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76246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机床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包括壳体、左腔、右腔和顶板,所述左腔固定连接于壳体一侧,所述右腔固定连接于壳体另一侧,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壳体上端,所述顶板内部上端固定连接高压泵,所述高压泵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和输液管,所述左腔内部设置有冷却罐和一号循环管,所述一号循环管位于冷却罐一侧且一号循环管与冷却罐管道连接,所述右腔内部设置有二号循环管和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位于二号循环管一侧且二号循环管与过滤箱管道连接。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并且,冷却后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液管,回流到冷却罐内,循环使用,有效的节省了使用成本,提升了使用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控机床,特指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属于自动化机床领域。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在数控机床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热量,并且,冷却速度较慢,影响工作的效率,同时,冷却液在长时间使用后,会产生污垢,造成管道腐蚀或者堵塞,而且,在受到外界冲击时,容易导致内部零件损坏,因此设计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大大的增加了冷却的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并且,冷却后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液管,回流到冷却罐内,循环使用,有效的节省了使用成本,提升了使用经济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包括壳体、左腔、右腔和顶板,所述左腔固定连接于壳体一侧,所述右腔固定连接于壳体另一侧,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于壳体上端。所述顶板内部上端固定连接高压泵,所述高压泵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管和输液管,所述左腔内部设置有冷却罐和一号循环管,所述一号循环管位于冷却罐一侧且一号循环管与冷却罐管道连接,所述右腔内部设置有二号循环管和过滤箱,所述过滤箱位于二号循环管一侧且二号循环管与过滤箱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箱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层、初级精滤层和高级精滤层,所述过滤箱上端固定连接回液管,所述左腔和右腔一侧均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弹簧一侧均固定连接护板,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底座,所述右腔一端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且控制面板与高压泵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所述的护板为弧形形状的护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所述的进液管通过一号循环管与冷却罐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所述的输液管通过二号循环管与过滤箱管道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所述的回液管贯穿顶板与冷却罐管道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方案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人工在控制面板上启动高压泵后,高压泵通过进液管将冷却罐内的冷却液抽入进一号循环管内进行循环后,经过进液管进入到输液管内,通过输液管进入到二号循环管内,同时进行循环冷却散热,大大的增加了冷却的面积,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率,并且,冷却后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液管,回流到冷却罐内,循环使用,有效的节省了使用成本,提升了使用经济性,在冷却液回流时,会先经过过滤箱内,通过过滤层、初级精滤层和高级精滤层经过滤,能够有效的将冷却液中的杂质滤出,有效的提升了冷却液的纯净性,大大的提升了冷却的效果,加强了冷却的质量,同时,能够避免管道堵塞,降低了人工维护的时间和成本,有效的提升了冷却的效率,大大的延长了管道的使用寿命,护板能够有效的将外界的冲击力进行抵挡后,再经过弹簧回缩进行卸力,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冲击力过大,导致左腔或者右腔破损后,内部的零件损坏,造成无法正常冷却散热,有效的加强了对设备的保护效果,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的护板结构示意图。其中:壳体1、左腔2、右腔3、顶板4、底座5、控制面板6、高压泵7、进液管8、输液管9、一号循环管10、二号循环管11、冷却罐12、过滤箱13、过滤层14、初级精滤层15、高级精滤层16、回液管17、弹簧18、护板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附图1-3所示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包括:壳体1、左腔2、右腔3和顶板4,所述左腔2固定连接于壳体1一侧,所述右腔3固定连接于壳体1另一侧,所述顶板4固定连接于壳体1上端。所述顶板4内部上端固定连接高压泵7,所述高压泵7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管8和输液管9,所述左腔2内部设置有冷却罐12和一号循环管10,所述一号循环管10位于冷却罐12一侧且一号循环管10与冷却罐12管道连接,所述右腔3内部设置有二号循环管11和过滤箱13,所述过滤箱13位于二号循环管11一侧且二号循环管11与过滤箱13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箱13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层14、初级精滤层15和高级精滤层16,所述过滤箱13上端固定连接回液管17,所述左腔2和右腔3一侧均固定连接弹簧18,所述弹簧18一侧均固定连接护板19,所述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底座5,所述右腔3一端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6且控制面板6与高压泵7电性连接;所述的护板19为弧形形状的护板,所述的进液管8通过一号循环管10与冷却罐12管道连接,所述的输液管9通过二号循环管11与过滤箱13管道连接,所述的回液管17贯穿顶板4与冷却罐12管道连接。人工在控制面板6上启动高压泵7后,高压泵7通过进液管8将冷却罐12内的冷却液抽入进一号循环管10内进行循环后,经过进液管8进入到输液管9内,通过输液管9进入到二号循环管11内,同时进行循环冷却散热,并且,冷却后的冷却液能够通过回液管17,回流到冷却罐12内,循环使用,在冷却液回流时,会先经过过滤箱13内,通过过滤层14、初级精滤层15和高级精滤层16经过滤,能够有效的将冷却液中的杂质滤出,受到冲击时,护板19能够有效的将外界的冲击力进行抵挡后,再经过弹簧18回缩进行卸力,能够有效的避免外界冲击力过大,导致左腔2或者右腔3破损。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包括壳体(1)、左腔(2)、右腔(3)和顶板(4),所述左腔(2)固定连接于壳体(1)一侧,所述右腔(3)固定连接于壳体(1)另一侧,所述顶板(4)固定连接于壳体(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内部上端固定连接高压泵(7),所述高压泵(7)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管(8)和输液管(9),所述左腔(2)内部设置有冷却罐(12)和一号循环管(10),所述一号循环管(10)位于冷却罐(12)一侧且一号循环管(10)与冷却罐(12)管道连接,所述右腔(3)内部设置有二号循环管(11)和过滤箱(13),所述过滤箱(13)位于二号循环管(11)一侧且二号循环管(11)与过滤箱(13)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箱(13)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层(14)、初级精滤层(15)和高级精滤层(16),所述过滤箱(13)上端固定连接回液管(17),所述左腔(2)和右腔(3)一侧均固定连接弹簧(18),所述弹簧(18)一侧均固定连接护板(19),所述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底座(5),所述右腔(3)一端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6)且控制面板(6)与高压泵(7)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系统散热的数控机床,包括壳体(1)、左腔(2)、右腔(3)和顶板(4),所述左腔(2)固定连接于壳体(1)一侧,所述右腔(3)固定连接于壳体(1)另一侧,所述顶板(4)固定连接于壳体(1)上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内部上端固定连接高压泵(7),所述高压泵(7)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液管(8)和输液管(9),所述左腔(2)内部设置有冷却罐(12)和一号循环管(10),所述一号循环管(10)位于冷却罐(12)一侧且一号循环管(10)与冷却罐(12)管道连接,所述右腔(3)内部设置有二号循环管(11)和过滤箱(13),所述过滤箱(13)位于二号循环管(11)一侧且二号循环管(11)与过滤箱(13)管道连接,所述过滤箱(13)内部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过滤层(14)、初级精滤层(15)和高级精滤层(16),所述过滤箱(13)上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毅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东太平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