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70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4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其包括主支撑部、侧支撑部和包覆套;主支撑部顶部设有主支撑凹槽;主支撑部顶部位于主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为主支撑弧体;侧支撑部具有一对且分别匹配黏置于主支撑部的两侧;侧支撑部的顶部中央处设有侧支撑凹槽,侧支撑部顶部位于侧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为侧支撑弧体;位于侧支撑部后侧的侧支撑弧体高于位于侧支撑部前侧的侧支撑弧体;包覆套匹配套设于主支撑部和侧支撑部的组合体外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舒适性好,能有效变形顺应人体姿势的改变,让使用者于平躺或侧睡时使头、颈部平贴依附枕头,能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提高睡眠者的睡眠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枕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寝具,具体涉及一种枕头。
技术介绍
早期一般人所使用的枕头结构,不外乎分成软枕与硬枕两种。软枕具备有布质制成的包覆套,其内充满羽绒、棉絮或碎步等填充物,虽其不会对头部造成压迫感,但由于通风性差而易产生闷热感,且其填充材料材质不够紧实,易受到挤压而变形,故其支撑力不足。而硬枕是以较长的竹条或藤条编织而成,并于内袋充填豆壳、或茶叶制成者,就硬枕而言,其通风性较软枕佳,让使用者于使用时不易产生闷热感,且其对使用者的头部较佳的支撑力,但当头颈部靠于其上,硬枕对头颈部形成较大的相对压力,易对头颈部血管形成压迫。且用枕头如使用不适,会造成下列不良影响:(一)睡眠时集中于一边的枕头,会让使用者头部塌陷,且使颈椎受到压迫,会让使用者出现浅眠、肩紧以及大呼等现象;(二)睡眠时使用高度过高的枕头,会让使用者的颈椎增加负担,且易有头部酸痛、腰痛以及大呼等现象;(三)睡眠时使用高度不均的枕头,会让使用者横卧或翻身等动作不顺畅,且易发生落枕或颈部酸痛等现象;(四)睡眠时使用硬度过软的枕头,会让使用者下颚过高,造成使用者于睡眠时张口打呼,易发生以口呼吸的现象。而吾人活动耗费相当的精神、体力,因此如何获得好的睡眠品质已成为繁忙、紧张的现代人重要的课题,故对寝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如有合适的枕头,将可有效疏解现代人紧张情绪以获得良好的睡眠品质,缘此,各寝具业者无不积极对床垫、枕头盖被等各种寝具进行研发创新,以试图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舒适性好,能有效变形顺应人体姿势的改变,让使用者于平躺或侧睡时使头、颈部平贴依附枕头,能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提高睡眠者的睡眠品质的枕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上述的枕头,包括主支撑部、侧支撑部和包覆套;所述主支撑部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制成,其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主支撑凹槽,所述主支撑凹槽与人体头部的头型曲线相适应;所述主支撑部顶部位于所述主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等高的主支撑弧体;所述主支撑弧体高度适切支撑使用者的颈椎;所述侧支撑部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制成,其具有一对且分别匹配黏置于所述主支撑部的两侧;所述侧支撑部的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侧支撑凹槽,所述侧支撑部顶部位于所述侧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侧支撑弧体;位于所述侧支撑部后侧的所述侧支撑弧体高于位于所述侧支撑部前侧的所述侧支撑弧体;所述包覆套匹配套设于所述主支撑部和侧支撑部的组合体外部。所述枕头,其中:所述包覆套位于所述主支撑部和侧支撑部的组合体前部底侧为装入口,所述装入口处匹配设有拉链;所述主支撑部和侧支撑部通过所述装入口装进所述包覆套内并通过所述拉链封住。所述枕头,其中:所述主支撑凹槽与主支撑弧体相接的部位呈流线形结构。所述枕头,其中:所述侧支撑凹槽与侧支撑弧体相接的部位呈流线形结构。有益效果:本技术枕头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舒适性好,其中主支撑部的主支撑凹槽与人体头部的头型曲线相适应,可舒服包附使用者的头部后枕骨;主支撑部的主支撑弧体高度适切支撑使用者的颈椎,主支撑弧体支撑使用者颈椎让其身体保持直线型态,使用者手部可放置侧支撑部,且侧支撑部的侧支撑弧体可用以支撑使用者手部;当使用者于睡眠时变换睡眠姿势,能有效变形顺应人体姿势的改变,让使用者于平躺或侧睡时使头、颈部平贴依附枕头,能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提高睡眠者的睡眠品质,能有效解决原有枕头造成使用者浅眠、肩紧、头部酸痛、腰痛以及打呼等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头枕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头枕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使用者使用本技术头枕平躺的示意图;图4为使用者使用本技术头枕侧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头枕,包括主支撑部1、侧支撑部2和包覆套3。