132),第一柱体(14)部分容置于容置空间(132)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式卷线治具(10),其特征在于,每一开孔(12)还包括第一卡合件(121),其自开孔(12)的侧边朝向开孔(12)的中心延伸;绕线柱(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康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德贤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