该主支撑部1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为乳胶或泡棉)制成,其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主支撑凹槽11,该凹弧状的主支撑凹槽11与人体头部的头型曲线相适应;该主支撑部1顶部位于主支撑凹槽11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等高的主支撑弧体12,该主支撑部1顶部的主支撑凹槽11与主支撑弧体12相接的部位整体呈流线形;该主支撑部1的主支撑弧体12高度可适切支撑使用者的颈椎。该侧支撑部2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为乳胶或泡棉)制成,其具有一对且分别匹配布置于该主支撑部1的左右两侧,该一对侧支撑部2结构相同;每个侧支撑部2的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侧支撑凹槽21,该侧支撑部2位于侧支撑凹槽21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侧支撑弧体22;其中,位于侧支撑部2后侧的侧支撑弧体22高于位于侧支撑部2前侧的侧支撑弧体22,该侧支撑部2顶部的侧支撑凹槽21与侧支撑弧体22相接的部位整体呈流线形。该包覆套3是提供包覆作用,其匹配套设于主支撑部1和侧支撑部2的组合体外部;其中,该包覆套3位于主支撑部1和侧支撑部2的组合体前部底侧为装入口,该装入口处匹配设有拉链31;该主支撑部1和侧支撑部2通过包覆套3的装入口装进包覆套3内并通过拉链31封住。本技术的组装流程为:该主支撑部1与侧支撑部2组装时,先将一对侧支撑部2分别黏置于主支撑部1的两侧,待主支撑部1两侧黏置侧支撑部2完成后,再将包覆套3匹配套在主支撑部1与侧支撑部2的组合体外部,使整个枕头符合使用者的头型曲线,如使用者于睡眠时变换睡眠姿势,有效变形顺应人体姿势的改变,让使用者于平躺或侧睡时使头、颈部平贴依附枕头,能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提高使用者睡眠品质。如图3所示,使用者使用本技术头枕平躺时,使用者的头部后枕骨由主支撑部1的主支撑凹槽11舒服包附,而颈椎则利用主支撑弧体12支撑,以让使用者的身体保持直线型态。如图4所示,当使用者使用本技术枕头于睡眠中换成侧睡姿时,由主支撑部1的主支撑凹槽11支撑使用者头部,并利用主支撑部1弹性且透气材质的特性,使主支撑凹槽11略微变形并平贴使用者头部,且主支撑弧体12支撑恰好符合下颈段弧线与肩部曲线,并让使用者手部放置于侧支撑部2,且侧支撑部2的侧支撑弧体22可用以支撑使用者手部,让拳部自然置入侧支撑凹槽21内,让使用者形成完整自然的依附型态,达到平贴支撑的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舒适性好,能有效变形顺应人体姿势的改变,让使用者于平躺或侧睡时使头、颈部平贴依附枕头,能达到最佳的支撑效果,提高睡眠者的睡眠品质。综上所述,本技术为不可多得的新型创作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创作发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技术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包括主支撑部、侧支撑部和包覆套;所述主支撑部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制成,其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主支撑凹槽,所述主支撑凹槽与人体头部的头型曲线相适应;所述主支撑部顶部位于所述主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等高的主支撑弧体;所述主支撑弧体高度适切支撑使用者的颈椎;所述侧支撑部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制成,其具有一对且分别匹配黏置于所述主支撑部的两侧;所述侧支撑部的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侧支撑凹槽,所述侧支撑部顶部位于所述侧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侧支撑弧体;位于所述侧支撑部后侧的所述侧支撑弧体高于位于所述侧支撑部前侧的所述侧支撑弧体;所述包覆套匹配套设于所述主支撑部和侧支撑部的组合体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枕头包括主支撑部、侧支撑部和包覆套;所述主支撑部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制成,其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主支撑凹槽,所述主支撑凹槽与人体头部的头型曲线相适应;所述主支撑部顶部位于所述主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等高的主支撑弧体;所述主支撑弧体高度适切支撑使用者的颈椎;所述侧支撑部是由具弹性且透气的材质制成,其具有一对且分别匹配黏置于所述主支撑部的两侧;所述侧支撑部的顶部中央处向下凹陷后形成凹弧状的侧支撑凹槽,所述侧支撑部顶部位于所述侧支撑凹槽前后两端的部位分别隆起形成侧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泓稚
申请(专利权)人:客莱信厦门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